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0259e+09
1701102590
1701102591 (5)水陆交通的发达与商贸的活跃。国内通都大邑之间往来便利,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从长安、武威、敦煌等地可通达西亚、阿拉伯、欧洲、非洲、东南亚和周边国家。
1701102592
1701102593 凡此种种,都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701102594
1701102595 2.发达的科学文化
1701102596
1701102597 (1)造纸技术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推广。造纸业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宣纸,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则扩大了科学文化成果的交流。
1701102598
1701102599 (2)天文、历法、算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改进了浑天仪,僧一行成功地测出了子午线的数据,在天文历法上确定了当时最精确的大衍历,发现了卫星相对移动的现象(比英国哈雷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建立了算术馆,汇编了《十部算经》等数学书。
1701102600
1701102601 (3)文史论著百花齐放。文学的最大成就为唐诗。史学著作有刘知几的《史通》、杜佑的《通典》以及多种史学著作,并开创了“会要”体的编史方法。地理学著作则有唐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以及《括地志》、《元和郡县志》等。
1701102602
1701102603 (4)发达的医学。编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新修本草》(药典中汇集了844种药品,并对硝石和硫磺的产地、药性、品味、功效、炼制丹药的特性和用途,作了深入的考释,成为当时医药学高度发展的标志,并为炼丹家利用它们炼制丹药提供了依据),出版了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和藏医《四种药典》等医学和药物学著作。
1701102604
1701102605
1701102606
1701102607
1701102608 (5)唐朝炼丹家取得了古化学研究的众多成就。
1701102609
1701102610 他们在进行古代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如图3.4所示),设计和创造了适用于当时的一些化学仪器和设备,观察和发现了不少化学变化,用人工方式制成一些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化合物,提取了不少化学制剂。解释了炼丹过程中发现的许多现象。利用丹砂、灵砂、铅及其化合物、铅粉、黄丹、密陀僧(氧化铅,PbO)、砷及砷化物、硫磺、雌黄、雄黄、砒霜等无机物、金属和矿物炼制“长生药”,寻求植物性的“长生药”和进行药物研究,找到了不少医治疑难大症的丹药(比较著名的有治疗疟疾的太一神精丹As2O3,治疗皮肤病的“白降药”,具有提毒和拔脓的功效。上述同类药品在欧洲迟至19世纪中叶才出现),创造了用锡、汞、银制作补牙的填充剂。进行冶炼金属的实验,如铜及铜矿物,铁和铝合金以及其他化合物。对“阴阳五行化生”的学说进行深入的研究。所有这些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也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前身。
1701102611
1701102612
1701102613
1701102614
1701102615 唐代的炼丹家发明了火药。他们在师承前辈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了“伏火法”。所谓“伏火法”的意图大约有三:一是杀毒,即用火烘烩的方法减少某些药物固有的毒性;二是制伏某些药物受热后易于挥发逃逸的品性;三是驯服某些合炼药物的爆燃性。依据第三个意图,唐代炼丹家在用草木药(阴性)对“四黄”(硫磺、雄黄、雌黄、砒黄)进行伏火时,加入适量的阴性药物硝石,借以增强伏火的力度,就可以免除在炼丹中的灾害。与火药发明有关的伏火法有:一是《诸家神品丹法》中的“伏火硫黄法”,二是《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的“伏火矾法”,三是《真元妙道要略》中的“硝石、硫黄、雄黄和蜜共烧法”。其中,炼丹家金华洞方士清虚子,在唐元和三年撰写成书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后选入《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二)中,记载的用“伏火矾法”伏火时,将阴性药物硝石2两,同阳性物质硫磺2两和含碳物质马兜钤3.5两反复合炼,结果发生了烧毁房屋、烧伤人手和面部之事(如图3.5所示)。最早的火药正是在这种合炼过程中发明的。其合炼的反应过程,同近代的化学反应方式,对上述物质进行氧化和还原过程的
1701102616
1701102617 表述(此外还有些类似的表述方程式,不尽列),是完全吻合的:
1701102618
1701102619 16KNO3(氧化剂)+3S(还原剂)+21C(还原剂)5K2CO3↓+2K2S↓+K2SO4↓+13CO2↑+3CO↑+8N2↑
1701102620
1701102621 1825年,英国人歇夫列里提出的反应方程式是:
1701102622
1701102623 2KNO3+S+3C→K2S+3CO2↑+N2↑
1701102624
1701102625 由此可见,唐朝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是能完全符合科学真理的,是当时化学试验的最高水平。
1701102626
1701102627 由于炼丹家炼丹目的单纯,他们把炼制丹药的试验,仅停留在对药料的配制上,只留心于对试验过程中诸多现象的描述而缺乏深究机理的探讨,因而对这一重大发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因使用硝硫炭合炼时会发生灾祸,而谆谆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进行类似的试验,从而使火药发明的成果未能被及时利用。
1701102628
1701102629 二、火药发明的意义
1701102630
1701102631 火药的发明是人类认识和利用火的第二次革命
1701102632
1701102633 (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火是第一次革命
1701102634
1701102635 人类最初认识和利用的自然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了吃熟食和脱离动物界的时期。人类第一次认识和利用的火,是自然界中大量生长的林木柴草和煤脂膏油等含碳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的,燃烧过程中所生成的CO和CO2等气体,缓慢地向空中释放。这种慢燃烧除产生光和热外,不会发生爆炸(如图3.6所示)。
1701102636
1701102637
1701102638
1701102639
[ 上一页 ]  [ :1.701102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