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099125e+09
1701099125
1701099126
1701099127
1701099128
1701099129 姚广孝何时、为何要造隔声房?
1701099130
1701099131 姚广孝,长洲(今苏州)人,幼名天禧,本医家子,14岁入寺为僧,法名道衍。因助燕王朱棣夺其侄朱允炆(建文帝)帝位有功,永乐二年,已登基三年的成祖帝(朱棣)复其姓,赐名广孝。朱棣夺位前,居北平旧元宫内,广孝于后苑练兵,日夜铸造军器。为防泄露天机,他掘地数丈,筑厚垣,密砌瓶缶瓦器为墙,又在地面畜鹅鸭乱其声。旧元宫浩大,陆续征收几万士兵集后苑,建文帝嫡系将领及密探却未发现朱棣之燕王府内动静。起兵前,道衍献计朱棣装疯于街上,疏虞朝廷监控之势。起兵后,朱棣挥师南下,道衍驻守北平,多次击退建文帝嫡系军士,并密书朱棣进退攻略。当朱棣攻克济南三月不成之时,道衍又上计:“佯攻北上,疾趋京师(南京)。京师单弱,势必举。”此一计定下永乐帝江山。
1701099132
1701099133 姚广孝建造隔声房事为《明史》等诸多典籍所载,“隔声”(sound insulation)一词最早为方以智所创。此后即广为众所知。清代尚有富人筑隔声房者。隔声墙所用大小陶瓮、瓶、缶,极为类似近代初建隔声墙所用的亥姆霍茨共鸣器。若在瓮口塞以棉花纸屑或诸如甘蔗渣等多孔物质,其吸声效果更加显著。
1701099134
1701099135 〔1〕杨振宁.谈谈物理学研究和教学.杨振宁文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08.
1701099136
1701099137 〔2〕笔者在《中国物理学史大系·光学史》、《中国物理学史·古代物理学史》和《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等著作中,以邹伯奇一张自拍照后之题词,推测他成功玻板摄影术在1963~1866年间,似不确,因为不能肯定这张照片就是他拍照的第一张。
1701099138
1701099139
1701099140
1701099141
1701099142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 [:1701094418]
1701099143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 农学
1701099144
1701099145 主讲者简介  曾雄生
1701099146
1701099147
1701099148
1701099149
1701099150 男,1962年11月生于江西省新干县农村。1983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农业历史与中国科学通史研究。参与了《中国农业通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写作,并有论文和《中国农学史》等多种相关论著发表,还创办并主持《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网站》(agri-history.net)。
1701099151
1701099152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上) [:1701094419]
1701099153 生民之本——中国古代的农业
1701099154
1701099155 哲人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有言:“历史使人明智”,但历史也有犯错的时候,昆虫学家法布尔(Fabre, 1823~1915)说:“历史赞美把人们引向死亡的战场,却不屑于讲述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农田;历史清楚知道皇帝私生子的名字,却不能告诉我们麦子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人类的愚蠢之处!”翻开历史,几乎世界各国、历朝列代都将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可是当人们填饱肚子之后,似乎就把农业给忘记了。然而,历史并不只存在于史书之中,在文字的背后,农业对于历史的影响清晰可见。
1701099156
1701099157 一、从农业看中国历史
1701099158
1701099159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蒙读课本《千字文》中有这样的话:“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农业是历代统治的出发点,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重要转折点都能看到农业的影子。如果说中国文明在世界各大文明中,是历经数千年唯一没有中断、至今仍然在蓬勃发展着的灿烂文明,那么,农业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1701099160
1701099161 炎黄被视为中华的人文始祖,但对于一些自称炎黄子孙的人来说,他或许不知,“炎”指的是炎帝(如图1所示),有一说炎帝又称神农氏,乃农业始祖,故又称为“先农”;“黄”指的是“黄帝”,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嫘祖”(如图2所示)为蚕桑始祖,故又称为“先蚕”。
1701099162
1701099163 很多人都熟悉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念大禹(如图3所示)为了治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公无私的精神,也赞赏大禹一改其先人壅堵的治水策略,改以疏导的方式,但最能体现古人聪明才智的措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把治水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他曾“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1701099164
1701099165
1701099166
1701099167
1701099168
1701099169
1701099170
1701099171
1701099172
1701099173
1701099174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接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是信史的开始。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在河南安阳殷墟所发现的甲骨文。殷墟曾是商朝的首都,它的第一任国王是盘庚。在盘庚迁殷前商朝的国都曾经多次迁移,有历史学家认为,这跟商朝撂荒耕作的农业经营方式有关。因为在原始的耕作条件下,土地在连续耕种二三年后,就会出现地力衰落,必须开辟新地,而在一定的范围内难觅到新的可供开垦的土地的时候,就必须迁徙到新的地方重新垦种。
[ 上一页 ]  [ :1.7010991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