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03241
1701103242
如果以生产工具作为划分中国古代历史时代的标准,可以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只有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除了打制石器以外,又出现了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可分早、中、晚三期;铜石并用时代除了石器以外,又出现了铜器,但以石器为主,目前发现铜器的地点和数量不多,例如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一件铜铃,属于红铜,又如甘肃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出土小铜刀六件,也属于红铜,铜石并用时代可分早、晚两期;青铜时代从夏代至周代,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从秦汉开始进入了铁器时代。
1701103243
1701103244
什么叫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历史上的人类共同体在生产、生活、军事、宗教等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的总称,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区的差异,形成了许多个不同特征的考古学文化,隐藏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背后,实际上是存在着不同的人类共同体。人类共同体是指部落或部落联盟等组织。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必须有一群具有共同特征的典型遗迹、遗物,可以明显地与其他考古学文化区别开来。考古学文化以最先发现的地点来命名,例如仰韶文化以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来命名,龙山文化以山东章丘市龙山镇来命名,大溪文化以四川巫山县大溪遗址来命名。先民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包括遗迹、遗物两大类。遗迹例如房屋、窖穴、陶窑、墓葬等。遗物例如陶器、瓷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等。其中以陶器出土数量最多,因为陶器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陶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容易制造;二是容易破碎;三是容易更新换代,新的制法、新的造型、新的花纹装饰都会在陶器上反映出来,因此陶器是时代特征、文化特征最明显的器物,区分考古学文化往往以陶器群的特征为标准;四是陶器容易保存下来,因为陶器经过烧制,已经陶化,具有耐腐蚀的性能,即使破碎了,碎片还可以粘对在一起,复原成完整的器物。
1701103245
1701103246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技术史包括制陶技术史和制瓷技术史两部分。下面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制陶技术史和中国古代制瓷技术史。
1701103247
1701103249
第一讲 中国古代制陶技术史
1701103250
1701103251
在发明陶器之前,人类使用的器物都是利用天然物质制成的,例如石器、木器、骨器等。然而陶器不同于石器、木器、骨器,陶器是人类利用自然界存在的黏土烧制而成的器物,是将黏土加水后揉成泥料,利用泥料的可塑性制成坯体,干燥后置于火上烧制,使其产生物理、化学变化,成为人工制造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第一种新型物质——陶质器物。
1701103252
1701103253
关于陶器是如何发明的问题,考古学家还没有找到答案,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属于起源阶段的陶器,笔者推测在距今15000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人们用手将泥土捏塑成泥片或泥条,干燥后成为最原始的泥塑制品;在黏土地面上烧烤食物时,看到地面变成红烧土灶面,这种现象对于发明陶器具有启发作用。一旦人们将泥塑制品置于灶面上,经过火烧就会变成最原始的陶器。发明陶器的过程应是先出现泥塑制品,后出现在灶面上烧制的陶器;先出现片状或条状的陶器,后出现碗、钵、釜、罐等陶质生活用具。有了陶器,人们就可以将食物煮熟吃,使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吸收,从而增强人类的体质,促进人类智力的发展,有了陶质生活用具,人们就可以过长期定居的生活,从而有利于采集经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了利用火来烧制陶器的技术,后来才会出现利用火来冶炼金属的技术,才会烧制砖瓦,出现以砖瓦作为建筑材料的土木工程技术,才会由制陶技术发展为制瓷技术。
1701103254
1701103255
中国古代制陶技术史可分十二个时期(见表1.1),现将各时期的主要成就介绍如下:
1701103256
1701103257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
1701103258
1701103259
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3000~前7000年)的遗址有10余处(见表1.2):广西桂林市庙岩,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广西柳州市大龙潭(鲤鱼嘴),河北阳原县虎头梁,河北徐水县南庄头,北京市怀柔区转年、门头沟区东胡林,广西桂林市甑皮岩,广西临桂县大岩,广东英德市牛栏洞等。这些遗址都有陶器出土。
1701103260
1701103261
1701103262
1701103263
1701103264
表1.2 新石器时代早期14C测定年代数据表〔1〕
1701103265
1701103266
1701103267
1701103268
1701103269
1.制陶的原料
1701103270
1701103271
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陶釜,陶胎中的羼和料既有磨圆磨光的自然河沙,又有人工砸碎的有棱角的石英颗粒,这表明该遗址的陶器不是最原始的刚发明的陶器,制陶技术已经越过“就地取土”的阶段,进入“就地选土”的阶段,因为就地取来的土中不会有人工砸碎的石英颗粒。
1701103272
1701103273
2.坯体的成型方法
1701103274
1701103275
桂林市甑皮岩遗址出土的陶罐(如图1.1所示),采用泥片贴筑法成型,从底部开始贴筑到口部。推测当时采用垫树叶制陶的方法,以树叶作为坯体与地面之间的隔离层,防止粘连。
1701103276
1701103277
3.陶器的烧制
1701103278
1701103279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特点是:烧成温度低,颜色不均匀,陶质松软,容易破碎。例如桂林市甑皮岩遗址的陶片经过测定,烧成温度只有(以下烧成温度均为摄氏)680±20℃。推测先出现平地露天烧制的陶器,这是无窑烧制,后出现平地封泥烧制的陶器,这是从无窑烧制向有窑烧制的过渡形式,二者合称为平地堆烧。
1701103280
1701103281
4.世界上陶器的起源是多元的
1701103282
1701103283
据说日本出土了公元前一万三四千年的陶片,但其中有些陶片的烧成温度只有400~500℃,是还没有完全陶化的土器。在俄罗斯远东区出土了公元前1万年以前的陶片,蒙古也发现了公元前一万年左右的陶片,在印度也发现了公元前第九千年至第八千年的陶器,西亚最早的陶器不早于公元前七千年。世界各地早期陶器有不同的器形和纹饰,说明世界上陶器的起源是多元的。从现有资料来看,中国境内出现陶器的年代较早,最早的是广西桂林市庙岩遗址的陶器,为公元前13610±500年和公元前13710±260年。
1701103284
1701103285
1701103286
1701103287
1701103288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制陶技术
1701103289
1701103290
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7000~前5000年)的文化遗存有湖北的城背溪文化,河南的贾湖文化、裴李岗文化,陕西和甘肃的老官台文化(大地湾文化),湖南的彭头山文化、高庙文化、皂市下层文化,河北的磁山文化,内蒙古的兴隆洼文化,山东的后李文化,北京的镇江营一期文化等。
[
上一页 ]
[ :1.7011032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