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9751
用熄风方法应注意:①实风以祛邪为主,虚风以扶正为主。但在体弱阴分不足之时,也见虚热灼阴,脉弦有力,此时当以养阴为主,兼顾有余之热,俟热减以后,再纯用滋养。②小儿温病有时因高热引起一时性抽搐,切勿惊慌,仍宜清热透邪,热略降则抽自止,可以酌情少予凉开水饮之,以定其暂时抽搐。
1700759752
1700759753
十一、调节阴阳、增液复脉法
1700759754
1700759755
本法是滋阴养液,调节阴阳,使其相对平衡的方法。温邪久羁,阴液消耗过重,在卫分时,当以滋阴疏解;在气分时,热盛耗阴过度,津枯肠燥,糟粕内结,大便干结不下,可用增水行舟方法,如增液承气汤之类。若温邪日久,下焦真阴不足,可用填补真阴,滋补肝肾方法,如加减复脉汤或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等。在血分时仍先用透热转营再以透热转气或用滋阴熄风、活血祛瘀及凉血散血方法。
1700759756
1700759757
十二、回阳固脱法
1700759758
1700759759
回阳固脱法用于各种疾病中的后期,阴虚及阳或阳虚及阴,阴阳互不能固而产生虚脱时。温病的后期,阴虚及阳,气虚不能固表,致气阴俱虚,阴阳脱离,危在旦夕时,应用回阳固脱法。因汗下太过,阴液骤损,真气暴亡,阴阳离绝,可急用人参、附子、龙骨、牡蛎,以固脱护正,挽救于万一。
1700759760
1700759761
1700759762
1700759763
1700759765
赵绍琴医学全集 第五章 四时温病
1700759766
1700759767
一、风温
1700759768
1700759769
(一)风温的传变情况
1700759770
1700759771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吴鞠通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均指出了温邪首先犯肺这一特点。温乃火邪,性主炎上,故风温之邪,上先受之。肺为华盖,其位最高,与鼻相通,故风温初起往往并见肺失宣降的病变,称为卫分温病。
1700759772
1700759773
肺卫之邪,不得外解,渐入气分,自上而下,由肺、胸膈、胃传至大肠,称为顺传。肺卫之邪,骤然内陷,深入营分,闭阻心窍,发生神昏谵语之症,称为逆传心包。所以造成逆传,原因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的强弱有关。感邪愈重,正气愈虚,尤其是心阴心气不足,或素有痰浊内蕴者,最易造成温邪逆传。叶天士说“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闭”,即指此而言。
1700759774
1700759775
(二)风温的辨治
1700759776
1700759777
风温的辨治,首先要划分其不同的传变阶段。初起全是卫分阶段,继之根据其顺传和逆传的不同途径,可至气分或营分,很少深入血分。要分清病位在肺、胸膈,还是在胃、在大肠。再次就要辨识病变的性质,是风热初袭,还是郁热内蕴,是火热内炽,还是实热内结,是单纯邪热为患,还是兼食、挟痰等作祟。
1700759778
1700759779
风温的治疗亦有一定的规律,初起为风热袭于肺卫,故治疗采用辛凉轻疏,清解热邪,使肺卫热解,三焦通畅,热退而病除,如桑菊饮、银翘散等,切不可用辛温发汗,或解表药物。若用发汗解表法,其邪不惟不解,反生它患。亦不可一见发热,就过早重用寒凉,以免因凉遏阻气机,使邪热不得外透,反而内陷心包。
1700759780
1700759781
病至气分,自当以清为主,但要区分火热、火郁、痰热、热结等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清法。如热郁胸膈宜清宣郁热;痰热结胸宜化痰清热;热炽肺胃宜辛寒清热;热结肠腑宜攻下泄热。热陷心包,炼液为痰,痰热阻闭心窍而致神昏谵语者,以安宫牛黄丸等清心豁痰开窍。
1700759782
1700759783
风温后期,邪热渐退,肺胃阴伤者,常有低热干咳,口渴舌燥,干呕纳差等症,不可再以苦寒清之,以免化燥伤阴,而宜以甘寒生津养液之品,滋养肺胃。肺阴复则气降而咳止,胃阴复则气降而得食,阴复而制亢阳,则低热自退。此善后之法,不可不知。
1700759784
1700759785
风温卫气营血的见症及治疗:
1700759786
1700759787
(1)风温初起必见卫分证,是风热邪气从口鼻而入,影响肺卫功能,在卫分时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微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略干,脉象浮数,咳嗽,咽红肿痛等。须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之旨,采用辛凉清解之法,一般选用吴鞠通的银翘散。
1700759788
1700759789
银翘散方:连翘30克 银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后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 上药共杵为散,每服18克,鲜芦根煎汤服。病重者,四小时一服,日三次,夜一次。轻者可六小时一次,日二次,夜一次。病不解者,再如前法服。
1700759790
1700759791
本方以银花、连翘轻清达上,清热解毒;薄荷、豆豉、荆芥辛宣肺卫,透郁热而外出;桔梗、甘草苦甘以泄热;牛蒡子开肺气而止咳;鲜芦根甘寒生津清热而利喉。此辛温、辛凉、苦寒、甘寒相配,共奏辛凉宣解肺卫之功。俾肺气宣,郁热解,卫气通,三焦调畅,津液充和,自然汗出热退,故不称发汗法。
1700759792
1700759793
风温犯肺,肺气宣降失常,临床以肺部症状为主。见咳嗽较甚,身不甚热,口微渴。卫气郁闭和发热的程度均较银翘散证为轻,且侧重于肺,故不宜再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可用辛凉轻剂桑菊饮,以宣肺止咳。
1700759794
1700759795
桑菊饮方:杏仁6克 连翘4.5克 薄荷(后下)2克 桑叶7克 菊花3克 苦桔6克 甘草2克 苇根6克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1700759796
1700759797
本方以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轻清,疏散风热;苦梗、生草、杏仁苦甘泄热,宣肃止咳化痰;连翘、芦根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诸药配伍,使肺气宣、卫气通,则咳止热退,其症自愈。
1700759798
1700759799
(2)风温热入气分,病位广泛,可涉及肺、胸膈、胃、大肠等脏腑,而且病情复杂多变,故证情最多,现择要述之。
1700759800
[
上一页 ]
[ :1.7007597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