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71825e+09
1700871825 另外,在印度有一种认识,就是如果一个国家,基本上是大陆属性的话,那么一定会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的和环境的因素,对人们的精神和身体,都有不同的作用。由此,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不光试图把印度作为一个整体来归纳其特征,而且还尽量区分印度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差别。在发表《人口》(Population)这篇文章的帝国公告(Imperial Gazetteer)的同一卷上,盖特(E.A.Gait)将印度的各个民族的起源,和其对应的客观自然环境联系起来,解释印度民众之间的巨大差别。他的论点反映了这样一个观念,上溯至希波克拉底时期,恶劣的自然环境,可以培养出坚强的足智多谋的个体,而温暖和多产的土地,却能培育出怠惰。但是,这样古老的一个公式,却作为一个新鲜元素,被加进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理论中——
1700871826
1700871827 印度西北干旱的气候,导致人们之间的冲突不断,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适者才能够生存下来,由此造就了一个勇敢而坚强的民族,有着良好的体魄。而如果生活太容易了,比如恒河三角洲的水稻平原上,那里又潮湿又肥沃,尽管这样可以使人口大量繁衍出来,但是削弱了他们的能量,阻碍了他们人的发展。那些矮小、虚弱、胆小的孟加拉地区的印度农民,相比那些高个的健壮的勇敢的锡克教的人,或者相比那些脾气暴躁的爱动的住在印度西北的阿富汗人,两者之间的差距,比之于斯堪的纳维亚人对西班牙人,或者英国人对突厥人,还要大得多6。
1700871828
1700871829 站在帝国角度看,环境决定论者和还原论者的理论,其价值是相当清楚的。印度是一个受制于自然的国家,比起欧洲国家,在自然面前要显得无力得多:因此她显得落后、低等,内部存在分裂,所以需要伟大的英国来统治印度,为印度带来“改善”“规矩”和“进步”,最终解放印度人,不再屈服于自然。然而,当印度的民主主义开始兴起时,印度的多样的自然特征,却使得印度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印度也不会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印度的自然恰恰证明了,她不是个文明国家,尽管她曾经拥有昔日的辉煌。环境因素、气候和疾病等,都不断地证明和解释着,印度道德上和生理上的脆弱,从而证明大英帝国无限期的统治是正当的。
1700871830
1700871831 英国殖民者自封的一个使命,即用卫生和医药科学来拯救印度人,帮助那些被自然奴役的可怜人们摆脱自然的束缚。但是,与此同时,英国人证明了,印度人自己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就职于印度医学部的罗纳德 • 罗斯(Ronald Ross),他的最出名的发现就是,在19世纪90年代发现蚊子在传播疟疾方面的作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第一次来印度的欧洲人,经常被这些病怏怏的印度人吓得不轻,他们看上去“很是勤劳……虔诚,温顺,聪明”,但是在这个国家的很多地方,他们都具有“令人惊奇的脆弱的体格,还很胆小,而且还有完全服从的习惯”。罗斯问道,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脆弱?是贫穷,是气候,还是疾病?他的回答是疟疾。经历许多许多年,这种疾病已经把印度人弄成一个“古老的磨损了的民族”,通过医学研究,罗斯发现了疟疾的起因。他在一首诗里说,“在这里,啊,自然,要对我俯首称臣!”1895年,罗斯在攻克疟疾上做出了最后的突破,他用完全是一副胜利者的口吻,写了下面这首小诗:
1700871832
1700871833 创造万物的上帝,放在我双手中的,是令人惊奇的答案。我赞美上帝,在他的命令下,我发现了你那勾当的秘密,啊,你那谋杀了百万人性命的原因!7
1700871834
1700871835
1700871836
1700871837 不须夸张地说,罗斯个人的宗教使命感,从一个宽泛的角度讲,可以理解为帝国主义的目的性。尽管印度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尽管她曾经拥有辉煌的古代文明,至今仍在印度的大地上到处散发闪耀的光芒,但是,她没有完成这件事(在大英帝国的评价中),就是克服自然。所以,要大规模地改造印度的自然环境,建立起对自然的控制权——英国就是用这样的借口,使自己在印度的统治合法化。
1700871838
1700871839
1700871840
1700871841
1700871842 气候改变历史 [:1700870521]
1700871843 气候改变历史 改造印度
1700871844
1700871845 近几年,一些历史学家开始讨论,英国的统治给印度环境造成的深刻后果。这样的议论可以看作是,对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中的一部分。印度的环境变化被引用来,作为论据证明殖民影响有多么巨大,甚至是远离都市的边远地区,也被英国统治的力量影响着。这和那些认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特别在她的边远农村是相对肤浅的的论调,形成了鲜明对比。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影响,不像罗斯描述的那样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相反的,它本身的恶劣影响,恰恰构成了对殖民思想和自我吹捧的殖民论调的一个重大逆转。现在人们更为热衷的讨论话题是,英国在印度统治造成的环境负面后果,而非英国殖民者们曾经鼓吹的“伟大成就”。
1700871846
1700871847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对印度的环境历史的再评价,是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敏锐回击。根据克罗斯比的说法,印度与美洲和澳大利亚不同,明显地没有变成下一个“新欧洲”,它没有因疾病而打开入侵通道,欧洲的新植物、新动物、新移民,并没有源源不断地进来,也没有发生本土居民人口几乎被消灭殆尽,变成少数民族人口的情况。1498年,达伽马和葡萄牙人从西南角登陆印度,从生态的角度说,和西班牙人1492年史诗般的发现新大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当然了,印度在欧洲早期扩张阶段,起到了跨洋交换的作用,梅毒从美洲传到印度(也许是通过欧洲)。但是,就算这个病毒再恐怖,这也不会对印度的道德产生多少影响。很多美洲原产的植物,包括辣椒、番茄和花生,在印度都变成了独特的现代佳肴,但是这些作物的大批引进,再加上烟草,因为印度原有的农业基础,外来作物的发展其实相当缓慢。然而,经过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后,重大的变化的确发生了。虽然印度没有成为下一个“新欧洲”,但是她的生态在与欧洲人的逐渐接触中,特别是自18世纪中期的殖民统治以来,被深深地影响了。究竟这些环境变化的程度有多深,历史学家还是刚刚开始觉察,不过,有一位历史学家在1947年(英国撤离印度殖民地)写道:
1700871848
1700871849 几乎印度所有的植被的情况,都在一个复杂的权力结构之下,被提前预设好了,而这个权力就是在英国的王权之下进化而来的。印度,这片次大陆的土地,是欧洲帝国在发展中国家所能建立起来的,最为复杂的资源榨取系统的殖民地,她的自然,在英国人撤离之前,几乎完全被驯服了8。
1700871850
1700871851 英国对于印度的环境变化,这是个很宽广的话题,仅仅举几个著名的例子,就足以阐述我的中心思想了。我们已经谈到了干旱和饥荒,所以我们应该谈谈印度的水利项目。印度使用贮水池(水库)、水渠、水坝等等,早在英国人到来前,就已经建立起一个广阔的雨水——溪流的灌溉系统。其中的有些灌溉系统,在18世纪中期英国人到来的时候,就已经废弃不用了。英国人在印度开设英国东印度公司之后,开始着手在南亚建立一个主要的权力中心。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的工程学家开始恢复旧时的灌溉工程,在此基础上建造新的灌溉分支系统,其中最大的项目,就是恒河运河,它于1854年建成,其他项目也相继竣工,共同导引戈达瓦里河(Godavari)、亚穆纳河(Jumma)和印度河的水源。隐在这些灌溉系统背后的一个动机,是必须阻止干旱和饥荒发生,当然也有更迫切的政府税收的考虑。灌溉过的土地,在一年一收的地方,可以产出二三熟倍的庄稼,而且这样的作物在市场上,通常可以卖到很高的价钱。在19世纪90年代,大概有四万四千英里的大型运河和分流渠在印度建成,灌溉了超过1300万英亩的土地。50年后,当英国帝国结束的时候,这两个数字各自增加到七万五千英里和3300万英亩,大约占印度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印度的很多地方,都被彻底改造过了,但是没有哪里比旁遮普(Punjab)更彻底。在那里,英国人创建了一个密集的河水灌溉系统,有目的地建立了“运河殖民地”,从根本上改变了那里的样子,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方式。之前,大部分土地处于干旱状态的旁遮普,如今变成了这个次大陆上最有前景的谷物生产地区之一9。
1700871852
1700871853 对英国人来说,建立起如此大规模的灌溉系统,要克服无数的科技上的困难,这是西方科学和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象征了殖民的一个理念,即要征服自然,并获得物质财富。这些好处是看得见的,是能够持久的,这也是对殖民国家曾经的权力和财富的真实描述,况且对古老的饥荒问题,提供了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法。这些利益在英国人眼里,(希望是)也在他们的印度臣民眼里,能够清楚地看到。而这一切,都是欧洲严格的家长制的统治带来的。但是,从环境角度说,它们并不总是有益的,运河实际上也带来了随之而来的很大问题,包括水浸和盐碱化(运河带来的河水在土壤上渗透,在土壤表面形成盐的板结)。在北印度的很多地方,运河的到来伴随一系列有害的疟疾,灌溉的沟渠和水浸的土壤,为疟蚊繁殖提供了新的场所。殖民的环境变化,反而导致了印度人的健康水平下降,这是其中负面后果的一个10。
1700871854
1700871855 铁路是第二个例子。铁路代表了英国在印度的环境革命当中,所造成的深远的特征和后果。最开始,1853年左右,这个国家的铁路系统还算适度,自“1857—1858年叛乱”之后,铁路系统飞速扩展开来,战略和经济考虑成了吸引投资机会的主要因素。在1910年,印度成为拥有世界上第四大铁路系统的国家,他的铁路总长超过三万两千英里11。尽管关于铁路的经济影响,在以前成为辩论的核心问题,但是关于酿成的环境后果,现在变得同样重要了。大批工程需要横贯印度的冲积平原,要穿越山地,爬上像西姆拉和大吉岭山这样的山中避暑胜地的陡峭斜坡。在这一过程中,大片森林和其他自然植被遭到清除,土壤裸露在外,侵蚀情况严重。为了建筑需要,比如说做桥梁和枕木,或者最初是为给火车提供能源,大量树木被砍伐,被运输和消费掉了,铁路为商业剥削开辟了机会,人们可以进入以前去不了的深林中,这加速了森林的荒漠化,也是铁路系统最主要的一个后果。像灌溉河道一样,新的堤坝影响了自然的排水通道,造成了水浸的后果,促使了疟蚊的生长繁殖12。铁路使人的移动力越强,疾病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也就更加迅速。1890年,腹股沟腺炎的瘟疫的传播,和1918年到1919年的流行性感冒的传播,就是两个例证,证明印度的铁路助长了疾病的快速传播。
1700871856
1700871857
1700871858
1700871859
1700871860 气候改变历史 [:1700870522]
1700871861 气候改变历史 殖民森林
1700871862
1700871863 在灌溉水渠和铁路的双重影响下,印度森林的命运已经可以想见了。这一点,现在被认为是马德哈维 • 噶德格尔(Madhav Gadgil)和罗摩占陀罗 • 古哈(Ramachandra Guha)两人所说的,开启了殖民时代“印度生态历史的分水岭”13。就像北美一样,印度曾经的广阔森林的毁灭,表示了环境上最严重的变化和影响,现今,我们几乎不太可能想象出,18世纪的印度森林的范围究竟有多么广阔,以及那时的人类活动,和与之相关的动物、植物的多样性。
1700871864
1700871865 和欧洲一样,印度森林的大小,随着时间的流逝,农业的扩张和收缩,战争、饥荒和传染病等社会因素,森林面积会不断波动。1800年以前,很多作者都持一个观点,就是人的需要和自然之间,有个大致的平衡关系。尽管这个和谐关系的范围很容易被夸张了,但是,走向森林的艰辛,木材在当时不大的商业价值,居住在森林里的人对外界侵夺的抵抗,还有像特莱地区(位于现今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边境)的疟疾的泛滥,对神圣意义的林木的保护,以及王侯贵族和莫卧尔皇家打猎的权利,等等,这些都构成了长期保存印度森林的原因。但是,描绘的这幅图景,并不像一些作家愿意想象的那样,充满和谐和田园美14。对燃料的需要,印度城市建设对木材的需求,都对附近的森林造成很大压力。而且,当战争来临时,甚至是那神圣的树林,也可能被武装齐备的士兵们毁掉,为的是开辟一条部队行军的通道。
1700871866
1700871867 毫无疑问,在19世纪,印度的森林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农业扩张。种植茶叶和咖啡的庄园,在国家赞助下发展林业经济,印度木材的价值,特别是柚木、婆罗双树和檀香木,这些树种的价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节节攀高。以前这些很难得到的木材,现在可以通过铁路和公路而获得。木材资源在英国人眼中,可以算是最具价值的土地上的资源了。在1816年,他们的能力触到了包括特莱在内的地区;1826年,扩展到了盛产柚木的缅甸的丹那沙林省;1856年,他们把手伸到了北印度王国的阿瓦德(Awadh)。从19世纪中期开始,铁路对木材的需要,几乎无法得到满足了,一英里的宽轨大概需要2000个枕木,在1878年这一年,据说就有200万枕木被用来做铁路工程。英属殖民城市,比如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等等,在城市扩建的时候,对能源和建材的需要延伸到了从未到达的边远地区,像从前的东北部的阿萨姆的高山森林,都被清除干净了,为的是交通方便。南边的尼尔吉里,也被开发成了茶叶、咖啡和其他作物的种植园。
1700871868
1700871869 英国人为了推进他们的生态前线,鼓励印度农业扩张,大量扩展到从前未曾被开垦过的,或者极少有人居住的地方去,比如缅甸地区。这样来增加政府财政税收,减轻稠密人口地区的土地压力,进而防止饥荒的发生。印度的森林,很久以来一直是所谓“原始人”的家,特别是那些部落或者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在19世纪的英国人眼里,是落后的,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而已。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英国的宏观的殖民经济来说,没有任何益处。所以,在所谓的“进步”“改良”过程中,很多的印度森林居民被赶了出来,或者被指定为“犯罪部落”的成员,或者被要求加入到农业生产队伍中去。森林,被视作对未来的政府稳定和农业生产最大的障碍,它包庇盗匪和暴徒,印度“1857—1858后叛乱”的事件,就发生在北印度和中印度的森林地区,这再一次证明了,森林是叛乱分子和背叛者的天然庇护所。因此,砍伐森林,就能加强殖民政府对边境的控制,镇压犯罪和反抗分子。“一个开阔的地带,就不会为反抗者、逃亡者,或者为暴徒提供避难所。就像殖民政府清除了1857年兵变遗留在农村的火器一样,经济发展清除了当地小社会对国家权力的抵御”15。
1700871870
1700871871 尽管殖民政策对森林造成了很大伤害,而且激发了殖民者对森林的无情剥削,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英国人完全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在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他们在保护森林,防止它被继续损坏。在19世纪20年代,一个叫斯特宾(E.P.Stebbing)的森林官员说,“对森林开战”,在印度已经发生好多个世纪了(他估计大概有3500年或者更久),他认为印度的很多地方,曾经是森林密布,现在却退化成了无法栖息的丛林和灌木,那都是因为印度人“鲁莽地,不断地,整个地焚烧森林”。搞了很多代人之后,导致“大河中的水量逐渐减少……雨水也变得越来越少”。像对很多殖民地森林一样,斯特宾谴责了印度的森林居民转向农业生产方式这一“恶性系统”。他认为,“在森林的利用上,农业是最浪费的方式。”它导致千万亩森林被逐渐浪费掉,一年又一年,“曾经有价值的森林木材,被无用的灌木丛所取代”16。
1700871872
1700871873 值得怀疑的是,印度人毁林轮垦的方式给森林造成的伤害,是否就像英国人声称的那样,或者是否它的危害性要超过英国殖民者欣赏的林业经济,或者超过种植园经济对森林的损害?但是,从18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印度殖民政府对木材的快速锐减开始感到担忧,并且认为是印度农民毁林轮垦和相关活动造成了这一退化,他们感到需要大范围的政府干预,才能阻止这样的态势。1864年,建立了印度森林协会,而后是两个意义深远的议案,一个是1865年颁布的《森林法案》,之后,1878年又颁布了另一个,这个法案创造了印度国家森林保护区。在1900年,印度政府在大约覆盖印度五分之一的国土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运作的森林企业。到了1947年,印度独立的那一年,有九万九千平方英里的森林在国家控制之下。这项法案对印度农民的生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干扰。英国殖民者打着保护森林的旗号,放牧被禁止了,毁林轮垦也被禁止了,或者在严格控制之下才能进行,一小群森林低级官员被录用,为的是加强这些规定。通常,印度本土居民坚决反抗这些规定,他们认为,自己传统的权利和生存方式被完全限制了。在“日日反抗”活动中,农民和当地土著民反抗森林法规,继续采收染料、肥料,或者是放牧。为了逃避新的森林法规,有一些森林居民逃到了印度王子掌权的国度,还有一些人参加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一些大型反抗活动,他们反抗政府剥夺了他们的传统权利,坚决要求政府撤销这些带给他们巨大苦难的限制17。
1700871874
[ 上一页 ]  [ :1.7008718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