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74925
熟地黄15克 芡实15克 杜仲12克 山药30克 枸杞子10克 楮实子12克 胡桃肉10克 生牡蛎20克(先煎) 龟板20克(先煎) 紫河车粉2克(冲)
1700774926
1700774927
加减法:
1700774928
1700774929
填补下元之前,必须先看有无湿邪,若有湿郁,必先祛其湿邪,后再议补;若兼有气郁者,亦要兼解其郁。
1700774930
1700774931
若舌苔黄厚者,是先天亏损累及后天,脾胃运化失权,而夹有积滞,必先化滞,化滞只用焦四仙(即焦三仙加槟榔)之类即可,不可用猛攻的方法,因其体弱下虚,防其正气再伤。并劝其锻炼身体,增加四肢运动,以四肢属脾,为诸阳之末耳。短期内禁食油荤,食量也应适当控制。
1700774932
1700774933
(八)活血化瘀以推陈致新,寓补于攻调肌肤甲错
1700774934
1700774935
久病入络,血络瘀阻,干血内踞,气血失调,周身失养,以致面色黧黑,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甚则如鱼鳞状,舌暗有瘀点,脉象三五不调。用本法治之,仿《金匮要略》大黄虫丸意。
1700774936
1700774937
银柴胡6克 青蒿9克 花粉9克 当归10克 川山甲12克 桃仁6克 红花3克 赤、白芍各10克 蛴螬6克 大黄粉0.3克(冲)
1700774938
1700774939
本方也可配制成散剂,饭前少少服之。
1700774940
1700774941
若气血两虚之象明显者,可适当配入一些益气养血之品。
1700774942
1700774943
耳鸣、耳聋(二法)
1700774944
1700774945
耳鸣是指耳中鸣响,耳聋是指听力减退或丧失。耳为肾之外窍,《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足少阳胆经环走耳前后,因此,耳病与肾及肝胆经有密切关系。一般地说,凡属于虚证者,多责之于肾;凡属于实者,多责之肝胆。
1700774946
1700774947
(一)清泻肝胆,疏利气机
1700774948
1700774949
肝胆火炽,上扰清窍,暴发耳鸣,声如雷作,甚或耳聋,来势急而时间短,恼怒后病势即增,心烦多梦,便结溲赤,舌红口干,脉多弦数。当用清泄肝胆、疏利气机法。
1700774950
1700774951
桑叶10克 菊花10克 柴胡6克 郁金6克 黄芩10克 防风6克 龙胆草3克 川楝子10克 栀子6克
1700774952
1700774953
火郁当发,火热当清,这是一个病在两个不同阶段的两种治疗方法。在肝胆气郁早期,应及时用疏利气机的方法,以求郁开热达而病愈,不必用清泻药物。若早期失于疏利,则郁热不宣,热不外达,病势不减,使火势渐盛,则应采用清泻肝胆、疏利气机之法,以折其亢甚之热。
1700774954
1700774955
加减法:
1700774956
1700774957
若热郁较重时,加蝉衣6克、僵蚕10克、赤芍10克。
1700774958
1700774959
(二)填补下元,充其清窍,滋补肝肾,以聪其耳
1700774960
1700774961
肾虚耳聋多见于老年人,或是下焦过度虚损之体。耳为肾之外窍,“精脱者,耳聋”。下元不足,精气亏损,可致耳如蝉鸣,甚则两耳日渐不聪,终至耳聋。并伴有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一身无力,舌红苔少,脉象虚弱,两尺更甚。可用填补下元方法,仿耳聋左慈丸化裁。
1700774962
1700774963
熟地15克 芡实12克 楮实12克 山萸肉9克 山药30克 五味子10克 磁石15克 菖蒲6克
1700774964
1700774965
若服汤剂有效,可改用耳聋左慈丸缓缓调治,以收其效。
1700774966
1700774967
加减法:
1700774968
1700774969
往往有素体肾虚,耳鸣或听力差之患者,又新发肝胆郁热,使耳鸣、耳聋加重,这就要先治肝胆郁热之新病,俟热减之后,再议滋补。
1700774970
1700774971
衄血(五法)
1700774972
1700774973
衄血一般是指鼻衄、齿衄而言,亦包括耳衄、舌衄、肌衄等。
1700774974
[
上一页 ]
[ :1.7007749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