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442e+09
1700774420 (三)培补中气,以畅水道
1700774421
1700774422 气淋属虚者,多小溲淋沥,少腹隐隐坠胀,甚则脱肛气坠,一身乏力,大便溏薄,食纳不甘,苔白润滑,脉多沉濡力弱。用益气补中方法以畅水道。此类淋病,往往有遇劳即发者,称为劳淋,其治仍同此法。
1700774423
1700774424 黄芪15克 党参9克 白术10克 陈皮6克 当归9克 升麻6克 防风3克
1700774425
1700774426 加减法:
1700774427
1700774428 若肺气不足,中阳又虚,可加重方中参、芪之剂量,以补益脾肺之气。
1700774429
1700774430 若兼有气郁者,方中可加苏梗6克、杏仁10克、郁金6克、香附10克。
1700774431
1700774432 若因升降失和,方中加旋覆花6克(包)、代赭石15克。
1700774433
1700774434 若劳淋气虚阳衰,肾气不固者,可于方中加鹿茸粉1克(冲)、海马粉3克(冲),甚则可加附子3克、肉桂3克。
1700774435
1700774436 (四)清湿热,凉血分,以止溲红
1700774437
1700774438 血淋是由湿热蕴于血分,下迫州都之官而致,症见溺中带血,血色红紫,尿道热痛,舌红苔腻且黄,脉数有力。法当清湿热,凉血分,仿导赤散意。
1700774439
1700774440 细生地15克 杏仁10克 木通3克 竹叶6克 生甘草10克 炒槐花10克 白头翁12克
1700774441
1700774442 加减法:
1700774443
1700774444 若因外感,荣卫不和,兼头痛恶风,周身酸痛者,可加苏叶6克、荆穗炭10克,以和血调气疏表。
1700774445
1700774446 若血热郁结较重,大便色黑或干结时,可加大黄3克,或大黄粉0.5~1克(冲服)。
1700774447
1700774448 (五)育阴清热,和血止红
1700774449
1700774450 血淋日久,阴分热炽,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日晡低热,五心灼热,舌红口干,脉细弦略数。用育阴清热,和血止红方法,仿小蓟饮子化裁。
1700774451
1700774452 小蓟15克 鲜藕30克 生蒲黄12克 侧柏炭10克 阿胶珠10克 茜草根10克 白芍15克 炒槐米12克
1700774453
1700774454 加减法:
1700774455
1700774456 若血热阴伤重者,可用鲜藕100克打汁、鲜汉三七100克洗净打汁或三七粉3克拌匀、鲜白茅根100克打汁、鲜生地100克打汁,徐徐饮之。
1700774457
1700774458 若溲时痛势较重,可加血琥珀末3克、云南白药1克共装胶囊服下。
1700774459
1700774460 (六)益气养血,保元止红
1700774461
1700774462 血淋已久,气血两虚,脾失统摄,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唇白舌胖质淡,脉象虚弱无力。可用养血益气保元方法。
1700774463
1700774464 肉桂心0.5克(研冲) 炙甘草15克 人参粉3克(研冲) 黄芪20克 白术10克 当归10克 龙眼肉30克 净丝棉3克(焙灰冲)
1700774465
1700774466 此属脾虚气不摄血之证,用药多为甘温之品,因此必须详诊细辨,防其内有热郁而错投温补。
1700774467
1700774468 (七)分利湿热,化浊通淋
1700774469
[ 上一页 ]  [ :1.700774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