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84275
1700884276
1700884277
一章的日数
1700884278
1700884279
1700884280
一章的日数
1700884281
1700884282
在这周期,朔旦冬至回复到同一天。
1700884283
1700884284
一统=81章=1539年=19035月=562120日
1700884285
1700884286
在这周期,朔旦冬至回复同一天的夜半。
1700884287
1700884288
一元=3统=4617年=1686360日
1700884289
1700884290
在这周期,朔旦冬至回复到甲子那天夜半。因为一元1686360日,以60除之恰尽。一统5620120日,以60除之余40;故一统甲子为元,二统得甲辰,三统得甲申。四统复为甲子。
1700884291
1700884292
三统历的元首,据《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记载:当时实测定为汉武帝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那天夜半朔旦冬至;所以改元定为太初元年。
1700884293
1700884294
“夜半朔旦冬至”这六个字这里解释一下:古人所定的历法,是以夜半作为一日的开始,朔旦作为一月的开始,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的。规定冬至到冬至为一岁,朔旦到朔旦为一月,夜半到夜半为一日。古代历法重视历元,一定要以甲子那天恰好是夜半朔旦冬至,作为起算的开始。为什么采取夜半为一日的开始呢?古人把太阳经过当地子午圈的两个瞬间,分别称为上中天(中午12点)和下中天(半夜12点)。下中天人们无法见到,因为太阳在地球的背面。古人把上中天定作“午正”,下中天定作“子正”。太阳经过子午圈上中天的瞬间,太阳正当上空,观测方便,将这瞬间作为一日开始,也很合理;可是这样,就会将好端端的一日人为地截成两半,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古人在生活实践中早已觉察到这问题,因此将“子正”时辰(半夜12点,即0点)作为一日的开始。人们在酣睡之际,新的一天就诞生了。有人早些起来有人晚些起来,到了晚上结束,都很方便。为什么采取朔旦为一月的开始呢?从朔旦到朔旦为一月,太阳历是以顺月为序的。这关系着太阳历的安排。一月古时分为四相,合朔,是以朔日为标准的。日食以检验它的正确与否。古人对于合朔十分重视,中央和地方领导还要举行“颁朔”和“告朔”的典礼呢。为什么采取冬至为一年的开始呢?从冬至到冬至为一岁,这是关系着太阳历岁实的计算。古人确定岁实,春秋时代采取立竿测影,是从多次“日南至”的观测、记录,统计它们经过的年月日计算而得的。这个观测与计算是较其他节气为早与方便的。中国历法,一早就是采用阴阳历的。传说传世最早的历法是“黄帝调历”。这黄帝历所以称为调历,这个调字的意思就是使用闰月以之调整阴阳历的。因此任何一种历法首先要把它的“夜半、朔旦、冬至”这三项确定下来,才能进行计算的。这是不能含糊的。有人读到《史记·历书》“夜半、朔旦”四字,就糊涂了,提出问题:既是“夜半”,怎么又是“朔旦”呢?这里存在着文字校勘的问题吧。就将“朔旦”两字断为衍文,这个失误是由于他的历法基本知识还不够啊!
1700884295
1700884296
太初改历,除定甲子夜半朔旦冬至为首外,将这计算与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周期联系起来。推求它的大周期,称为太极上元。即冬至朔旦与日月五星会合(七曜齐同),也即5120元为日分、月分、食分、日月与五星俱终。《汉书·律历志》重视这事,故称:“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太极上元。”“天下之能事毕矣。”这个大周期意味着中国历法,不仅是阴阳历,而且是属于近代天体历雏形的一种啊。
1700884297
1700884298
日月合璧是日月同升的意思。《汉书·律历志》载:“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孟康说:“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这实际上并不能够做到,因为日月合朔如五星周期等所采的数据中有误差啊。日月合璧后来以日月同宫或对照,都叫合璧。清朝钦天监缩小范围,以合朔为限。五星连珠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并见于一方的意思。这也难以碰到。后世以五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叫做连珠。清朝钦天监缩小范围,以五星经度相距四十五度为限。
1700884299
1700884300
古代历法家都在强求着遥远的一元。假定其时的日分月分甲子食分,乃至日月五星行度都在同时,作为推算的总起点,叫做上元。纬书称为开辟。唐大衍历称为演纪上元。到元郭守敬才予废止。[35]中国历法推算日月的距离,五星的见伏,冬至点和上元积年等计算甚为繁复。随着历法的衍变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统历为这一研究打开局面,起了奠定的作用,功绩是不能低估的!
1700884301
1700884302
1996年7月16日午夜
1700884303
1700884304
1700884305
1700884306
1700884308
古代天文历法释证 《汉书·律历志》算释考辨卷二
1700884309
1700884310
统母
1700884311
1700884312
日法八十一。 元始黄钟初九自乘,一龠之数,得日法。
1700884313
1700884314
闰法十九,因为章岁。 合天地终数,得闰法。
1700884315
1700884316
统法千五百三十九。 以闰法乘日法,得统法。
1700884317
1700884318
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 参统法,得元法。
1700884319
1700884320
会数四十七。 参天九,两地十,得会数。
1700884321
1700884322
章月二百三十五。 五位乘会数,得章月。
1700884323
1700884324
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 推大衍象,得月法。
[
上一页 ]
[ :1.7008842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