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975214e+09
1700975214
1700975215
1700975216
1700975217
1700975218 图 1-50(题1-33)
1700975219
1700975220 1-34 极坐标系中的对数螺线可表述为r=r0eα0,试用运动学方法导出曲率半径分布ρ(r).
1700975221
1700975222 1-35 空间光滑连续曲线上取三个点,可确定一个平面,这三个点无限靠近时确定的极限平面记为σ,曲线上由这三个点的两个端位点界定的无穷小曲线段必定都在σ平面内,并可逼近处理成无穷小圆弧段,圆半径便是这一空间曲线在此位置处的曲率半径.
1700975223
1700975224 等距螺旋线的曲率半径必定处处相同,试用运动学方法,求解旋转圆半径和螺距分别为R和H的等距螺旋线的曲率半径ρ.
1700975225
1700975226 1-36 如图1-51所示,轰炸机A以速度v1作水平匀速飞行,飞行高度为H.
1700975227
1700975228
1700975229
1700975230
1700975231 图 1-51(题1-36)
1700975232
1700975233 (1)为使自由释放的炸弹击中地面目标B,应在距B多远的水平距离L处投弹?
1700975234
1700975235 (2)在地面上与B相距D处有一高射炮C,在A释放炸弹同时发射炮弹,为使炮弹能击中飞行中的炸弹,试问炮弹初速v2至少为多大?若v2取最小值,炮弹发射角γ为多大?
1700975236
1700975237 1-37 惠更斯等时摆.
1700975238
1700975239 半径R的轮子在水平直线MN上方纯滚动,轮子边缘上任意点P的运动轨迹不妨称为上滚轮线.如图1-52所示,将上滚轮线绕MN向下翻转180°,成为下滚轮线.下滚轮线也可看成R轮子在下方沿直线MN纯滚动时轮子边缘点P的运动轨迹.
1700975240
1700975241
1700975242
1700975243
1700975244 图 1-52(题1-37)
1700975245
1700975246 沿下滚轮线设置光滑轨道,小球在轨道内侧除最低点外任意一处从静止自由滑下,可形成周期性的往返运动(摆动),惠更斯已证得摆动周期T与小球初始位置无关,后人将此种摆称为惠更斯等时摆.试在认知等时性前提下,求出以R为参量的T算式.
1700975247
1700975248
1700975249
1700975250
1700975251 力学(物理类) [:1700973448]
1700975252 力学(物理类) 2 牛顿定律 动量定理
1700975253
1700975254 力学(物理类) [:1700973449]
1700975255 2.1 牛顿定律
1700975256
1700975257 2.1.1 概述
1700975258
1700975259 视觉是人类感知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窗口,目光所及,随处都有物体的运动,认知运动的各种形式,解释其中的原因,也就成了古代哲人思辨性研究的一个课题.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在他的著作《两门新科学》中概括性地说过:“在自然界中最古老的课题莫过于运动了.”
1700975260
1700975261 古希腊学者已认识到运动不仅有表观的形式,而且还有内在的原因,按现代的分类,前者属于运动学范畴,后者属于动力学范畴.在表观形式方面,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注意到了天空中日月星辰围绕地心的圆周运动,地面上落体的加速直线运动,物体沿水平地面的平面运动和斜抛物体的曲线运动.于内在原因方面,他把运动分为自然的(natural)和强迫的(violent)两种,前一种运动系物体本性所致,后一种运动因外力作用形成.物体或在天空中,或在地面上.天空中的物体均由“以太”(ether)构成,其本性致使它们围绕地球中心作圆周运动,这是一类自然运动.地面上的物体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组成,元素各有自然位置,从下到上的次序是土(地面下方)、水(地面)、气(地面上方)、火(地面上方最高处).每种元素都有回归其自然位置的运动趋势,综合形成轻物上升、重物下落的运动便是另一类自然运动.物体越重,含土量越高,下落得越快.外力的持续推动,可迫使地上物体作非自然的运动,外力消失,这种强迫运动也就停止.在推力或拉力作用下,物体沿地面的水平运动是强迫运动,借助手的推力促成的抛体运动也属强迫运动.
1700975262
1700975263 现在看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基本上是不正确的.例如,不是天空中的太阳绕地球运动,而是地球在绕太阳运动;月球绕地球的圆运动、落体的加速直线运动,并不是没有外力作用的“自然运动”,而是万有引力支配下的变速运动;物体沿水平地面运动会受到摩擦力,施加的推力或拉力克服了这一阻力,方能使物体持续运动.人类早期认识中,难以悟及天体运动的相对性,难以觉察出身体感受之外力的存在.历史评估,于当时,亚里士多德运动论确实合理地反映了粗糙的原始经验,故为世人所接受.值得一提的是亚里士多德前后的两位学者,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前370),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前270)认为,组成物体的最小单元——原子,在虚空中如果不发生碰撞,必定作匀速直线运动.原子论先驱者的观念显然更简单地接近真理,但在当时实属无法感受的纯理性猜测,不易被众人认可.
[ 上一页 ]  [ :1.7009752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