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975364e+09
1700975364
1700975365
1700975366 实验验证5 实验表明,任一F1与任一F2一起作用于任一m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必为
1700975367
1700975368
1700975369
1700975370
1700975371 其中F1+F2为矢量加运算.
1700975372
1700975373 牛顿第三定律 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它相对抗,或者说,两物体之间彼此的相互作用永远相等,并且各自指向其对方.
1700975374
1700975375 物体1受物体2的作用记为F1,物体2受物体1的反作用记为F2,第三定律认为F1和F2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有
1700975376
1700975377
1700975378
1700975379
1700975380 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真实力,它的度量在惯性系中通过第二定律来实现.按此逻辑关系,第三定律仍是以惯性系为基础建立的.处理具体问题时,也可以先在惯性系中获得上述一对F1,F2的原始度量,再将度量结果传递给非惯性系,那么在非惯性系中(2.4)式仍然成立.
1700975381
1700975382 对定律所述“相互作用……各自指向其对方”,应有完整的理解.物体1,2相碰时,2朝着1施力,可说成F1是物体2“指向其对方”物体1的作用力,这种情况实为斥力性作用.对于引力性作用,则可将物体1所受F1说成是“指向其对方”物体2的作用力.
1700975383
1700975384 定律中的物体仍应理解成质点.1,2若是物体,力指向其对方物体的哪一个点部位,显然不定,1,2若是质点,指向便成唯一.
1700975385
1700975386 综合上述理解,第三定律中关于力的指向,常被更明确地表述为“在两物体的连心线上”.顺便一提,“连心线”一说易为初学者误解成非质点性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存在力心,后文介绍电作用力和万有引力作用时还将具体分析.若把物体理解成质点,心即质点自身,取“连心线”一说便也无妨.
1700975387
1700975388 据牛顿的叙述,物体间的作用力,或如图2-1(a)所示的吸引力,或如图2-1(b)所示的排斥力,而无图2-2所示的所谓“横向”分力.
1700975389
1700975390
1700975391
1700975392
1700975393 图 2-1
1700975394
1700975395
1700975396
1700975397
1700975398 图 2-2
1700975399
1700975400 2.1.3 单位和量纲
1700975401
1700975402 力学量可分为基本量与导出量两类,时间、长度和质量是基本量,其他的量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力和冲量、动量、功、能量、力矩、角动量等都是导出量.
1700975403
1700975404 基本量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导出量的单位称为导出单位.国际上建议的标准单位制称为国际单位制,简称为SI.在SI中,时间、长度和质量的单位分别是s(秒),m(米)和kg(千克).1千克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其实物是一个特制的直径为39mm的铂铱圆柱体,现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导出量的单位可直接用基本量单位组合而成,例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和力的单位分别是m/s(米/秒)、m/s2(米/秒2)、kg/m3(千克/米3)和kg·m/s2(千克·米/秒2).某些导出量有特称的等效单位,例如力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为N(牛[顿]),N=kg·m/s2(牛=千克·米/秒2).后文将要述及的功与能量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为J(焦[耳]),J=N·m(焦=牛·米)=kg·m2/s2(千克·米2/秒2).
1700975405
1700975406 SI中基本量时间、长度、质量分别用T,L,M代表,包括基本量和导出量的所有力学量均以Q代表,那么Q总可按L,M,T排序方式表达成
1700975407
1700975408
1700975409
1700975410
1700975411 此式称为力学量Q在SI中的量纲式,L,M,T表示基本量的量纲,α,β,γ称为Q的量纲指数.举例如下:
1700975412
1700975413
[ 上一页 ]  [ :1.7009753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