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8815
1700758816
治法:急下通腑以保其阴,甘寒育阴兼折其热。
1700758817
1700758818
参考处方:蝉衣6克 僵蚕6克 片姜黄6克 丹皮6克 生地黄15克 竹叶3克 九节菖蒲10克生大黄粉2克(冲) 元参20克
1700758819
1700758820
营分6:温热病,热在营血,而中挟痰浊,或蕴郁秽浊之气。
1700758821
1700758822
舌形:偏瘦。
1700758823
1700758824
舌苔:霉酱苔,罩有黏腻垢苔。
1700758825
1700758826
舌面:滑腻。
1700758827
1700758828
舌质:绛。
1700758829
1700758830
病机:温热病,热在营血,挟有痰浊,蒙闭心包,闭塞心窍,痰盛气粗,脉象沉涩弦细。
1700758831
1700758832
治法:清营热,豁痰浊,导滞逐秽。
1700758833
1700758834
参考处方:蝉衣6克 僵蚕6克 连翘10克 莱菔子10克 焦三仙各10克 郁金6克 槟榔10克鲜茅芦根各10克 杏仁10克 竹叶3克 大黄2克(后下) 又,局方至宝丹半丸分服。
1700758835
1700758836
营分7:温热蕴蒸,蕴郁较甚,痰浊蒙闭心窍。
1700758837
1700758838
舌形:瘦干。
1700758839
1700758840
舌苔:老黄根厚垢。
1700758841
1700758842
舌面:干,扪之有津液。
1700758843
1700758844
舌质:绛。
1700758845
1700758846
病机:温热邪重,逆传心包,直犯心主,灼液成痰,蒙闭神明,故身热灼手,痰壅气粗,四肢逆冷,神昏谵语,脉象细弦滑数。
1700758847
1700758848
治法:清心凉营,豁痰开窍。
1700758849
1700758850
参考处方:前胡6克 蝉衣6克 麦门冬10克 竹叶3克 连翘10克 银花10克 玄参15克 菖蒲6克 郁金6克 鲜竹沥30克(冲) 又,安宫牛黄丸1丸,分两次冲服。
1700758851
1700758852
营分8:温邪已入营分,胃肠实火滞热互阻不化。
1700758853
1700758854
舌形:偏瘦中裂。
1700758855
1700758856
舌苔:焦黄糙老。
1700758857
1700758858
舌面:干,扪之无津液。
1700758859
1700758860
病机:温邪已入营分,热陷心包兼有腑实,气营两燔,神昏谵语,身热肢厥,舌謇而言语不利,腹满便秘,溲短且黄,舌绛苔黄燥,甚则浮黑或焦黑,脉象沉涩或沉细滑数。
1700758861
1700758862
治法:清营热兼以开窍,攻热结并以通腑。
1700758863
1700758864
参考处方:细生地15克 玄参15克 蝉衣6克 僵蚕6克 片姜黄6克 丹皮10克 竹叶3克 九节菖蒲10克 生大黄粉3克(分冲) 又,安宫牛黄丸1丸,分两次服。若大便4~5日未行,或舌老黑时,用紫雪丹3克较牛黄丸为佳。
[
上一页 ]
[ :1.7007588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