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80367
1700780368
治法:香运温中。
1700780369
1700780370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6克 砂仁3克(研冲) 党参10克 茯苓10克 苍术6克 白术6克甘草6克 高良姜4克 半夏12克 陈皮6克
1700780371
1700780372
加减法:
1700780373
1700780374
(1)温中助阳法:若属老年中阳不足,甚则朝食暮吐者,可加党参15克、黄芪20克。
1700780375
1700780376
(2)温肾暖脾法:若属肾阳不足,命火衰微,下肢清冷,六脉沉伏,舌白胖而苔滑腻,面苍白且浮肿,加附子10克(先煎)、干姜10克、吴茱萸3克、炒桂枝10克,甚则加肉桂心1克(研冲)。
1700780377
1700780378
(3)消导和中法:兼食滞内停者,可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
1700780379
1700780380
(二)中阳不足
1700780381
1700780382
主症:中阳不足,久则化寒,喜暖喜温,不思饮食,遇寒即呕,四肢逆冷,二便清利,舌胖润,苔白腻。
1700780383
1700780384
治法:温胃理中。
1700780385
1700780386
方药:理中汤加减:川桂枝7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3克 炮姜6克 肉桂粉3克(冲) 炒小茴6克吴茱萸6克 白蔻仁1.5克(研冲)
1700780387
1700780388
加减法:
1700780389
1700780390
(1)温中散寒法:若阳虚寒重,脉来沉迟,舌苔滑润,可用前方加重桂、姜,酌情加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附片10克(先煎)、川椒目3克。
1700780391
1700780392
(2)温中消导法:中阳不足,运化无力,食滞内阻,舌苔垢厚,可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
1700780393
1700780394
(三)胃阴不足
1700780395
1700780396
主症:呕吐反复发作,胃阴受伤,口干咽燥,不思饮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1700780397
1700780398
治法:滋阴养胃。
1700780399
1700780400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沙参12克 麦冬10克 半夏10克 五味子10克 天花粉10克 代赭石10克姜炒竹茹12克
1700780401
1700780402
加减法:
1700780403
1700780404
(1)兼泄虚热法:在阴分不足早期,多有虚热化火之象,若脉弦实有力者,可酌加黄芩10克、竹叶3克、黄连3克(研冲)。
1700780405
1700780406
(2)宣阳化湿法:若夹湿邪,此时养阴过于腻味则碍湿,化湿过于温燥则伤阴,当以宣化湿浊方法。加防风6克、佛手10克、郁金6克、杏仁10克。
1700780407
1700780408
(3)兼消导和中法:若苔黄且厚时,为食滞内停之象,加焦三仙各10克、花槟榔6克、水红花子6克,或用保和丸18克(布包),入药同煎皆可。
1700780409
1700780410
【小结】
1700780411
1700780412
呕吐虽有呕、吐、干呕之分,但其病机则一,乃因于胃气上逆。呕吐的辨治贵在明其虚实,实者祛邪则吐止,虚者补正亦可止呕。再者,呕吐用药还当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若药后仍吐者,可令患者冷服汤药,徐徐服下,同时检查是否有患者恶闻的药物,有则去之。
1700780413
1700780414
【治验】
1700780415
1700780416
案1 王某,男,28岁,1981年8月10日就诊。
[
上一页 ]
[ :1.7007803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