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65618e+09
1700765618
1700765619 引用半夏一钱。
1700765620
1700765621 方中君以知母、生石膏,知其为热在阳明。杭芍、麦门冬、五味子酸甘寒以泄热育阴。杏仁、鲜竹茹、甘草梢用以泄热和胃,利胆安神。方中香附、枳壳是理气分而通其便。加半夏者是降逆和胃。总的看来,目前仍是胆火胃热为主,养心补血虽为本,仍为辅佐之用。
1700765622
1700765623 同年十月十五日申刻,仍照未刻原方,再进一剂。
1700765624
1700765625 同年十月十五日酉刻皇上代茶饮方:
1700765626
1700765627 干、鲜生地各四钱 杭芍三钱 归身三钱 丹皮二钱 生石膏三钱 知母二钱 盐川柏一钱五分 浙贝母二钱 鲜竹叶二十片 泽泻二钱 莱菔子一钱五分(炒炭) 酒芩二钱 木香槟榔丸二钱(包煎)
1700765628
1700765629 水煎代茶饮。
1700765630
1700765631 从本方用药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首用干、鲜生地黄是以补肾、育阴、填补为主。生地味甘寒,增液、育阴,填补下元,固肾气;归芍、生地是四物汤少川芎,补阴养血,若血足阴复则虚热自减。虚热灼阴,阴伤则火甚,虽是相火亢胜,但火胜之时,亦当苦泄折热,故方中用知母、生石膏以清气热,用竹叶、黄芩、黄柏泄其虚热,这只是一时的用法,俟热减仍以育阴为主。丹皮以凉血育阴;浙贝以宣郁,清心肺之热且能化痰;少用泽泻者以祛湿而泄虚热;因考虑有停滞故用莱菔子、木香槟榔丸以导滞通腑,祛其滞热。
1700765632
1700765633 同年十月十五日戌刻皇上代茶饮:
1700765634
1700765635 方用泽泻二钱 竹叶廿片 浙贝母三钱 橘红一钱五分 酒芩二钱 苏子五分(炒) 竹沥水一钱(兑)
1700765636
1700765637 从上方之药物看出,仍是宣肺化痰,兼泄湿热。竹叶、黄芩以清心肺之热,苏子以降逆除痰,浙贝母以宣肺疏表兼以祛痰。总之,全以清泄上焦肺胃之热,兼以化痰方法。
1700765638
1700765639 〔按〕寅刻之方乃养血补阴,益心气而安神,少佐理气之品。在同日两小时后,即卯时则加姜川朴六分以畅中焦。可能因服养血安神之剂后,出现脘间闷满或微有恶心,故增宽中之药。
1700765640
1700765641 经过两个时辰,四小时后,巳刻之方生地、杭芍、归身、丹皮以养血,去茯神、枣仁、五味子养心之品,又加醋柴胡、胆草、竹叶、黄芩之泄肝药,这就说明皇上此时是肝胆郁热为主。寅刻之方专以养血安神就不太合适。
1700765642
1700765643 同天过了午时,到未刻,就是上方服后四小时,从方中可以推断,病情又有变化,故改用清阳明气热之白虎,加白芍、麦门冬、五味子泄热育阴,杏仁、甘草、鲜竹茹以泄热和胃、利胆安神。总之,是改用清法少佐育阴之方。
1700765644
1700765645 接着未刻即申时,皇上病情脉象皆无大变化,脉仍有力,口干心烦、阵阵躁汗出等尚在,故仍照未刻原方,再进一剂。
1700765646
1700765647 同日酉刻,再行检查,从方测其脉证,看出邪热未退,阴液早伤,故用生地、杭芍、当归、丹皮以滋阴折热,并佐以清气热之品。
1700765648
1700765649 从戌刻增减用药来看,仍按未刻原方加泽泻以通水道,竹叶以清心热,浙贝母以宣肃化痰,酒芩、苏子、竹沥以清肃化痰清其热。
1700765650
1700765651 十月十五日寅刻、卯刻、巳刻、未刻、申刻、酉刻、戌刻共七方。在一天之中,经七次诊治,有时处方变化不多,有时也有明显变化,可以清楚看出中医临床比较细致,辨证仔细,用药认真推敲,用药不必每日一剂,每剂二煎。中医文献中也能反映出这一情况。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中银翘散方按曰:“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次,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一日七诊既体现了清王朝对皇上的重视,更体现中医治病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再根据舌、色、脉症的变化辨证论治。时时刻刻以病为根据,随时改变治疗的方针或方法,病变则药变,脉改则必有不同的病机,这才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所在,也是辨证论治的优越性,是非常科学的,疗效也是比较满意的。
1700765652
1700765653 十月二十六日皇上代茶饮方:
1700765654
1700765655 鲜、干生地各三钱 杭芍三钱(炒) 寸冬三钱 知母三钱(生) 瓜蒌四钱 酒芩二钱 枳壳一钱五分(炒) 法夏一钱五分 浙贝二钱 橘红一钱五分 赤苓二钱 泽泻二钱 竹沥水三钱(兑) 木香七分(煨) 甘草梢五分 鲜竹叶十片
1700765656
1700765657 水煎代茶。
1700765658
1700765659 〔按〕本方以干、鲜生地为君药,方中的指导思想是填补下元;用杭芍之酸甘寒以养血育阴;麦门冬色白入肺,甘寒液多,故清心肺上焦之热;知母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入肺胃肾三经,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瓜蒌开肺气而畅中焦,润便利膈;酒黄芩上走能泄肺热;浙贝母性能宣肺化痰;橘红、半夏二陈以降逆祛痰湿;木香以理气而止腹痛;赤苓、泽泻以祛湿利尿;甘草、竹叶以清心与小肠之热;竹沥为化痰清热之上品。本方是以培补肾阴为主,滋阴制火,润肺利膈,兼以化痰祛湿。
1700765660
1700765661 十月二十六日酉刻,改鲜、干生地各四钱,浙贝三钱,法半夏一钱,加炙香附二钱、鲜石斛二钱。
1700765662
1700765663 〔按〕从增量干鲜生地各四钱不难看出,仍是加强填补肾阴,以泄虚热。加鲜石斛以增津液而泄虚火,因石斛味苦甘而泄虚热,增津液而补阴之不足。方中加炙香附者,以疏调气机而开其郁,凡是开郁舒气之药皆为辛燥之性,唯香附既能辛香开郁理气止痛,而性凉不燥,所以选它以助泄热。
1700765664
1700765665 十月二十六日亥刻皇上代茶饮方:
1700765666
1700765667 大生地三钱 白芍三钱 苏子一钱(研) 木香一钱五分(研) 溏瓜蒌三钱 枳壳二钱 浙贝二钱 云苓二钱(研) 鲜竹叶二十片 陈皮二钱 苦梗二钱 酒芩一钱
[ 上一页 ]  [ :1.7007656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