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84075e+09
1700884075 (采自朱文鑫《天官书恒星图考》附注西名)
1700884076
1700884077 《经》曰:“春王正月。”传曰:周正月“火出,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夏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1700884078
1700884079 刘歆引《春秋经》:“春王正月。”引《左传》春王:“周正月。”和《左传》:“火出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认为夏时是得四时之正的。表解如次:
1700884080
1700884081
1700884082
1700884083
1700884084 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迭为首,登降三统之首,周还五行之道也。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日萌色赤。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人生自寅成于申。
1700884085
1700884086 夏商周三代的历法,各据一统。说明三统是经常配合,轮流坐庄的。三统的或升或降,也是五行循环运行的道理啊。因此,三统五行相包,就产生以建子之月为正月的天统。历初始于子半,太阳起来红彤彤的。接着是以建丑之月为正月的地统,太阳黄而化白。接着是以建寅之月为正月的人统,太阳由黑而青。天统复于子,地统化自丑毕于辰,人统生于寅,成于申,历法就是这样循环下去的。
1700884087
1700884088 刘歆沿袭太初改历,采用夏正。将夏正、商正、周正分别称为人统、地统、天统,“三代各据一统”,“常合而迭为首”。在历法年历的安排上,建寅、建丑、建子称为三正。秦始皇采用颛顼历,建亥。汉初沿袭秦制,仍以十月为岁首。汉高祖也自以为如秦获水德。这事贾谊、公孙臣、司马迁、倪宽等都不赞同。太初改历,采用夏正,肯定三正若循环,未将三正扩大为四正。刘歆也是否定秦制的,将太初历改称三统历,并为三统历创历学理论,将历法中的常数牵合乐律、易数、五行,驯致历议误入歧途。
1700884089
1700884090 故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
1700884091
1700884092 三统历的历日计算:一统的日数为562120日,用60来除,剩余40。据此若以甲子日为元,则一统后得甲辰,二统后得甲申,三统后又复回到甲子。因此,三统的历日计算,天统首日是甲子日,地统首日是甲辰日,人统首日是甲申日。这三统指的是一元的三统,即:
1700884093
1700884094 1统=81章=1539年=19035月=562120日
1700884095
1700884096 3统=4617年=1元
1700884097
1700884098 这三统为三统历日计算的三统,与前者夏、商、周的建子、建丑、建寅的三统是两件事。刘歆也深悉其中有异;但他用一“故”字,将两者混同起来了。
1700884099
1700884100
1700884101 孟仲季迭用事为统首。三微之统既著,而五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五行与三统相。传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然则三统五星可知也。
1700884102
1700884103 三统历把历法的十二支,归并为孟仲季。
1700884104
1700884105
1700884106
1700884107
1700884108 寅申巳亥称为四孟;子午卯酉称为四仲;丑未辰戌称为四季。这样天统甲子,便是仲统;地统甲辰便是季统;人统甲申便是孟统。孟仲季三统互相作为符号来运用,作为一统的首。
1700884109
1700884110 历法又把5日称为一微;三微15日称为一著;也即5日一候,15日一气。五行从青开始。五行和三统交替着运用。传说:天有日、月、星三辰,地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这样的三统五星又相互配合,它的作用是可理解的。
1700884111
1700884112 刘歆故弄玄虚,以三正说附会三统,以五行说附会五星,可谓煞费苦心,却是自欺欺人。
1700884113
1700884114 所谓“始施于子半”,刘歆将十二辰分上中下,半指在中。十二辰如次:
1700884115
1700884116
1700884117
1700884118
1700884119 这是七政至朔甲子的三统,与三正的三统为两件事,刘歆将它混为一说,造成模糊意识。
1700884120
1700884121 寅申巳亥 四孟
1700884122
1700884123 子午卯酉 四仲 孟仲季为三正,为历法计算以地支为符号的三统
1700884124
[ 上一页 ]  [ :1.7008840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