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75218
1700875219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植物都适合驯化。实际上,大部分都不适合。目前,仅有100种植物被驯化,而在148种大型陆地哺乳动物中仅有14种被驯化。河马的乳汁营养丰富、味道可口,但是不知为何,无法把它们圈养起来。能够适应驯养的哺乳动物需要迅速成长、听从群体头领的指挥、性情温和、容易驾驭,同时还能够在圈养环境中交配繁殖。
1700875220
1700875221
考古学家曾经认为农业可能始于地球上的某一单一地区,然后再扩散到世界各地,他们将这种模式称为“传播”。现在,考古学家有证据证明,农业是在至少3个不同的地区独立出现的,甚至有可能是在7个或更多的地区同时出现的。
1700875222
1700875223
也许农业最早出现的地方是现在的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和以色列所在的高地,有时这片地区又叫作“新月沃地”。这里的土壤十分肥沃,当时温度适宜,降雨量也十分适合植物生长。欧亚大陆的动植物种类比其他大陆更丰富。这可能是由于这里是泛大陆分裂后最为广袤的一块土地,因此这里有更多不同种类的物种。
1700875224
1700875225
新月沃地的高地有许多可供农民种植、收获和存储的野生植物:扁豆、豌豆、鹰嘴豆、亚麻、大麦以及两种不同的麦子。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那里的人驯化了这些植物。山羊和绵羊也是当地的野生动物,稍晚也得到了驯化。
1700875226
1700875227
之后,其他地方也逐渐产生了农业:埃及的尼罗河峡谷、北印度的印度河峡谷、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中美洲、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当然,这些地方所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动物有所不同。中国南方主要的谷类是大米,饲养的动物主要是猪和鸡。安第斯山脉主要的农作物是马铃薯。非洲主要的谷类是小米。中美洲主要的谷类农作物是玉米,他们种植的玉米的芯最初和人类的拇指一样大小。一代又一代农民不断选择玉米芯较大的种子进行种植,最终培育出现在的玉米。
1700875228
1700875229
与非洲和欧亚大陆比起来,美洲种植的植物种类较少,饲养的动物种类更少。中美洲有玉米、豆类、狗和火鸡——没有马、奶牛、猪、鸡、绵羊和山羊。安第斯山脉有马铃薯、花生、藜麦(昆诺阿藜)、大羊驼、羊驼和豚鼠。这种不同使得非—欧亚大陆的人们在储存食物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的人类,由此为城市和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700875230
1700875231
为什么农业能够在短短几千年的时间里,便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出现?这种“为什么”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而且对这个问题,学者仍然莫衷一是。也许有多重因素可以解释这种发展。
1700875232
1700875233
当然,气候变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后一次冰期之后,温度迅速升高,这就使得农业发展有了可能,而且,有可能是由于大型冰期哺乳动物的灭绝,使得发展农业变得尤为必要。然而,气候并不是逐渐变暖的。约公元前11500年,气候明显变暖,之后到了公元前10500—前8500年,温度又明显变冷,之后便稳定在一个波动不大的温暖期,这段时期延续了约1万年。自从上一个持续了1.5万年、于11万年前结束的间冰期以来,这是第一个较为漫长的温暖期。
1700875234
1700875235
1700875236
1700875237
1700875238
农业起源的可能地区
1700875239
1700875240
几乎可以说大体在同一时间,世界各地的人都独立地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1700875241
1700875242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迫使生活在海边的人退到内陆。人类的总数量缓慢增加。在野生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人们定居下来,不再四处游荡;当野生资源减少时,他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游荡了。他们不得不开始学习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不知为何,这些因素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相互交织,导致世界上几个地方都出现了农业。
1700875243
1700875244
在村庄定居,以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为生,比起狩猎和采集,这种生活方式要求人们更多地劳作。进行农耕的人所食用的食物种类减少了,营养也不如以前丰富了,而且饲养的动物还会传染给人疾病。(麻疹和天花是从奶牛身上变异产生的,流感和哮喘则是从猪和鸭子身上传染而来的。)农业村庄的生活可能不如那些狩猎采集者的生活那么愉快。
1700875245
1700875246
但是大部分时候,比起狩猎采集者,农民们会获得更充足食物,尽管食物种类较少。儿童断奶的时间提前了,出生率也有所提高。男性负责用犁耕地,因为这需要更大的力气。妇女则留在家中,因为多生育子女作为帮手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至关重要。人们学到了新型的自律能力,比如,必须保留一部分种子用于种植,而种植也需要依据时令进行。
1700875247
1700875248
在对世界的看法上,人类觉得自身与自然世界间的关联开始减少。看上去,自然世界对人类的影响开始小于文化世界的影响。酋长逐渐变成了领导人,萨满也逐渐变成了祭司。人们开始根据历法而不是特定情况举办祭祀典礼。生命的神秘力量开始被人们看作神和女神,在人们的想象中,这些神灵与人类行为相似,但是却能长生不老,并居住在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里。
1700875249
1700875250
进行农业耕种的时候,人们开始清除树木杂草、耕地播种,这些劳作改变了地球面貌。人口数量也从公元前9000年的1000万增长到公元前3000年的5000万。由于农业的出现,人类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大大增加,由此引发了更大的变化。
1700875251
1700875252
早期城市、国家、文明和帝国(公元前3500—前1000年)
1700875253
1700875254
由于新月沃地的人们率先开始驯化动植物,因此第一座城市——乌鲁克(Uruk)——出现在新月沃地一处叫作“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这也就不足为奇了。乌鲁克是在公元前3500年在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岸边崛起的,当时那里的人口约为1万,在当时来说,是单一地点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据某些资料估计,到了公元前3000年,乌鲁克的人口达到了5万。
1700875255
1700875256
之后,其他较为肥沃的地区相继开始出现城市。靠近尼罗河三角洲的埃及出现了孟菲斯(Memphis),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河谷出现了安阳,印度河峡谷中出现了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由于适合驯化的动植物较少,以及诸多其他因素,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太平洋岛屿的城市出现得较晚。
1700875257
1700875258
城市与村庄、城镇不同,城市人口较多——成千上万的人聚居在城市中。城墙外附近地区的农民会为城市提供食物,支持城市运转。如此,城市人口便有时间发展特殊职业,如官员、烘焙师、制陶师和银匠。城市中形成阶级,富裕的精英统治者、祭司、贵族和抄写员位于顶层(这部分人不到总人口的10%),其他大部分人位于底层。
1700875259
1700875260
城市变得有组织化之后,国家很快开始出现。国家指的是一座城市加上附近的城镇和农场,或几座城市加上其附属区域构成的疆域,人口可达上百万。国家具有权力结构,可以镇压、平息内部战争,同时国家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征收贡赋和税收。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精英学会了利用其他人的力量,就像农民学会利用动植物的能量一样。
1700875261
1700875262
一旦国家形成,统治者可以通过征服其他国家来增加资源。帝国由此出现了——帝国指的是由一位统治者统治的多个城市和国家的大片疆域。在早期国家和帝国时期,它们之间战争频繁。
1700875263
1700875264
这些早期国家和帝国又称作“文明”。英语中“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来自拉丁语的“civilis”,是“civis”的一种形式,意为“属于某个城市的”。文明有几个不同的含义,通常用于表示某些比其他群体更为优秀或高级(有文化)的群体。大历史学家会谨慎地说,文明并不是更优秀或更高级,而是更复杂,因为某个文明中的人,至少是那些处于阶级顶层的人,可以掌握更多的物质资源和能量。某些大历史学家会用“国家”和“帝国”或“复杂国家”这一类的术语来指代“文明”,由此规避后者带来的问题。
1700875265
1700875266
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有哪些共性呢?人们对此作了很多探讨。通常,历史书会描述作者们所看到的文明的积极方面:人口密度、职业分工、频繁的贸易交流、纪念性建筑、会计、书写、行政管理、国家宗教、有文化成就的富裕精英以及能够制止内战的常备军。但是文明也有其消极方面:阶级不平等、强制性高额赋税、国家间战事频发、疾病频发、奴隶制和父权制(这是日益增长的阶级制度的一部分)。这些特点,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但凡有文明崛起的地方,便有这些特点。
1700875267
[
上一页 ]
[ :1.7008752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