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63101e+09
1700763101
1700763102 洪脉是阳热亢盛,气分及阴液受伤,虚火上炎的一种脉象。由于早期热盛,消耗正气及津液,正气大伤,气分亦虚,粗看貌似火热而实为正虚。所以脉形是来盛去衰,来大去长,指下极大,是正虚邪盛的表现。
1700763103
1700763104 〔洪脉兼脉〕
1700763105
1700763106 1. 洪兼浮
1700763107
1700763108 (1)洪兼浮,按之滑实,沉取较有力者。浮洪之脉,虚热之象。按之滑实而沉取较有力,说明痰火郁热较重,可能是暑热外迫,内蕴痰火。可用清暑祛痰泄热之法。
1700763109
1700763110 (2)洪兼浮,按之濡软,沉取缓弱者。浮洪乃虚热之象,按之濡软为内蕴湿邪,沉取缓弱又为气弱中阳不足。当从虚证考虑治法。
1700763111
1700763112 (3)洪兼浮,按之弦细,沉取较有力者。洪兼浮多是虚热。按之弦细而沉取有力,其实质是阴虚血少,兼有余之邪热。当考虑折虚热之法。
1700763113
1700763114 (4)洪兼浮,按之弦细略数者。浮洪相见为虚热之象,弦细略数为阴虚血少、偏热之象,当用育阴泄热之法。
1700763115
1700763116 2. 洪兼滑
1700763117
1700763118 (1)洪兼滑,按之弦细略数者。洪滑乃痰热蕴郁之象。按之弦细略数,说明阴伤肝郁,且有虚热。
1700763119
1700763120 (2)洪兼滑,按之濡软,沉取略有力者。洪滑相兼为虚热痰火之象,按之濡软为湿郁,沉取略有力乃有实邪。当以泄实热为主。
1700763121
1700763122 (3)洪兼滑,按之虚弱无力者。洪滑并见,为热郁痰火。按之虚弱无力,说明此为气血不足。不能单以泄火论,必须考虑气虚不足的一面。
1700763123
1700763124 (4)洪兼滑,沉取虚微若无者。洪滑之脉是痰热之象,沉取虚微若无为正气不足,阳气大衰。貌似有热,实虚火也。可用引火归源之法。
1700763125
1700763126 3. 洪兼濡
1700763127
1700763128 (1)洪兼濡,按之虚弱无力,沉取若无者。洪乃虚热上扰,濡属湿阻气机,按之虚弱无力为正气不足。虚热当以补正为主,湿邪才以分化为治。整体看来,当以补正兼分化湿热。
1700763129
1700763130 (2)洪兼濡,按之濡软力弱,沉取无力者。此属湿阻正气不足,虚热上扰。用补中气、除虚热,分途调理。
1700763131
1700763132 (3)洪兼濡而按之弦细,沉取虚弱者。洪濡乃湿热郁于气分。按之弦细,沉取虚弱,多为气虚阴分大伤。观其舌、色,还可分途调治,但需考虑补正。
1700763133
1700763134 (4)洪兼濡,按之弦滑,沉取弦实有力者。洪濡之脉见于浮、中之位,而按之弦滑、沉取弦实有力,为实证,是有余之象。实火当泄,气分不足当养,参考舌、证,分途调理。
1700763135
1700763136 4. 洪兼虚
1700763137
1700763138 (1)洪兼虚,按之滑濡,沉取弦滑者。洪虚之脉,气虚亢热之象。按之滑濡乃湿郁中宫。沉取弦滑,此实质是郁热于内也。当先祛邪,缓则益气。
1700763139
1700763140 (2)洪兼虚,按之弦滑,沉取细数者。洪虚是虚热上亢,按之弦滑乃痰热肝郁互阻,沉取细数是阴不足而虚热上灼。当先泄热,俟热解再议育阴。
1700763141
1700763142 (3)洪兼虚,按之微弱,沉取无力者。洪虚是虚热之脉,按之微弱,乃正虚阳衰,气分不足。沉取无力,属中阳不足。当从补正考虑。
1700763143
1700763144 (4)洪兼虚,按之弱大而沉取若无者。洪虚兼见,多是虚热;按之弱大,为正虚邪气不足,是病进之势;沉取若无,乃根蒂不足。当从填补元阳入手治之。
1700763145
1700763146 5. 洪兼芤
1700763147
1700763148 (1)洪兼芤,按之虚弱无力,沉取若无者。洪为虚热上炎,芤乃失血之脉。按之虚弱无力,沉取若无,是暴伤血液之后,中气大虚。参考舌、证,当以益气为先。
1700763149
1700763150 (2)洪兼芤,按之濡软,沉取弦滑而急者。洪芤是虚热失血,按之濡软乃湿阻中宫之象,沉取弦滑而急是热郁于内,阴分大伤。当先考虑泄热育阴,切不可用甘温之品。
[ 上一页 ]  [ :1.7007631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