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84745
(3)若舌强不能言,苔腻,脉弦滑者,加菖蒲6克、远志9克、川贝6克。
1700784746
1700784747
(五)肝阴不足,脉络失养
1700784748
1700784749
主症:久病体弱,阴血大亏,脉络失养,两胁时或作痛,按之则舒,脉细数略弦,舌红且干,心烦多梦,甚则四肢抽搐。
1700784750
1700784751
治法:养血,清肝热。
1700784752
1700784753
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木瓜12克 钩藤12克 白芍12克 甘草6克 旱莲草9克 女贞子9克 生地12克 何首乌30克 生牡蛎30克
1700784754
1700784755
加减法:
1700784756
1700784757
(1)若阴不足而虚热上扰者,仍当以育阴为主,阴复则热自祛,方中加阿胶6克(烊化)、玉竹10克、熟地9克。
1700784758
1700784759
(2)若热盛阴伤抽搐较重者,以凉肝柔养熄风为主,忌用刚药,可加水牛角10克,白头翁9克、桑葚子12克。
1700784760
1700784761
(3)若肝火盛,肝阴伤,兼灼伤胃阴,见口燥咽干,胃中灼热者,加川楝子6克、佛手6克、沙参15克、麦冬9克。
1700784762
1700784763
(六)血郁入络
1700784764
1700784765
主症:胁痛日久,脉络失养,血分郁滞,胁痛每于夜间增重,脉象弦细,舌红苔白,面色晦暗,癸事不畅。
1700784766
1700784767
治法:疏调气机,活血通络。
1700784768
1700784769
方药:旋覆花汤加减:旋覆花6克(布包) 真新绛香6克 赤芍9克 白芍9克 川楝子9克 绿萼梅6克 当归9克 生牡蛎30克 红花3克
1700784770
1700784771
加减法:
1700784772
1700784773
(1)若兼虚寒者,可宗当归生姜羊肉汤意加减。
1700784774
1700784775
(2)兼虚热者,可宗复脉汤意加减。
1700784776
1700784777
(3)若肝寒血凝经脉者,可师法当归四逆汤化裁。
1700784778
1700784779
【小结】
1700784780
1700784781
郁证既有情志之郁,又有气、血、痰、火、湿、食诸郁。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病起于情志之郁,而诸郁随后而生。治疗郁证,既要区别六郁之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又要疏解情志之郁,注重气机之畅达。而患者自身尤须宽怀释志,达观向上。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才能有望彻底解决郁证的复发问题。
1700784782
1700784783
【治验】
1700784784
1700784785
案1 龚某,女,40岁。
1700784786
1700784787
肝木抑郁,脾土受克,胃纳不佳,胸中满闷不舒,甚则嘈杂欲吐,脉象弦细而滑。病由恼怒而起,治以舒调气机方法。
1700784788
1700784789
处方:柴胡6克 黄芩6克 川楝子6克 炒山栀6克 郁金6克 香附6克 半夏6克 陈皮6克 焦三仙各6克 桑叶6克
1700784790
1700784791
按:肝主疏泄条达。恼怒伤肝,肝气郁结,肝气横逆,极易犯脾。经曰: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舒肝理气之方,常佐健脾化滞之品,如上方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行气舒肝;半夏、陈皮、焦三仙行气化湿消滞,以利脾健;更佐桑叶轻清,灵动气机。
1700784792
1700784793
案2 李某,男,50岁。
1700784794
[
上一页 ]
[ :1.7007847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