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519e+09
1700775190
1700775191 肝郁化火,深入血分,少腹两胁刺痛,口苦耳鸣,急躁不安,溺血,甚则尿道微痛。可用疏肝解郁,凉血止红法治之,辛辣刺激之品皆忌。
1700775192
1700775193 龙胆草6克 炒山栀6克 柴胡6克 香附10克 黄芩10克 生地12克 丹皮10克 藕节10克 赤、白芍各10克
1700775194
1700775195 加减法:
1700775196
1700775197 若患者体弱,脉来无力,当以凉血和阴方法,不可过度苦泄。
1700775198
1700775199 (三)清利湿热,凉血止红
1700775200
1700775201 湿热蕴于下焦,小便不畅,溺血而尿道微痛,少腹作胀,舌红绛,苔根部黄厚,脉象滑数。用清利下焦湿热,凉血止红方法。
1700775202
1700775203 蒲黄炭10克 荆穗炭10克 小蓟12克 藕节12克 滑石20克 通草3克 生地黄15克 白芍12克 丹皮10克
1700775204
1700775205 加减法:
1700775206
1700775207 湿邪重时,加淡渗利湿之品,如茯苓20克、冬瓜皮20克、生苡米20克。
1700775208
1700775209 治下焦湿热必当先清胃肠,胃肠之气通畅,湿热方有去路,故宜忌食荤腥厚味为宜。
1700775210
1700775211 (四)扶脾益气,摄血止红
1700775212
1700775213 脾虚气陷,统摄无权,血不归经,发为溺血,饮食减少,肢酸体倦,舌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润滑,脉象虚濡。用补中益气方法以摄其血。
1700775214
1700775215 黄芪12克 肉桂1克(研冲) 甘草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升麻6克 柴胡10克 生牡蛎20克(先煎)
1700775216
1700775217 加减法:
1700775218
1700775219 若中气大虚,动则气喘,频频自汗者,脉虚软而力弱,可加重黄芪至60克,党参至20克,另加人参粉2克(冲)。
1700775220
1700775221 若兼见血虚面色萎黄,脉象细弱者,可加当归、白芍、熟地黄等。
1700775222
1700775223 (五)平补肝肾,调元固本,求其血止
1700775224
1700775225 下元虚损,肾气不固,形体消瘦,遗精溺血,腰脊酸痛,脉象沉细。用调元固本方法。
1700775226
1700775227 熟地黄15克 肉苁蓉12克 山药30克 茯神15克 芡实米15克 楮实子15克 杜仲12克 菟丝子12克 生牡蛎15克(先煎)
1700775228
1700775229 加减法:
1700775230
1700775231 若肾阴不足,虚热化火,脉象细小而数时,当以清虚热为主,可加丹皮10克、丹参10克、白头翁10克、鬼箭羽10克。
1700775232
1700775233 若虚热化火,燥热亢盛,形成大便燥结时,可于方中加大黄粉0.5克(冲)、元明粉1克(冲)、生地20克、元参20克、麦冬10克,以增液通下,攻补兼施,便通即已。
1700775234
1700775235 若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者,可酌情加用鹿茸粉1克(冲),或鹿角霜10~30克入煎。出血时用阳药要慎重,必须有阳虚证方可用之。
1700775236
1700775237 (六)调和血脉,养荣止红
1700775238
1700775239 有些病势缠绵长期不愈的溺血,应中西医结合,查明原因。如泌尿系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等症状,治疗当配合抗痨药物;如属肿瘤一类的疾病,治疗当配合抗癌药物;若属良性肿物,可考虑外科手术,并配合对症治疗药物。这类疾病导致的溺血,可用调和血脉,养荣止红方法治疗。
[ 上一页 ]  [ :1.700775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