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74170
若因气郁或暴怒而疝气发作,可加苏叶、梗各10克、杏仁10克,以宣肺气而畅三焦。
1700774171
1700774172
若有郁热时,可用苦寒泄热,疏理气机的药物,配合外用熨敷。
1700774173
1700774174
附:奔豚气(二法)
1700774175
1700774176
奔豚气是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中及咽部,如猪之奔,来势甚猛,甚则至厥。病虽似重,但纯属自觉症状,并无器质性病变,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神经官能症。临床常见的有两种类型,治疗法则如下。
1700774177
1700774178
(一)苦泄折热,降逆定冲
1700774179
1700774180
惊恐之后,肝郁蕴热,气机横逆,甚则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形体瘦弱,面色干黑,心烦急躁,溲赤便干,甚则夜梦惊急,脉多弦细滑数。可用泄肝热、降气逆方法,仿奔豚汤意。
1700774181
1700774182
生桑皮15克 白芍15克 生草6克 半夏12克 黄芩10克 葛根10克 川楝子10克 代赭石10克
1700774183
1700774184
加减法:
1700774185
1700774186
若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质红者,可加龙胆草3克、瓜蒌20克、片姜黄6克。
1700774187
1700774188
若血虚体弱者,可加养血药物。也可用甘草20克、大枣20枚、浮小麦30克煎汤送逍遥丸6克。亦可用四物汤、二至丸合方化裁。
1700774189
1700774190
(二)温阳散寒,降逆定冲
1700774191
1700774192
素体心阳不足,水饮内停,偶遇惊恐,水寒之气上冲,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神志不安,神疲乏力,舌胖苔白,脉沉弱。宜用温阳散寒方法,仿桂枝加桂汤。
1700774193
1700774194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炙草10克 生姜3克 大枣20枚 上肉桂粉1.5克(冲服)
1700774195
1700774196
加减法:
1700774197
1700774198
若中气不足者,可加参、芪、苓、术之类。
1700774199
1700774200
若下元不足者,可加附子10克(先煎)、干姜6克。
1700774201
1700774202
这种病主要因情志抑郁而起,应当告诉病人,注意心情愉快,锻炼身体,饮食宜于清淡。
1700774203
1700774204
臌胀(五法)
1700774205
1700774206
1700774207
臌胀是因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内经》认为:“浊气在上,则生胀”。明·张景岳曾指出: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亦名蛊胀(“蛊”与“鼓”同)。从其病因来分析,有因气、因血、因食、因虫、因水的区别,故而臌胀又有气臌、血臌、食臌、水臌等名。这种病的诊断与治疗确有一定困难,应当细致检查处理。
1700774208
1700774209
(一)疏调气机,以退臌胀
1700774210
1700774211
气臌腹部臌胀,叩之有鼓声,胸胁支胀且痛,胃纳不佳,食后腹胀,得嗳气或矢气则舒,小便少,苔白腻,脉弦滑。用疏调气机方法。
1700774212
1700774213
旋覆花10克(包) 苏梗、子各6克 杏仁10克 白檀香3克 紫降香3克 半夏10克 大腹皮10克 木香6克 砂仁3克(研冲)
1700774214
1700774215
加减法:
1700774216
1700774217
若早期体质尚可时,方中加少许活血之品,以调和气血。
1700774218
1700774219
若气郁且热,脉弦实有力者,方中可加行气利膈之品,以泄其标。
[
上一页 ]
[ :1.700774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