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889966
意思是说:“摄提贞于孟陬兮”,屈原是寅月生的;但“维庚寅吾以降”,庚寅是屈原的生年,而不是生日。这话很新颖,但也只是臆说而已。据甄鸾《五经算术》所载,楚威王九年庚寅,若屈原是年生,推数到楚怀王十六年张仪使楚,屈原仅十九岁;楚悼王十一年亦庚寅,若屈原是年生,推数到张仪使楚,屈原已七十九岁,年龄和事实不符。同时,古人不用甲子纪年。所以,庚寅应该仍是日子的干支。
1700889967
1700889968
总的说来,《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一语,朱熹解释的,只知屈原生于寅月庚寅日,科学性是强的。至于误信王逸,以摄提为太岁在寅的名称,因说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以三寅入算,推究屈原生年,那是徒费笔墨而已。
1700889969
1700889970
(原刊《杭州大学学报》1962年第1期)
1700889971
1700889972
1700889973
1700889974
1700889976
古代天文历法释证 《离骚》正则解
1700889977
1700889978
《离骚》:
1700889979
1700889980
摄提贞于孟陬兮, 是摄提星正指在正月啊,
1700889981
1700889982
惟庚寅吾以降。 庚寅那天我生了下来。
1700889983
1700889984
皇览揆余初度兮, 父亲看见了我的生辰啊,
1700889985
1700889986
肇锡余以嘉名。 赐给我以美名。
1700889987
1700889988
名余曰正则兮, 给我取名正则啊,
1700889989
1700889990
字余曰灵均。 给我题号叫灵均。
1700889991
1700889992
六句文辞蝉联而下。屈原为什么“名曰正则”、“字曰灵均”呢?这里说他的父亲观察了他的生辰是“摄提贞于孟陬兮”而取的。那么“正则”一辞,它和“摄提贞于孟陬兮”一语,意义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可惜这点,古今学者都还没有注意到。王逸《楚辞章句》云:
1700889993
1700889994
皇,皇考也;览,观也;揆,度也;初,始也。
1700889995
1700889996
肇,始也;锡,赐也;嘉,善也。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以美善之名也。
1700889997
1700889998
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则者,莫过于天;善物均调者,莫神于地。高平曰原,故父伯庸名我为平,以法天;字我为原,以法地;言己上能安君,下能善民也。
1700889999
1700890000
“摄提贞于孟陬”怎样可以解释成“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又怎样可以和“名我为平,以法天;字我为原,以法地”相联系呢?这完全是孤立的,只在“初度”、“嘉名”、“正则”、“灵均”、“平”、“原”这些名词上转圈子,并没有和屈原所说的,他的父亲是看了他的生辰“摄提贞于孟陬兮”因而取名,相关连着考虑的。朱熹《楚辞集注》云:
1700890001
1700890002
皇,皇考也;览,观也;揆,度也;初度之度,犹言时节也。肇,始也;锡,赐也;嘉,善也;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高平曰原,故名平而字原也。正则灵均,各释其义,以为美称耳。
1700890003
1700890004
王夫之《楚辞通释》云:
1700890005
1700890006
皇,皇考省文。览其初生之日,合于吉度,因锡以美名。灵,善也。平者,正之则也。原者,地之善而均平者也,隐其名而取其义以属辞,赋体然也。
1700890007
1700890008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
1700890009
1700890010
皇,父。览,观。揆,度也。初度,初年之器度。正,平;则,法;灵,明;均,齐。盖平与原之义也。因其少有令德,而予以美名;下文所谓内美也。
1700890011
1700890012
这三种说法,解释的方面稍有出入,但基本的看法是相同的,都是因袭成说,并没有把这六句话说透。
1700890013
1700890014
屈原生时,他的父亲抬头一看,是“摄提星正指在正月啊”!这就是屈原所说“皇览揆余初度兮”的“初度”。这个“初度”包含些什么历史上的生活情况呢?我且道来。古人要知道时节,是并不像后世翻阅历本,一望而知的,是常要观察天象的。观察天象,有几种情况:可以观察黄道二十八宿的中星,也可以观察北极圈附近的星辰如北斗、招摇和摄提等星。观察是观察这些星宿的方位移动。《史记·天官书》说:
1700890015
[
上一页 ]
[ :1.7008899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