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79032
1700779033
(2)兼头痛、恶寒发热者,此夹表证,治宜佐用解表法。主方加苏叶、杏仁、枇杷叶。
1700779034
1700779035
(3)喘逆加剧,烦躁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此为心阳欲脱。治宜益气回阳。急进参附汤加龙骨、牡蛎粉,并吞服黑锡丹或紧急抢救。
1700779036
1700779037
(4)当哮喘未发时,肾虚患者宜平补肺肾两脏,可用党参、黄芪、胡桃肉、紫河车等。
1700779038
1700779039
(5)喘延日久难愈,此肺肾又虚,主方加人参、蛤蚧以固肺肾之气。
1700779040
1700779041
【小结】
1700779042
1700779043
以上所述仅是哮喘的常见类型。临证之时虚实夹杂者亦较普遍,医者不可不知,贵在审察病机,随证论治。如喘咳痰多胸闷,动则气喘尤甚,腰膝酸冷,汗出心悸,小便频数,脉濡软者,是痰壅于上、肾亏于下之候,可用苏子降气汤化痰降逆兼温肾纳气;若咳喘心悸,不能平卧,肢体浮肿,舌淡胖嫩者,乃阳虚水气凌心,可用真武汤温肾行水。
1700779044
1700779045
临床治疗哮证,尚可用敷涂法和搽洗法。如《张氏医通》有白芥子涂法,先师汪逢春先生几十年前曾施喘药外敷大椎,药即以白芥子为主,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配合汤剂应用。
1700779046
1700779047
哮喘之证,由肺气壅实者,祛邪利气则愈,治疗较易;若为根本不固者,补之未必即效。小儿哮证患者随年龄增长,肾气日盛,肺气渐旺,辅以药物治疗,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多可获愈。成年患者,反复发作者,多因不注意生活调摄,不守禁忌,又不锻炼,故难痊愈。
1700779048
1700779049
总之,哮喘病治疗重在平时护养。发病时据脉、舌、色、症审因论治,可使病情得到缓解。缓解期宜注重综合调理,以防复发。应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时,适寒温以防感冒,避免忽冷忽热;慎饮食,忌食寒凉生冷、辛辣、肥甘、海腥等物,饮食应以五谷和新鲜蔬菜为主;调和情志,心情保持畅快,避免恼怒、忧思等不良刺激;还应坚持锻炼身体,多做室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复发,逐渐达到根治。
1700779050
1700779051
【治验】
1700779052
1700779053
案1 费某,男,50岁。
1700779054
1700779055
风寒外束,咳喘复发,自觉背部形寒,一身酸软无力,舌暗,苔白腻,脉象浮滑,按之弦细,体质薄弱。风寒触动,旧疾复发,先以辛温发汗,稍佐肃降定喘。
1700779056
1700779057
麻黄1.5克 桂枝1.5克 杏仁9克 枇杷叶9克 半夏9克 厚朴7.5克 细辛0.9克 茯苓9克苏叶9克 苏子9克
1700779058
1700779059
按:哮喘宿疾之人,风寒触发,肺气失宣;哮喘日久,寒湿之邪蕴郁于内,困阻于肺,肺气失降,肺失宣肃,则肺气上逆,上逆为咳,甚则哮喘。治疗用麻黄汤加味,辛温发汗以散表寒,辛温苦燥以除寒湿。麻黄、桂枝辛温发汗;杏仁苦、微温,润肺化痰止咳,配合麻黄使用,并能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枇杷叶苦、平,化痰止咳,降气肃肺;苏叶、苏子辛温,疏风化痰止咳;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茯苓、半夏辛温苦燥,化湿理气;厚朴辛、苦、温,行气燥湿,降气平喘。
1700779060
1700779061
案2 单某,男,25岁。
1700779062
1700779063
咳喘痰鸣,心烦急躁,渴思冷饮,舌红,苔白浮黄,脉象洪滑有力。热郁于肺,仿麻杏石甘汤法。饮食当慎。
1700779064
1700779065
麻黄1.5克 杏仁9克 甘草6克 生石膏24克(打碎、先煎) 浙贝12克 前胡6克 苏子6克
1700779066
1700779067
按:本案患者痰热蕴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气夹痰升,则咳喘痰鸣;热邪伤津,故渴思冷饮,舌红苔黄;热邪上扰于心,心神不宁,而见心烦急躁,热迫血行;痰阻脉道,故脉象洪滑有力。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既疏在表之风热,导邪外出,又清在里之痰热,以利肺气清肃。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杏仁苦、微温,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石膏甘、寒,清肺止津,配合麻黄使用,清肺、宣肺之功兼备,即可使肺气清肃;甘草甘、平,润肺止咳;再用浙贝苦寒清热化痰止咳,以增强麻杏石甘汤之清化痰热之力;前胡、苏子辛温,疏风宣肺,化痰止咳,以增强麻杏石甘汤之解表宣肺之功。
1700779068
1700779069
案3 宋某,女,38岁。
1700779070
1700779071
体质薄弱,哮喘有年,每遇气候变化,喘鸣即作,舌暗,苔白滑润,面色萎黄。先以调和营卫、镇咳平喘,缓图补正。
1700779072
1700779073
桂枝15克 白芍9克 甘草6克 生姜6克 大枣5枚 生龙骨18克(先煎) 生牡蛎18克(先煎)
1700779074
1700779075
按:此案患者哮喘日久,每遇气候变化即作,属素虚易感之体,系营卫不和,表虚肌疏,表虚受邪,触发旧疾,哮喘发作。治疗先以调和营卫、镇咳平喘,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哮喘平缓之后,再图补正固本。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桂枝辛温,解肌发表,通阳散寒;芍药苦、酸、微寒,养血敛阴,与桂枝合用,则可调和营卫,使营卫和而表邪去;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甘草甘、平,润肺止咳,益气和中;大枣甘、温,益气养血;生姜、甘草、大枣与桂枝、芍药相配,增强调和营卫、益气养血之功;再用龙骨、牡蛎咸寒重镇,潜纳虚阳入肾,镇咳平喘。
1700779076
1700779077
案4 文某,男,59岁。
1700779078
1700779079
素体肺肾两亏,寒饮中阻不化,哮喘发作,舌白滑润,胖嫩液多,两脉沉细且弱,面色萎黄无华,化饮邪以畅胸阳,补下元金水相生,喘逆可平。
1700779080
1700779081
麻黄1.5克 桂枝6克 干姜2.1克 白芍9克 细辛1.5克 半夏9克 五味子2.1克 炙甘草6克 茯苓9克 生牡蛎18克 熟地24克
[
上一页 ]
[ :1.7007790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