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9317e+09
1700779317
1700779318 2. 辨病位 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肺,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可累及脾、肾,甚则传遍五脏。本病初起,病变部位一般在肺。痨虫袭肺,肺阴不足,肺气受损,多见干咳少痰、咳声低微短促、身疲无力、咯血、咽燥等;肺虚不能输布津液,肾失资生之源,病及于肾,肾阴亏损,虚火扰动,则见骨蒸潮热、梦遗失精、女子经闭等;甚则真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亢盛,水火不交,心肝火旺,上炎于肺,消灼肺阴,而为盗汗、不寐、烦躁善怒、胸胁疼痛等;肺气虚又耗夺母气以自养,而病及于脾,脾虚气弱,而见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甚则阴损及阳,脾肾阳虚,还可见浮肿、肢冷、气喘、唇舌紫暗等。
1700779319
1700779320 3. 辨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 阴虚、火旺、气虚是本病常见的3种病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或据体质的情况,而各有不同表现。一般来说,本病初起多见气阴两虚,痨虫侵蚀于肺,先伤肺气,再耗阴血,气阴两虚,清肃之令不行。如素体脾肺气虚,或久咳伤肺,则以气虚为主;如先天禀赋不强,后天消耗无度,阴血虚亏于内,痨虫侵袭,则以阴伤病机为主;如肺痨日久,肺阴伤,久则及肾,肺肾阴血皆亏,则可见阴虚火旺之象;如素嗜烟酒,偏食辛辣刺激,郁热于内,阴血俱伤,痨虫侵袭后,易见火旺之象。
1700779321
1700779322 【论治】
1700779323
1700779324 (一)咳血
1700779325
1700779326 主症:咳嗽日久,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甚则咯血,脉细弦小数,舌红少苔、形瘦且干,五心烦热,夜间口渴,两颧红赤,咽喉疼痛,声音嘶哑。
1700779327
1700779328 治法:养肺阴,润肺燥,清热止红。
1700779329
1700779330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用:银柴胡9克 白芍12克 炙鳖甲12克 地骨皮12克 川贝粉3克(冲) 沙参15克 知母6克 天冬10克 麦冬10克
1700779331
1700779332 加减法:
1700779333
1700779334 (1)若阴虚肝热较重时,加鲜茅根30克、鲜藕连节30克、干荷叶10克、百合10克、干地黄10克,甚则加水牛角10克。
1700779335
1700779336 (2)若痰中带血,或咯血较多时,加青黛粉10克(冲)、云南白药1克,或加三七粉1~2克(冲)。
1700779337
1700779338 (3)若脉按之弦滑数,心烦急躁者,可加鲜生地30克、川楝子10克、牛膝3克、小蓟12克。
1700779339
1700779340 (4)苔白脉弱者,气分亦虚,可加太子参10克。
1700779341
1700779342 (5)若由于气虚不能固表,咳后阵阵汗出者,加浮小麦30克、生牡蛎20克、玳瑁10克。
1700779343
1700779344 (6)若咳则胸中作痛时,加旋覆花6克、片姜黄6克。
1700779345
1700779346 (7)若由咳甚而出血者,镇咳是重要的一环,加杏仁10克、桔梗6克、远志10克。
1700779347
1700779348 (二)骨蒸潮热
1700779349
1700779350 主症:日晡潮热,皮肤扪之不太热,久之热灼感渐增,脉弦细数,舌红且瘦,面色黑浊,形体消瘦。
1700779351
1700779352 治法:滋肺胃,清虚热,以退骨蒸。
1700779353
1700779354 方药:秦艽鳖甲汤加减。药用:银柴胡6克 青蒿6克 炙鳖甲12克 地骨皮12克 知母6克 生地12克 白芍12克 川贝9克 沙参15克
1700779355
1700779356 加减法:
1700779357
1700779358 (1)若舌苔厚腻,胸闷腹胀,是积滞蕴热之象,必须先行消导,俟腑气通,滞热去,再议本法。
1700779359
1700779360 (2)若暑季,恶心呕恶,舌白滑者,虽是阴虚,仍先治暑,可先用芳化方法,俟暑湿祛再图治本。
1700779361
1700779362 (3)若脉象弦细滑数,心烦急躁,夜寐多梦,此为肝胆郁热在里之象,加柴胡6克、川楝子6克、竹茹6克、枳壳6克。
1700779363
1700779364 (三)自汗
1700779365
1700779366
[ 上一页 ]  [ :1.7007793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