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84445
1700784446
(七)病后体弱
1700784447
1700784448
主症:久病之后,或产后或年高体弱,虚烦不眠,夜寐早醒,脉细弱,舌淡,面色萎黄,形体削瘦,易疲乏。
1700784449
1700784450
治法:安神定志。
1700784451
1700784452
方药:琥珀多寐丸加减:党参6克 黄芪12克 当归15克 生地12克 玳瑁9克 琥珀粉1克(冲)
1700784453
1700784454
加减法:
1700784455
1700784456
(1)若属气血不足,宜养心安神,归脾汤方法加减。
1700784457
1700784458
(2)若虚热化火,舌红口干者,加五味子6克、炒地榆9克、炒槐米9克、焦三仙各9克。
1700784459
1700784460
(3)若舌苔垢厚者,可于方中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
1700784461
1700784462
(4)若胸胁胀满,善太息者,可于方中加厚朴6克、香附9克、郁金9克、枳壳6克。
1700784463
1700784464
【小结】
1700784465
1700784466
不寐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特别由精神情志因素所致者。治疗时,还要注意医患配合,使患者改变不良习惯,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不寐之病机主要与心神有关,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以及诸邪侵犯,是发生不寐的基本原因。治疗上大致可分两类,一则去邪以安神,一则滋阴养血,补虚宁神。
1700784467
1700784468
【治验】
1700784469
1700784470
案1 姚某,女,48岁,1956年10月初诊。
1700784471
1700784472
长期脑力劳动,经常不能安眠,每服安定2~3片,已成习惯。脉象弦滑有力,舌红口干,心烦急躁,月事提前、色黑。病属胆热痰火互阻膈上。先以清化痰浊郁火,俟热减则改用养心阴法。
1700784473
1700784474
胆草3克 竹茹6克 陈皮6克 清半夏10克 栀子6克 黄芩10克 苏子10克 焦三仙各10克
1700784475
1700784476
5剂后病证减轻,且能安寐,后每晚以炒枣仁汤送服天王补心丹10克而收功。
1700784477
1700784478
案2 王某,男,45岁,1980年2月初诊。
1700784479
1700784480
通宵不眠,甚则服安定也不能入睡,病已二十余年,顷诊脉象弦滑有力,舌苔垢厚,胃纳不香,大便不畅,曾服养心、益气、补中、温命火等方皆无效,姑拟清化痰浊方法。
1700784481
1700784482
苏子10克 莱菔子10克 白芥子6克 皂角6克 大腹皮10克 大腹子10克 水红花子10克 胡黄连6克 珍珠母30克
1700784483
1700784484
服药后即可入睡,近十年来每病即服此方而效。
1700784485
1700784486
案3 陈某,男,45岁,1984年7月初诊。
1700784487
1700784488
案牍伤形,心烦多梦,夜寐不宁,心悸、怔忡时作,纳谷不香,倦怠无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软无力。全是心脾两虚之象,当用归脾汤方法加减。
1700784489
1700784490
生白术10克 台党参6克 黄芪10克 当归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10克 远志肉10克 莲子肉10克 莲花头2枚 煅龙齿10克 服药半月而安。
1700784491
1700784492
案4 周某,男,40岁,1986年9月初诊。
1700784493
1700784494
心虚已久,胆热上扰,夜不成寐,脉象濡滑,按之细数,久病心阴不足,心阳上亢,先以交通心肾方法,宜乎休养静摄。
[
上一页 ]
[ :1.7007844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