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073807
1701073808
这段时期,当整个世界都变得越来越“科学”和“技术”,加州却遗世独立,变得越来越“灵性”。另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火人节”(Burning Man),它在旧金山曾一度被称为自杀俱乐部,基本上就是一群疯孩子在一起做一些疯疯癫癫的事情,比如爬金门大桥之类的。他们其中的一位,玛丽·柯昂博格(Mary Grauberger),每一年夏至期间都会广邀好友在旧金山举行海滩派对。1986年,玛丽的两个朋友,拉里·哈维(Larry Harvey)和杰里·詹姆斯(Jerry James)在她的海滩派对上放火烧了一个男人的木制塑像,这很快变成了这个海滩派对的传统。与此同时,自杀俱乐部逐渐演化成了“不和谐社会”,成了一个为年轻人组织一些奇怪运动的半合法的组织。1990年,“不和谐社会”中成员凯文·埃文斯(Kevin Evans)和约翰·罗(John Law)邀请拉里·哈维将海滩派对中燃烧男人雕像的仪式移植到了内华达州北部的黑岩沙漠内。以该仪式命名的沙漠狂欢节“火人节”由此诞生。
1701073809
1701073810
有趣的是,大约同一时期,圣克拉拉县开始被称为“硅谷”,苹果公司也于1976年创立……一个高科技产业开始形成。也就是说,硅谷这种反技术的,灵性的“革命”与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是平行进行的。这就是硅谷的奇特魅力,它是多种元素的混搭物:主要是大学(斯坦福、伯克利等)、军工机构(尤其是军火商洛克希德公司的项目以及由政府筹建的互联网等项目)、“人类潜能运动”以及计算机技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万维网被发明之前,硅谷的“反主流文化”以各种方向扩散开来。
1701073811
1701073812
回到“外熵运动”和区块链的关系。这是另一个“反主流文化者”将技术用于自己的特有用途的例子。科学上有个“熵”的概念(信息学、物理学等)很流行,一些研究者们认为,正是熵在破坏秩序、信息、组织等,最终,熵就是一切事物都要死亡的原因。因此,外熵运动的领袖之一汤姆·贝尔(Tom Bell)就发明了“外熵”(extropy)作为“熵”(entropy)的对立面。
1701073813
1701073814
“外熵运动”的支持者认为,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能让人类永生,这些组织的一些成员曾尝试过死后低温保存他们的大脑。外熵运动的蔓延得益于线上论坛,这些支持外熵的人通常还都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想要创建一个基于技术的社会,技术强大到将使人们无须政客和警察就可以让社会良好运行,而权利将分散给所有广大人民(区块链的设计理念已隐隐显现)。
1701073815
1701073816
1994年,知名科技杂志《连线》发表了《会见外熵支持者》(Meet the Extropians)的文章。被该运动吸引的人们包括汉斯·莫拉维克(Hans Moravec,卡内基·梅隆大学移动机器人实验室主任,作品有《智力后裔:机器人和人类智能的未来》等)、拉尔夫·默克尔(Ralph Merkl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密码学专家)、佩里·梅茨格(Perry Metzger,互联网加密邮件列表创始人)以及尼克·绍博(Nick Szabo)和哈尔·芬尼(Hal Finney)。我们稍后说到比特币的设计和诞生时会再提到这两位。
1701073817
1701073818
然后就是P2P和区块链,P2P的历史不是从湾区开始的,它来自波士顿。1999年6月,还在读大学的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创立了全球第一个走红的P2P文件共享平台Napster,用户只要获得Napster的交换软件就可以查询到拥有自己喜欢的音乐MP3的人,并从对方计算机免费下载该乐曲,也可以将自己的音乐提供给他人,实现音乐的共享与互换。虽然Napster因为触犯了传统音乐产业的利益在诉讼缠身中元气大伤,但它发明的新技术P2P潜力无穷,而且也激发了新一代P2P创业者的热情。最初这些软件都是用来非法的分享音乐,这些P2P软件的研发者如发明大名鼎鼎的BitTorrent布拉姆·科恩(Bram Cohen)都成了对抗传统音乐产业巨头公司的“英雄们”。
1701073819
1701073820
我们正在接近比特币。我先来解释布拉姆·科恩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他能发明P2P软件BitTorrent。2000年,雅虎前科学家吉姆·麦考伊(Jim McCoy)创建了“EGBT”(“邪恶的天才们共创美好明天”的英文缩写)在“巫术国”(MojoNation)上一起工作,“巫术国”是一个不同种类的P2P平台,是将经济学上的理念用到最优化计算能力上的一个应用程序,其中的“巫术”(Mojo)是该平台上的一种虚拟货币,但并不用来买卖交易,其用来为网络提供平衡和安全的计算能力。吉姆·麦考伊被电子游戏激发出了灵感,决意用它的模式解决计算机科学中提升大规模计算能力的一个研究课题。结果一不小心,他让虚拟货币和P2P的概念结合了起来。
1701073821
1701073822
2011年,布拉姆·科恩正好跟吉姆·麦考伊一起工作,他从后者那里学到了他用来创建BitTorrent的技术,而后者成了最流行的P2P平台之一。
1701073823
1701073824
密码朋克是区块链诞生故事里最绕不过去的,关于比特币的所有一切都是首先发生在这个论坛上的。密码朋克是1993年在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的《一个密码朋克的宣言》(A Cypherpunk’s Manifesto)中出现的一个术语,它的成员提倡使用强加密算法保护网络空间下的个人隐私,简单来说,它是个密码天才们的松散联盟。在比特币的创新中,活跃着不少密码朋克成员的身影。
1701073825
1701073826
2009年,一直很神秘的中本聪在P2P模式上引入了数字货币:比特币[2008年经济危机后不久,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也是第一个不能由政府印制的货币,它也像“暗网”那样运行。外熵运动支持者,同样也是密码朋克运动的重要成员哈尔·芬尼是接受比特币转账的第一人。
1701073827
1701073828
和之前的P2P系统一样,比特币基于非常复杂的技术和算法创立,从一名工程师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它的主要成就是能够创造无法被复制的比特币。这就离不开另一个密码朋克成员戴伟。“数字货币”的第一个数学模型1998年由这位神秘的中国数学家,也是密码学专家首先在密码朋克论坛上提出。戴伟的想法很简单:让每个人都能对每笔交易记账,因此就没有人能够作弊欺骗。这个想法创造了一个匿名的分发系统,这个系统里由社区体系来保证“信任”,而不是一个中心式的政府。这也是比特币想做的:将政府的中心权力转移到P2P网络中。而戴伟是从英特尔早期员工蒂姆·梅(Tim May)于1992年写的一篇《地下无政府主义宣言》中得到了灵感。
1701073829
1701073830
与此同时,另一位支持外熵运动的成员尼克·萨博发行了一种叫比特金(bit gold)的虚拟数字货币,他想出了一种非常精巧的方式来避免人们第二次使用同一个虚拟货币,也就是防止人们复制货币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让人想到电子游戏和好莱坞大片,它是这样运作的:先是有大师分配“艰巨的任务”,然后世界各地的新手老手们都可以一起“攻关”(需要使用大量计算能力),如果某新手成功用足够算力破解该任务(他就获得了一次在公共账本上记账的权利,同时也会得到系统奖励的比特币),与此同时,他就可以反客为主,变身“大师们”之一。早在1997年时,萨博就已意识到他这一创意的价值:它还可以用来在互联网上实施“智能合约”。因为,大师们每次分配的“艰巨的任务”其实都是一种工作量证明机制(proof of work),这个机制于1992年就开始用于解决互联网垃圾信息问题,它有着很悠久的数学传统,基于它还产生了哈希现金(hashcash)机制(这种工作量证明机制的算法是比特币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可以保证没有人能做假账)。
1701073831
1701073832
“中本聪”的真实身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个谜,但无论他到底是谁,他在发明比特币时都跟以上这几个人有着大量互动和交流。其他出现在比特币早期记录里的神秘人物还有佛罗里达的戴夫·克雷曼(Dave Kleiman),他是一名截瘫患者,也是一位计算机安全专家,2013年在孤独和贫困中去世。戴夫的一个异地朋友,澳大利亚的克雷格·莱特(Craig Steven Wright)也是一名计算机安全专家。2008年,两人曾合写了一篇论文《重写硬盘数据》(Overwriting Hard Drive Data)。
1701073833
1701073834
2016年,克雷格·莱特主动向媒体承认,他就是传说中的“中本聪”,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信服,我就无法相信。首先,密码朋克论坛是在硅谷南部的圣克鲁斯诞生,由英特尔一名前员工蒂姆·梅创立的,关于比特币的所有一切都是首先发生在这个论坛上的。其次,克雷格曾跟老友戴夫·克雷曼一起工作过,之前提到他已黯然离世,也有可能戴夫·克雷曼才是真正的中本聪,而克雷格只是又一个冒名者……因为他恰好知道真正的,不愿被世人打扰的中本聪已去世了。另外,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发明还依赖于一个分布式的共识系统以及一种叫作SHA-256的“安全哈希算法”,而这种算法最初是由国家安全局(NSA)发明的。
1701073835
1701073836
现在,你已经得到了创建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一个完整“配方”:需要一些疯狂的“宗教崇拜”(外熵运动),一些互联网上的叛逆者(密码朋克运动),一些从经济学和电子游戏中吸取灵感的数学家,一两个军事软件,以及一批愿意冒着被关进监狱的风险的人。
1701073837
1701073838
对我来说,比特币再次证明了独立的研究者和军事机构对革命性新技术的重要性。比特币,关键是其背后的区块链的诞生里可没有大公司以及大的投资人的身影,他们恐怕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虚拟货币。这种创意只能来自“体制”外的独立个体以及那些正在作战的军队(实体或网络战争)。
1701073839
1701073840
在比特币出名之前,P2P模式的成功就已经在反主流文化的圈子里引发了大量追随者的激情。奥瑞·布莱福曼(Ori Brafman)的《海星与蜘蛛》(Starfish and the Spider,2007年)以及尤查·本科勒(Yochai Benkler)的《网络财富》(The Wealth of Networks,2007年)让“分权自治组织”(DAO)的概念流传开来。2008年,米歇尔·博旺(Michel Bauwens)还发表了《P2P宣言》(Peer-to-peer Manifesto)。可以说,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横空出世让这些人的梦想成真了。
1701073841
1701073842
区块链不仅只是一种支撑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它是以自己的方式彻底改造已有的体系,这种方式里不再有一个集中的官僚体系,一切的良好运行靠的就是技术和算法。
1701073843
1701073844
区块链颠覆了什么
1701073845
1701073846
回到区块链本身,区块链的潜能将从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延伸到整个社会乃至文明的变革。这种技术的颠覆性潜能值得大书特书。
1701073847
1701073848
它的意义早就远远超过运行一种数字货币。当然,仅数字货币的潜能就可以解决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去中心化问题,在金融市场引起震荡。再强调一次,区块链是一个无须中间商,也不会被扭曲或劫持的数字账本。它可以用于跟踪溯源各种信息,还能保证没有人可以在区块链上篡改信息。这就让它的应用超越货币,可以用来记录、确认以及执行各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和合同(包括股票、债券、营业执照、产权证、身份证、护照、结婚证、遗嘱、专利等),智能合约就由此而来。
1701073849
1701073850
相比现有的电子合同,即计算机只是将书面合同数据化并存储起来,区块链下的智能合约能做的强大得多:它包括一个需要通过大量算力来执行的算法,以此算法来验证合同的有效性并直接自动执行。也就是说,智能合约是存储于区块链上的一个能够自动执行的程序,它可以完全取代现有合同执行过程中需要介入的所有法律过程。这种去中心化(无须公证处、产权登记公司、律师等)的特点可以让它大大节约每个领域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1701073851
1701073852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区块链的颠覆性在于它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合同都简化成了一个数学问题。
1701073853
1701073854
目前,国家和社会保证了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不同国家和社会对法律的解释是灵活的。加利福尼亚州法官和亚利桑那州的一名法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解读同样一条法律,一场审判很多时候是由辩护律师的口才决定的,而不管被告真的有罪还是无罪。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却具备技术约束力。智能合约一旦签下,软件会无情地自动执行,直接取代律师、法庭、法官和监狱等所有中间环节。
1701073855
1701073856
今天我们需要警察、法官以及监狱等不仅是为了防止暴力犯罪,还是为了保证人们之间的合同能合法执行。如果用算法就可以保证秩序,如果由区块链支撑的智能合约大范围变成现实,未来政府的功能到底会演变成什么呢?
[
上一页 ]
[ :1.7010738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