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887039e+09
1700887039
1700887040
1700887041 是岁入地统甲辰,1统余1444在统中。
1700887042
1700887043
1700887044 =76 算外得77章
1700887045
1700887046 积月17860,无闰余。
1700887047
1700887048 积日527421,大余21,小余19,得殷12月乙丑朔旦冬至。参见李锐《三统术注》。下略。
1700887049
1700887050 故《书序》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训》。”《伊训》篇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言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后九十五岁,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余分,是为孟统。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故传曰殷“载祀六百”。
1700887051
1700887052 算释如次:
1700887053
1700887054 伐桀之岁:上元积年,141480。
1700887055
1700887056
1700887057
1700887058
1700887059 入地统1431,天正前积月17699,闰余4,积日522666,小余62,为天正庚戌朔。
1700887060
1700887061 冬至积日7512,小余1512为丙辰日天正经朔后7日。又加大余29,小余43于朔大小余,则为地正庚辰朔,为商的正月。
1700887062
1700887063 成汤崩年入地统1444。积月17860,无闰余。积日527421,大余21,小余19,推得殷12月乙丑朔与冬至同日。入地统77章首。[50]
1700887064
1700887065 钱大昕说:“《今文尚书》二十九篇,无《伊训》。孔氏壁中古文有之。向歆父子校理秘书,得见中古文。及平帝时,《古文尚书》立于学官。此三统历所引《伊训》、《武成》、《毕命》,皆真古文也。东晋初,梅子真所献《古文尚书》,与此引不同,以此决其伪也。”
1700887066
1700887067 后95岁,商12月甲申朔旦冬至,亡余分是为孟统。汤崩141493+95=141588。
1700887068
1700887069
1700887070
1700887071
1700887072 入甲申统首,是天统、地统岁数已终,天正甲申朔为人统的首。
1700887073
1700887074 自伐桀至武王伐纣629岁,故《传》曰:殷载祀六百。殷商31王,629岁。成汤崩前为天子13年,余年无考。殷载祀六百,见《左传》宣公三年。
1700887075
1700887076 《殷历》曰:“当成汤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终六府首。”当周公五年,则为距代桀四百五十八岁,少百七十一岁,不盈六百二十九。又以夏时乙丑为甲子,计其年乃孟统后五章,癸亥朔旦冬至也。以为甲子府首,皆非是。凡殷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岁。
1700887077
1700887078 这段是三统历批评殷历的失误,其失有二。
1700887079
1700887080 ①殷历认为商代458年。这458年是怎样定下的呢?汤崩时是6蔀首,即6×76=456;加汤用事13年为469,去周受命11年为458年。这458年和三统历所说的殷年629,少171年。这171上从太甲元年,至入孟统之岁,凡5章,入孟统,又终4章,共171年。是故殷历所推为孟统后5章的章首。
1700887081
1700887082 ②殷历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夏时冬至在十一月,这是误用夏时。三统历认为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
1700887083
1700887084 关于殷历,《汉书·艺文志》有《夏殷周鲁历》十四卷、《汉殷周牒历》十七卷。今皆不传。《律历志》说张寿王所述历,即殷历。以940为日法,与四分历合。推章蔀首比三统历却后一日。推殷年只458年,比三统少171年,即9章岁。这里三统历所批评的就是指张寿王,运用商代为例,说明殷历有误。因为张寿王是根据殷历来反对太初改历的。
1700887085
1700887086
1700887087 汤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李锐引《续汉志》说:殷术开辟至获麟2759886年,依殷术是年至获麟1086年,以减获麟岁数,余2758800年。以四分历元法除之=605,是年入天统甲子蔀首。
1700887088
[ 上一页 ]  [ :1.7008870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