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83305e+09
1700883305
1700883306 中国古代廿八宿所取星宿和分度,源于战国时的甘氏、石氏。两家分度和所取的星宿,大体相同,个别却有出入。
1700883307
1700883308 《史记·律书》将牛、斗、箕三宿写作牛、建、箕三宿,以建星代箕宿。如:“东至牵牛……东至于建星……南至于箕……”等。《史记·天官书》云:“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张守节《正义》云:“建六星,在斗北,临黄道,天之都关也。斗建之道,七耀之道。”斗、建星两星,在黄道南北,经度相符,纬度却不相同。因此,这两星就经度说是可以互为代替的。绘图如次:
1700883309
1700883310
1700883311
1700883312
1700883313 (采自《考古》1975.3《天文图》)
1700883314
1700883315 再列表以明之:
1700883316
1700883317
1700883318
1700883319
1700883320 古度分周天为365又1/4度,今度分360°,表中古度为汉落下闳所测。[22]
1700883321
1700883322 根据天文学家的实测,二分点每年沿着黄道西行约50.2″即71.713年,二分点在天球上西行1°,也即岁差1°。
1700883323
1700883324 今度与古度换算:
1700883325
1700883326 1°=1.01458333古度
1700883327
1700883328 古度换算成今度:
1700883329
1700883330 1古度=0.985626283°
1700883331
1700883332 由此可以验证太初改历时冬至点的所在地。
1700883333
1700883334 姓等奏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侯宜君、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余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都分天部,而闳运算转历。
1700883335
1700883336 射姓等人上奏,自己能力有限,这个任务完成不了。希望再聘历家精密测算,造汉太初历。于是选录历家邓平,长乐叫司马可的,酒泉侯叫宜君的,侍郎叫尊的,和民间的历家二十余人。这时方士唐都和巴郡名叫落下闳的都参加。唐都分任测定廿八宿距度的任务,落下闳则运用算术转化到历算上来,用以制定历法。
1700883337
1700883338 落下闳,孙星衍自《御览》转引桓谭《新论》说:“扬子云好天文,问之于洛下黄闳。”又自《北堂书钞·仪饰部》转引《新论》云:“扬子云好天文,问洛下黄闳。”又自《史记·索隐》转引《益部耆旧传》说:“闳字长公,明晓天文,隐于落(按:落通洛)下。”据此而知落下闳姓黄,字长公,明晓天文,住于洛下。[23]
1700883339
1700883340 太初改历,观测分工,《汉书》说唐“都分天部”,《史记·索隐》转引《益部耆旧传》谓闳“武帝征待诏太史,于地中转浑天,改颛顼历作太初历,拜侍中不受”,今传廿八宿距度,为闳所测。《汉书》又说“与焉”,闳当协助唐都观测。运用圆仪,“于地中转浑天”;采用的仪器是先进的。
1700883341
1700883342 其法以律起历,曰:“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与长相终。律长九寸,百七十一分而终复。三复而得甲子。夫律阴阳九六,爻象所从出也。故黄钟纪元气之谓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与邓平所治同。于是皆观新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闳、平法。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1700883343
1700883344 它的方法是用律管的长度引起历法,说道:黄钟的律管约长9寸,围9分,相乘可得容量81寸。这个数据就是日分啊。再取律长9寸,乘以171分,得1539。这样三复成为一元的岁数,可使历法的日次干支,重新恢复到甲子来。黄钟的律和《易》的爻象所产生的“阴阳九六”的道理是符合的。这里面就蕴涵着“黄钟”、“元气”的规律。这个音律就是法则,不能改变,都要向它效法的。落下闳的研究和邓平治历的观点相同。邓平定朔实为29又43/81。有这样玄妙的道理,大家表示同意,用作历法的基本数据,进行观测和推算日、月、五星的运行。
1700883345
1700883346 班固写作《律历志》时,采取这种解释。在他所写《汉书》的《叙传》中把这解释作为写作《律历志》的主导思想。
1700883347
1700883348 先藉半日,名曰阳历;不藉,名曰阴历。所谓阳历者,先朔月生;阴历者,朔而后月乃生。平曰:“阳历朔皆先旦月生,以朝诸侯王群臣便。”乃诏迁用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复使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陵渠奏状,遂用邓平历,以平为太史丞。
1700883349
1700883350 太初历术所采用的岁实、朔策都比较大。那时合朔,采用平朔,大小月份相间。以此合朔,或在朔前,或在朔后,经常与实际天象不能符合。这种现象,历法计算早于天象半日,称为阳历;不及半日,称为阴历。称为阳历,就是历法计算的朔日,跑在实际朔日的前面;阴历就是落在实际朔日的后面。邓平就说:遇到阳历合朔时,皇帝就召集诸侯王和官僚前来朝廷拜会。
1700883351
1700883352 于是武帝诏谕司马迁决定采用邓平所造的历,排除其余的十七家。并唤宦官淳于陵渠复校。复校结果,陵渠上奏:晦、朔、弦、望,太初历比其余十七家计算的都精密。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日月合朔如合璧,五星同度如连珠。再好不过。于是武帝擢用邓平为太史丞。
1700883353
1700883354 今将太初历及其前后诸历所采岁实、朔策的数据列表比较如次:
[ 上一页 ]  [ :1.7008833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