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83445
(1)若肝热便秘,加清泄肝热之品,如龙胆草3克、黄芩10克、栀子6克、川楝子6克。
1700783446
1700783447
(2)血虚阴分不足,配和阴凉血之品,如白头翁10克、炒地榆10克、炒槐米10克、鬼箭羽10克。
1700783448
1700783449
(3)肝郁化火,伤阴而致阳亢者,用疏调肝经方法。药用:晚蚕砂12克,菊花10克,钩藤10克,川楝子12克,黄芩10克,柴胡6克,炒皂角子6克。
1700783450
1700783451
(4)若肝火过亢,大便干结,先以清肝泻火方法,用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之类。待热势稍减,再拟平潜。
1700783452
1700783453
(五)瘀血头痛
1700783454
1700783455
主症: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如针刺般,夜晚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多沉涩。多因其他疾病引起瘀血阻滞所致,亦有因外伤或脑震荡后遗症所致者。
1700783456
1700783457
治法:活血通络以止痛。
1700783458
1700783459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克 杏仁10克 红花6克 川芎30克 赤芍12克 生地10克 柴胡6克 熟地15克 土鳖虫6克
1700783460
1700783461
加减法:
1700783462
1700783463
(1)若兼痰火郁热较重者,方中加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礞石10克、大黄3克。
1700783464
1700783465
(2)若兼胃肠积滞,壅阻不化者,方中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
1700783466
1700783467
(3)若兼阴虚肝旺时,川芎量酌减,另加当归10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
1700783468
1700783469
(4)若属肝阴不足,肝火偏旺时,可合入丹栀逍遥散,甚则加白头翁10克、炒栀子10克、牛膝6克。
1700783470
1700783471
(5)若头痛顽固,经久不愈,古人谓“头风头痛”者,方中重用川芎以活血疏风,另加白芷6克(后下)、细辛2克。
1700783472
1700783473
【小结】
1700783474
1700783475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自觉症状,其原因多端,但临床辨证不外乎分清外感与内伤,辨别虚实寒热。外感头痛,为时短暂,风邪居多,临床上根据夹寒、夹热、夹湿之多寡,随证治疗。暑湿蕴郁而致头痛,时作时止,为病较多,有虚有实,有虚实夹杂,有寒有热,有寒热错杂,必须分清标本主次,找出主因,分析整体病理机转,因证治疗。诊断应以脉、舌、色、症合参。注意脉络阻滞在头痛病机中的主要地位,实证头痛兼用活络之品,虚证头痛当拟调理气血。临床上可配合针灸、气功等疗法,以求速效。
1700783476
1700783477
本节共将头痛分为8个证型,治法计62项,临床见症复杂,当前后互参,灵活运用。
1700783478
1700783479
【治验】
1700783480
1700783481
案1 文某。
1700783482
1700783483
身热恶风,口渴咽红,阵阵烦热,小溲短赤,大便偏干,两脉浮滑且数,寸口尤甚。风热上扰,当用清透疏化方法。
1700783484
1700783485
桑叶10克 菊花10克 白蒺藜10克 苦丁茶10克 蔓荆子10克 茅根10克 芦根10克 薄荷3克(后下)
1700783486
1700783487
案2 白某,女,58岁。
1700783488
1700783489
体丰,气分不足,头痛朝重夕轻,自觉疲乏无力,每于过劳则甚,面色萎黄,动则气短,舌白滑润。体胖质粉,脉象沉滑无力,当以益气补中方法。
1700783490
1700783491
党参6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黄芪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当归10克 炙甘草6克 生牡蛎20克
1700783492
1700783493
案3 王某,女,49岁。
1700783494
[
上一页 ]
[ :1.7007834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