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79793e+09
1700779793
1700779794 【辨证】
1700779795
1700779796 1. 辨缓急 凡胃痛暴作,起病急者,多是寒痛,或为积滞不化。凡胃痛发,起病缓者,多是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或木旺乘土,或土壅木郁。
1700779797
1700779798 2. 辨寒热 胃痛之寒、热多可根据其伴随症状而确定:若疼痛见腹满拒按、纳呆、苔白、脉弦紧者,为寒邪犯胃;若疼痛隐隐、喜暖喜按、遇冷加剧、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弱等,为虚寒作痛;若伴烦渴欲饮、恶热喜凉、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苔黄少津、脉弦数者,多是郁火犯胃。
1700779799
1700779800 3. 辨虚实 新病体实,一般疼痛拒按,食后则痛,疼痛固定不移,胀痛便秘,脉实者,多为实证;反之,疼痛喜按喜温,食前痛,痛处不定,久病体虚,脉虚者,多为虚证。治疗时用补法不效者多实,用攻法加重者为虚。
1700779801
1700779802 胃痛之虚、实、寒、热、缓、急,临床辨证虽有多端,但总以虚实为纲,治疗上不外补泻两途。补泻之中兼参寒热,则治法备矣。如虚寒胃痛之用温养散寒,寒积胃痛之用散寒化积,阴伤胃痛之用养阴益胃,肝火犯胃之用清降,皆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方法。
1700779803
1700779804 4. 辨气血 胃痛有在气、在血之分。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则入于血络。病在气分,以胀为主,痛无定处,时作时止,多随情绪好坏而变化;病在血分,多为持续性刺痛,痛处固定,夜间为剧,舌质紫暗。
1700779805
1700779806 胃痛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瘀阻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治疗多以“通”为法,以使脾胃气机调达。前人认为“凡痛必须温散”,故“通”法以理气和胃为主。“通”法之内涵,前人更主张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并加以运用。胃寒者散寒,停食者消食,气滞者理气,热郁者泄热,血瘀者化瘀,阴虚者益胃养阴,阳弱者温运脾阳,凡此种种皆本于审因论治,均可谓“通”。故运用“通”法,关键在于把握病机,针对病机采取相应的治法。叶天士所谓“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1700779807
1700779808 治痛证古有“不可补气”之戒,认为“气旺不通,则痛甚也”。个人认为,对此不能一概而论。证属实者固然不宜补,若属虚寒瘀者当温养为是。
1700779809
1700779810 【鉴别】
1700779811
1700779812 胃痛须和心痛相鉴别。心痛病在胸中,胃痛则病位在胃脘,即上腹部正中或略偏。胃痛以钝痛、隐痛常见,亦有疼痛剧烈如针刺者,但一般不如心痛之剧烈。心痛表现为绞急如割,彻引胸背,发时心悸,憋闷,来时速,甚则汗出晕厥,患者常有濒死的感觉。心绞痛多发于过劳之后,心电图有阳性表现。胃痛一般预后较好,来势较为缓和,与饮食不适有关,心电图多正常,舌苔多厚;而心痛多病情严重,疼痛持续不已,甚至危殆立至。
1700779813
1700779814 【论治】
1700779815
1700779816 (一)七情郁结
1700779817
1700779818 七情郁结导致胃痛者,临床较为常见。七情郁结,肝气不舒,一方面可以引起胃土气机壅遏,另一方面可以在原有胃痛基础上加重胃土壅遏程度,因此情志不遂者常易发生胃脘痛。
1700779819
1700779820 主症:恼怒忧思之后,肝气郁结,气机失于调达,肝木乘土,疼痛因作,胸胁为肝经之分野,肝气不舒则胸中满闷,时或太息或感气窜胀痛。
1700779821
1700779822 治法:疏调气机,以缓胃痛。
1700779823
1700779824 方药:四七汤化裁:苏叶6克 苏梗6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香附10克
1700779825
1700779826 方药分析:四七汤由半夏厚朴汤加大枣而成,有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之功。本证用四七汤加减,意在取其主治而切合病情。方中半夏化痰开结,和胃降逆;陈皮气香性温,理气运脾,调中快膈;苏叶、苏梗顺气宽胸,宣通郁气;香附功擅疏肝解郁,调理气机,行气止痛。诸药同用有理气和胃之功,如此,郁得开,胃能和,则疼痛可止。
1700779827
1700779828 加减法:
1700779829
1700779830 (1)疼痛较重者,可加木香、延胡索、川楝子、枳壳以增强理气解郁止痛之功。
1700779831
1700779832 (2)嗳气较频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以顺气降逆。
1700779833
1700779834 (二)肝胃郁热
1700779835
1700779836 主症:若气郁日久化火,则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兼见烦躁易怒,嘈杂泛酸;肝胆相为表里,肝热则胆为火熏,迫灼津液,则口干口苦,苔黄,脉弦或数。
1700779837
1700779838 治法:苦宣折热,疏肝和胃。
1700779839
1700779840 方药:左金丸加味。
1700779841
1700779842 方1:苏梗10克 旋覆花10克 半夏曲10克 香附10克 马尾连10克 吴茱萸1.5克 川楝子10克
[ 上一页 ]  [ :1.7007797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