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84025e+09
1700884025   二十年正月己丑日南至(中气在朔)
1700884026
1700884027 现在成为:
1700884028
1700884029 昭公十九年十二月
1700884030
1700884031   二十年正月
1700884032
1700884033     二月己丑日南至
1700884034
1700884035     八月
1700884036
1700884037     闰月
1700884038
1700884039 断定这里有失闰的错误,理由有三:
1700884040
1700884041 1.根据“履端于始”原则,昭公二十年恰为第8章章首。冬至为一年时节之首,朔为一月之首,夜半为一日之首。周历冬至应放在正月。
1700884042
1700884043 2.根据“举正于中”原则,昭公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中气在朔,则前月闰。这样往年应为闰月。二月应为正月。
1700884044
1700884045 3.根据“归余于终”原则,昭公二十年闰八月,应为十九年闰十二月。
1700884046
1700884047 因为失闰,昭公不告朔,不登台;只唤梓慎去望氛气,却未纠正。这是不合履端于始的要求的。
1700884048
1700884049 关于这条,刘歆提出的问题是对的。后世如“大衍”、“宣明”、“纪元”、“统天”、“大明”、“授时”六历推算冬至,都在正月。[34]说明上年是失一闰的。
1700884050
1700884051 故传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极于牵牛之初,日中之时景最长,以此知其南至也。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
1700884052
1700884053 所以《左传》的记载,不写冬至,而称作日南至。因为太阳这时的视位置在赤道的最南面。它的赤经为牵牛初度。这时日中测影,影子最长;据此可以说明太阳位于最南。
1700884054
1700884055 北斗的指极两星(即今大熊座的β、α两星),通过句陈一(即小熊座的α),直指营室(即飞马座的β、α);织女星斜指牵牛初度,用作记录太阳、月亮运行的坐标;因而称为星纪。五星始见于太阳、月亮合朔在牵牛的时候。
1700884056
1700884057 星图如次:
1700884058
1700884059
1700884060
1700884061
1700884062 星 纪
1700884063
1700884064 凡十二次,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为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
1700884065
1700884066 周天365有四分之一,古时把赤道分为12次。太阳运行在12次的初时,称为节气;到次中时,称为中气。(这里据钱大昕说补“为中”两字)北斗的方位也分为12辰;所以,观测北斗所指的方位,同样可知它的次所。因此传说:“制礼上物,不过十二;这是天的大数啊。”
1700884067
1700884068 北斗古称为辰。观测北斗所指的方位,或从北斗中某几星分别视其与赤道星座联系的星所指的方位,也可据以定时节的。前者,如《夏小正》:“正月斗柄悬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后者,如《史记·天官书》:“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即:杓星提携龙角,衡星正对着南斗,魁星枕在参宿的头上。“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即黄昏时中天指示的为杓星,午夜时中天指示的为衡星,黎明时中天指示的为魁星。这都可以“视其建而知其次”。
1700884069
1700884070 星图表解如次:
1700884071
1700884072
1700884073
1700884074
[ 上一页 ]  [ :1.7008840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