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85919e+09
1700785919
1700785920 (2)热郁较重,溲色深红者,加白茅根30克、小蓟10克。
1700785921
1700785922 (三)湿热蕴郁
1700785923
1700785924 主症:小溲不畅,尿血而尿道疼痛,小腹作痛,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1700785925
1700785926 治法:清利下焦,凉血止红。
1700785927
1700785928 方药:蒲黄炭10克 荆芥炭10克 小蓟10克 藕节12克 滑石20克 通草3克 生地15克 白芍12克 丹皮10克
1700785929
1700785930 方药分析:湿热蕴郁下焦不解,热入血分,治当清热化湿,凉血和络止血。方中滑石、通草、荆芥炭化湿清热和络,蒲黄炭、小蓟、藕节、生地、白芍、丹皮凉血止血。
1700785931
1700785932 加减法:
1700785933
1700785934 (1)湿重,脉濡,舌白腻滑者,加茯苓10克、冬瓜皮20克、生薏苡仁20克。
1700785935
1700785936 (2)热重者,加山栀6克、黄柏6克、白茅根10克。
1700785937
1700785938 (四)气虚尿血
1700785939
1700785940 主症:体倦乏力,食欲不佳,面色苍白,小溲下血,经久不愈,舌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滑润,脉象虚濡。
1700785941
1700785942 治法:补中益气,摄血止红。
1700785943
1700785944 方药:黄芪12克 肉桂1克(研冲) 甘草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升麻6克 柴胡10克 生牡蛎20克(先煎)
1700785945
1700785946 方药分析:中气不足,脾失统摄,血不循经,当补中益气。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补中;升麻、柴胡升阳提陷;肉桂温中扶阳,以助统摄之权;生牡蛎固涩止血。诸药合用,升中有降,以运中气。
1700785947
1700785948 加减法:
1700785949
1700785950 (1)兼见血虚,脉象细弱者,加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
1700785951
1700785952 (2)中阳不足,畏寒肢冷者,加炮姜3克、艾叶3克以温中固摄。
1700785953
1700785954 (五)肾虚尿血
1700785955
1700785956 主症:形体消瘦,遗精头晕,尿血迁延不愈,腰脊酸痛,脉象沉细。
1700785957
1700785958 治法:益气补肾,调元固本。
1700785959
1700785960 方药:熟地15克 肉苁蓉12克 山药30克 茯苓15克 芡实10克 楮实子15克 杜仲12克 菟丝子12克 生牡蛎15克(先煎)
1700785961
1700785962 方药分析:肾虚尿血多因久病不愈、正气损耗伤及下元所致。治当益气补肾。方中熟地、肉苁蓉、山药、菟丝子、杜仲补肾调元,茯苓、芡实、楮实子、生牡蛎益气固涩止血。
1700785963
1700785964 加减法:
1700785965
1700785966 (1)若肾阴不足,脉细数,当清虚热为主,加丹皮10克、丹参10克、白头翁10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
1700785967
1700785968 (2)若阴阳两虚,可加鹿茸粉1克(冲),或鹿角霜1~3克。
[ 上一页 ]  [ :1.7007859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