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8965e+09
1700758965
1700758966 血分2:湿热病后期,湿从燥化,灼伤血络,大量下血(伤寒肠出血)。
1700758967
1700758968 舌形:瘦。
1700758969
1700758970 舌苔:黑。
1700758971
1700758972 舌面:干燥。
1700758973
1700758974 舌质:淡白无华。
1700758975
1700758976 病机:湿温病后期,湿从燥化,邪毒深入血分,灼伤血络,大量下血而致气随血脱(包括伤寒病肠出血症)。
1700758977
1700758978 治法:热盛时,考虑用犀角地黄汤,若属中气不足时,宜黄土汤,用内科方法不足时,可请外科会诊,或早期手术,防肠穿孔。
1700758979
1700758980 参考处方:①犀角地黄汤:生地黄15克 白芍15克 丹皮10克 犀角粉1克(研细冲服) 或广角粉3克(冲)代 ②黄土汤:生黄芪20克 灶心土30克(布包) 白术20克 阿胶10克(烊化) 黄芩10克 附子10克(先煎) 炙甘草10克
1700758981
1700758982 血分3:温病日久,阴分大伤,肠胃燥结,邪热深入血分。
1700758983
1700758984 舌形:瘦,尖。
1700758985
1700758986 舌苔:黄黑,有芒刺。
1700758987
1700758988 舌面:干燥。
1700758989
1700758990 舌质:紫。
1700758991
1700758992 病机:温病日久,已深入血分,阴液大伤,胃肠燥结,热邪蕴郁太甚。
1700758993
1700758994 治法:凉血育阴兼以导滞通腑。
1700758995
1700758996 参考处方:沙参10克 玄参10克 白芍10克 知母10克 丹皮10克 麦冬10克 瓜蒌仁20克 元明粉2克(冲) 焦三仙各10克
1700758997
1700758998 血分4:温热病热伏血分,血络阻滞,阴伤津少,郁热灼津。
1700758999
1700759000 舌形:瘦,糙老。
1700759001
1700759002 舌苔:黄,略黑,干裂根厚。
1700759003
1700759004 舌面:干燥。
1700759005
1700759006 舌质:紫,有瘀斑。
1700759007
1700759008 病机:温热病,热伏血分,血络阻滞,郁热灼津,阴津受损,脉象多变沉细小数。
1700759009
1700759010 治法:甘寒育阴,活血通络兼以通腑。
1700759011
1700759012 参考处方:沙参10克 生白芍15克 麦门冬10克 茜草10克 杏桃仁各6克 枳壳6克 大黄粉1克(冲) 僵蚕10克
1700759013
1700759014 血分5:温邪深入血分,毒热极盛,热极动风,痉厥之渐,防其抽搐。
[ 上一页 ]  [ :1.7007589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