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927058e+09
1700927058 但是科学家不能想象一个问题只有一种解决方案。正如霍伊尔知道,虽然具有所需质量的碳12激发态打开了生成碳,乃至通向所有重元素的大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状态一定存在。受激核可以有非常特殊的质量,但科学家不能总寄希望于有一个方便的值。幸运的是,霍伊尔不只是一位只会想象的人。他对存在碳的正确激发态的自信是基于一种看似怪异但十分有效的逻辑推理链。
1700927059
1700927060 霍伊尔的推理前提是,他存在于宇宙。不仅如此,他指出,他还是一个以碳为基础的生命形式。因此,宇宙中必然存在一种制造碳的方式。然而,生成碳的唯一方法似乎依赖于碳的某个特定激发态的存在。因此这种激发态必定存在。霍伊尔严格运用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后来被称为人存原理。这一原理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定义和解释,但有一个版本可以这么来陈述:
1700927061
1700927062 我们在这里研究宇宙,因此宇宙的法则必定与我们的存在相一致。
1700927063
1700927064 在霍伊尔的推理中,他说碳12核是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碳的正确激发态必须存在,否则碳12和弗雷德·霍伊尔都不会存在。
1700927065
1700927066 从专业上讲,霍伊尔预测,他提出的碳的激发态的能量要比基本碳核高出7.65兆电子伏(MeV)。对于测量像原子核这样的微观粒子来说,兆电子伏能量是一个很小的能量单位。霍伊尔现在想知道这个激发态是否真的存在。
1700927067
1700927068 1953年,在他提出碳的这种激发态后不久,霍伊尔利用学术休假应邀到访加州理工学院。在那里,他有机会来检验他的理论。著名的凯洛格辐射实验室就坐落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校园里,该实验室的威利·福勒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实验核物理学家之一。一天,霍伊尔来到福勒的办公室,告诉他自己对碳的激发态能量要比普通态高出7.65兆电子伏的预言。以前还没有人对核的激发态作出这样精确的预测,因为其中的物理和数学过于复杂。但霍伊尔的预测纯粹是基于逻辑,而不是数学或物理。霍伊尔想让福勒去寻找他所预言的这种碳12的激发态来证明他是对的。
1700927069
1700927070 福勒是第一次遇见霍伊尔,他对这个约克郡佬的想法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福勒最初的反应是,碳12已经有详细的测量结果,没发现有7.65兆电子伏的激发态的记录。他后来回忆说,他对霍伊尔的反应完全是负面的:“我很怀疑这位稳恒态宇宙学家,这个理论家,问的这个碳12核的问题……这个有趣的小个子男人认为我们应该停止我们所有正在进行的重要工作……来寻找这种态,我们把他打发了。离开我们这里,小伙子,你打扰了我们。”
1700927071
1700927072 霍伊尔继续展开他的论证,指出福勒只需几天时间专门搜寻一下碳12的7.65兆电子伏的态就可以检验这一理论。如果霍伊尔是错误的,那么福勒得花上几个晚上来追补他的日程安排;但如果霍伊尔是正确的话,福勒将作出核物理学领域的最大发现之一而获得奖励。福勒被这个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折服了。他要求他的团队立即开始搜寻这种激发态,万一它在早期测量中被忽略了呢。
1700927073
1700927074 经过10天的对碳12核的分析,福勒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激发态。正是7.65兆电子伏,与霍伊尔说的完全一样。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科学家用人存原理做预测并被证明是正确的。这是极其天才的一个实例。
1700927075
1700927076 霍伊尔终于证明并确认了由氦转化为铍,然后变成碳的机制。他证实了碳是在大约2亿摄氏度的温度下通过图89(b)所示的反应合成的。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数十亿颗恒星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可以制造出大量的碳。
1700927077
1700927078 对碳的生成的解释确立了生成宇宙中所有其他元素的核反应的起点。霍伊尔解决了核合成问题。这对于稳恒态模型是一个突破,因为霍伊尔可以声称,退行星系之间产生的简单物质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恒星和新的星系,于是它们会成为锻造更重元素的不同的恒星熔炉。霍伊尔的工作对于大爆炸模型也是一种提升,否则我们就不能解释重元素如何从所有的氢和氦中产生,而后者则是在宇宙诞生之初就立即生成的。
1700927079
1700927080 乍一看,核合成问题的解决现在可以看成是两个敌对的宇宙学阵营打了个平手。毕竟,无论是大爆炸还是稳恒态模型都可以借助于同样的恒星演化过程来解释重元素的合成。但事实上,大爆炸已经成为两款模型中的强者,因为对于轻元素如氦的产生,只有大爆炸模型能圆满解释它们的丰度。
1700927081
1700927082 氦是宇宙中丰度排行第二的元素,也是仅次于氢的最轻元素。恒星将氢转变成氦,只是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因此从大爆炸的观点看,恒星不可能说明今天宇宙中存在的大量的氦。然而,伽莫夫、阿尔弗和赫尔曼已经证明,如果在大爆炸之后瞬间就完成了氢到氦的聚变,那么今天宇宙中的氦的丰度就可以得到说明。大爆炸模型的最新计算结果表明,氦应该占到宇宙中所有原子的10%,这个估计非常接近于基于观察的最新估计,因此理论和观测是一致的。
1700927083
1700927084 相比之下,稳恒态模型却不能解释氦的丰度。因此,从重元素的核合成这一点看,大爆炸和稳恒态不相上下,但只有大爆炸模型可以真正解释氦的核合成。
1700927085
1700927086 有利于大爆炸核合成的局面还因为下述新的计算结果而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就是对像锂和硼这类元素的原子核的核合成的计算。这些元素都比氦重,但比碳轻。计算表明,这些锂核和硼核无法在恒星上合成,但可以在大爆炸瞬间产生的炽热状态下,与氢转化为氦的过程同时完成。事实上,理论上基于热大爆炸模型对锂和硼的丰度的估计与从当前宇宙中观察到的结果非常一致。
1700927087
1700927088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核合成的完整解释让大爆炸模型赢得了最终胜利,但这一胜利是建立在对立阵营的霍伊尔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基础上的。乔治·伽莫夫对霍伊尔给予了极大的尊重,承认他的成就轻松改写了《创世纪》,如图(文)91所示。伽莫夫版的《创世纪》实际上是对核合成理论——从大爆炸的热中产生出轻核,到超新星爆发中产生出重核——的一个绝妙总结。
1700927089
1700927090 起初,神创造了辐射和伊伦。伊伦没有形状或数量,核子在渊面上疾驰。
1700927091
1700927092 神说:“要有质量2。”就有了质量2。神看到了氘,说这很好。
1700927093
1700927094 神说:“要有质量3。”就有了质量3。神看到了氚,说这很好。
1700927095
1700927096 神继续叫号,直到他遇到超铀元素。但当他回头看自己的工作时,却发现不够好。在叫号的兴奋中,他错过了叫质量5,所以,自然地,没有更重的元素可以形成。
1700927097
1700927098 神非常失望,希望先让宇宙收缩回去,再从头开始。但这太简单了。因此,全能的神决定用最不可能的方式来改正错误。
1700927099
1700927100 神说:“要有霍伊尔。”就有了霍伊尔。神看着霍伊尔,告诉他按他高兴的方式做重元素。
1700927101
1700927102 霍伊尔决定在恒星上做重元素,并通过超新星爆发散布到周围。但在这样做时,他必须得到与神没忘记叫号质量5时由伊伦的核合成给出的相同的丰度。
1700927103
1700927104 所以,在神的帮助下,霍伊尔按这样的方式做重元素,但它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在今天不论是霍伊尔,还是神,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能弄清楚它究竟是如何完成的。
1700927105
1700927106 阿门
1700927107
[ 上一页 ]  [ :1.7009270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