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5775e+09
1700775775 若兼火郁,当加清宣之药,如:川楝子10克、蝉衣3克、僵蚕10克、黄芩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
1700775776
1700775777 若有痰热阻遏,当加祛痰化湿药,如: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皂角6克、冬瓜子20克。
1700775778
1700775779 若属中阳不足,动则喘息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
1700775780
1700775781 胁痛
1700775782
1700775783 (四)调达气机兼以养血,疏通络脉而缓胁痛
1700775784
1700775785 肝主条达,其脉布两胁,若因悲哀恼怒,肝郁血虚,络脉失和,则可见两胁作痛,脉象弦滑,舌苔白腻。用调气养血,通络缓痛方法。
1700775786
1700775787 柴胡10克 当归须5克 赤、白芍各10克 茯苓10克 旋覆花10克(包) 绿萼梅6克 生香附10克
1700775788
1700775789 加减法:
1700775790
1700775791 若肝郁化火,心烦多梦,口干且渴,舌绛苔黄,脉见弦数。可加苦泄理气之品,如金铃子散之类。
1700775792
1700775793 (五)养血柔肝,活血拈痛
1700775794
1700775795 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血虚络脉失养,心烦便干,胁痛绵绵不绝,脉象弦细。用养血柔肝、活络缓痛法。
1700775796
1700775797 木瓜10克 白芍12克 当归10克 没药2克 旋覆花10克(包) 生地12克 生牡蛎15克(先煎) 茺蔚子12克 钩藤10克
1700775798
1700775799 加减法:
1700775800
1700775801 若有郁热时,当先清其郁热。
1700775802
1700775803 若有食滞内阻,当加消导药物,如保和丸之类。
1700775804
1700775805 (六)活血通络,以缓胁痛
1700775806
1700775807 肝气郁结日久,血随气凝,阻于络脉,两胁作痛,夜间尤甚,痛处不移,舌质暗红,脉象沉涩。可用活血通络方法,仿复元活血汤意。
1700775808
1700775809 柴胡10克 花粉10克 当归须6克 金铃子10克 苏木10克 香附10克 桃、杏仁各10克 郁金6克
1700775810
1700775811 郁证(十一法)
1700775812
1700775813 郁证是指情志抑郁不畅而引起的疾病。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这就说明怫郁是诸病之始,郁不除,气血不能冲和,疾病乃生。朱氏提出了六郁化火,影响脏腑经络,可以出现很多不同证候的观点。笔者认为:郁乃万病之始,郁不解,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必然生病。有郁就应调顺,但如何调顺,应当仔细研究。不是说,凡郁皆当理气,皆当辛散,皆当活瘀,皆当芳化,必须看清郁之本质,然后根据情况,分别论治。
1700775814
1700775815 (一)疏调气机,以畅胸阳
1700775816
1700775817 忧思喜怒,肝气郁结,胸阳不展,胸胁满闷,气滞不伸,口淡无味,舌苔白腻,脉象弦劲。用疏调气机,以畅胸阳方法。
1700775818
1700775819 苏梗10克 杏仁10克 半夏10克 厚朴6克 茯苓10克 郁金6克 旋覆花10克(包)
1700775820
1700775821 加减法:
1700775822
1700775823 若属血虚肝郁者,可考虑以养血为基础,按逍遥散方加减。
1700775824
[ 上一页 ]  [ :1.7007757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