打字猴:1.700758651e+09
1700758651
1700758652 治法:①清胃泻热;②滋阴养液。
1700758653
1700758654 参考处方:①生石膏10克(先煎) 黄连6克 知母6克 生地10克 赤芍10克 黄柏6克 沙参10克 ②西洋参6克 石斛10克 麦冬10克 知母6克 生山药15克 甘草10克 生地黄15克
1700758655
1700758656 气分16:湿阻气分或湿热相兼。
1700758657
1700758658 舌形:正常或偏胖。
1700758659
1700758660 舌面:滑润液多。
1700758661
1700758662 舌苔:白厚黏腻滑润。
1700758663
1700758664 舌质:红或偏红。
1700758665
1700758666 病机:湿热病,在湿阻气分阶段,或湿热相兼及湿温病中,由于湿阻不化,湿郁中阳而成。
1700758667
1700758668 治法:宣郁化湿。
1700758669
1700758670 参考处方:藿香10克(后下) 厚朴6克 半夏10克 川连3克 草蔻3克(后下) 杏仁10克 陈皮6克 冬瓜皮20克 前胡6克
1700758671
1700758672 气分17:湿热内蕴或痰热互阻。
1700758673
1700758674 舌形:正常。
1700758675
1700758676 舌苔:黄厚腻,或黄浊。
1700758677
1700758678 舌面:滑润。
1700758679
1700758680 舌质:红。
1700758681
1700758682 病机:湿热内蕴或痰热互阻,或痰湿蕴热互阻不化。
1700758683
1700758684 治法:清气分之热,化痰浊兼以祛湿。
1700758685
1700758686 参考处方:佩兰10克(后下) 藿香10克(后下) 淡豆豉10克 山栀6克 前胡6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冬瓜子20克 砂仁2克(后下) 焦麦芽10克 黄芩10克
1700758687
1700758688 气分18:温邪湿痰内阻,热郁不清,身热不退。
1700758689
1700758690 舌形:正常。
1700758691
1700758692 舌苔:灰,黏腻根垢厚。
1700758693
1700758694 舌面:滑润且腻。
1700758695
1700758696 舌质:红,不干。
1700758697
1700758698 病机:温邪痰湿蕴蓄,热郁不清,湿痰中阻不化,身热不退,胸闷咳嗽,周身酸楚。
1700758699
1700758700 治法:宣郁化湿,佐以肃降。
[ 上一页 ]  [ :1.7007586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