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6192e+09
1700776192 若病人血压较高时,慎用麻黄,可改为苏叶6克、鸡血藤10克、乳香3克合用。
1700776193
1700776194 若寒邪较重时,加重桂枝之量,再加肉桂子3~6克。
1700776195
1700776196 (三)除湿郁以缓疼痛,祛风邪而活其络
1700776197
1700776198 着痹是肌肤麻木不仁,肿痛沉重,痛处不移,苔白滑润,脉象沉濡。此属湿邪留着,用除湿缓痛、祛风活络方法。
1700776199
1700776200 麻黄3克 桂枝6克 防风6克 苍白术各12克 炒苡米30克 干姜3克 桃仁泥10克
1700776201
1700776202 加减法:
1700776203
1700776204 若湿邪留着络脉者,必当重用疏风化湿,再加活络通达之品。
1700776205
1700776206 如有积滞不化、湿阻络脉者,当以化滞活络方法,可加莱菔子6克、白芥子6克、焦麦芽10克、焦谷芽10克等。
1700776207
1700776208 (四)清邪热兼以疏风,活血脉而定痹痛
1700776209
1700776210 热痹关节红肿且痛,扪之灼手,得冷则舒,或起红斑结节,身热心烦,时或憎寒,甚则壮热口干,关节红肿灼热日重,痛不可近,咽红肿痛,甚则疼痛,舌质红,苔糙厚,尖红起刺,脉象弦滑而数。根据热之轻重,考虑用疏风清热、活血通脉方法。
1700776211
1700776212 防风3克 苍术3克 知母6克 桂枝木3克 荆芥6克 赤、白芍各10克 石楠藤15克 丝瓜络10克 桑枝30克 大黄粉1克(冲)
1700776213
1700776214 加减法:
1700776215
1700776216 若是湿热痹在气分时,当用清热化湿行气方法,以使气行湿化。热重时用白虎加苍术汤;湿重时用宣痹汤加苏叶。
1700776217
1700776218 若热在血分,可加茅根20克、炒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鬼箭羽10克。
1700776219
1700776220 若属滞热不清,以清化湿滞为主,方中加鸡内金、焦麦谷芽、花槟榔、六神曲等。
1700776221
1700776222 (五)祛瘀浊兼以化痰,活血脉以改畸形
1700776223
1700776224 关节肿痛日久,遇冷加重,竟致畸形。此血凝脉络,痰浊阻涩,气分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之故,用祛瘀化痰活络方法。
1700776225
1700776226 南星6克 半夏10克 杏仁10克 苏叶、子各10克 莱菔子10克 白芥子6克 猪牙皂6克 桃仁6克 蛴螬3克
1700776227
1700776228 加减法:
1700776229
1700776230 若体弱气虚时,可将药量减轻,或每日半剂,或每隔1~2日服1剂。
1700776231
1700776232 若体质过弱,可于上方中加当归10克、生黄芪15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片姜黄6克。
1700776233
1700776234 若湿痰蕴热尚重时,可于方中加大黄粉1~2克、鸡血藤20克、郁金6克。
1700776235
1700776236 (六)益气补虚以治其本,养血活络而缓疼痛
1700776237
1700776238 久病络脉失养,痹证络脉失和,正不足,气血虚,营虚肌肉失养,卫虚皮肤枯涩,久则肌肉萎缩削瘦,可用养气血、活络脉方法,仿桂枝黄芪五物汤方。
1700776239
1700776240 桂枝6克 黄芪15克 党参10克 独活6克 川芎6克 当归10克 赤芍12克 熟地12克 牛膝6克 杜仲10克
1700776241
[ 上一页 ]  [ :1.7007761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