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03731
1701103732
2.北方的青瓷
1701103733
1701103734
河北景县封代墓出土一批青瓷,经过化验,是以北方瓷土烧制而成,例如青瓷莲花尊,这是北方青瓷中的精品。又如陕西西安市独孤藏墓出土的北周青瓷六系盘口瓶,白胎,青绿釉未及底部。
1701103735
1701103736
3.北方的白瓷
1701103737
1701103738
在北方瓷系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出现了白瓷,因为白瓷是后世创造彩绘瓷(釉下彩、釉上彩、青花、斗彩、五彩、素三彩、粉彩等)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白瓷是指在白色瓷胎上施一层无色透明釉,或者在白色化妆土上施一层无色透明釉,早期白瓷多数是化妆土白瓷。例如在河北内丘县邢窑遗址的北朝遗物中发现了白瓷。又如河南安阳市范粹墓出土一批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的白瓷绿釉瓶,胎较细白,釉呈乳白泛青色,只在厚釉处呈现青色,这是目前所发现年代最早的白瓷。
1701103739
1701103740
四、隋唐时代的瓷器
1701103741
1701103742
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制瓷原料存在差异:南方盛产氧化铁和氧化钛含量都较高的瓷石,因此出现青釉瓷较早;北方盛产氧化铁和氧化钛含量都较低的高岭土,因此出现白瓷较早。于是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南青以越窑为代表,北白以邢窑为代表。
1701103743
1701103744
1.唐代越窑青瓷
1701103745
1701103746
唐代越窑以慈溪县上林湖为中心。晚唐时期越窑青瓷的工艺精良,成为皇家的宝物,称为“秘色瓷”。1987年在陕西扶风县的唐代法门寺塔地下宫出土了13件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供奉的秘色瓷,例如秘色葵瓣瓷盘。据明代《余姚县志》记载:“密色瓷初出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也就是说,“密色瓷”的产地为慈溪县上林湖。“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秘色”是指青绿色,是稀少和神秘的色调,要在龙窑中用很强的还原气氛才能够把氧化铁和氧化钛含量都相当高的瓷釉烧成青绿色,因此,“秘色瓷”是很难烧制的产品。
1701103747
1701103748
2.唐代邢窑白瓷
1701103749
1701103750
邢窑位于河北临城县与内丘县接壤地带,中心窑场在内丘县城关一带。邢窑从北齐后期开始生产青釉瓷,也有白瓷,隋唐时期白瓷兴盛,成为北方白瓷的代表,宋元时期衰落。
1701103751
1701103752
唐代白瓷的烧制技术已经成熟,例如邢窑白瓷的烧成温度达到1260~1370℃。河南陕县后川出土的白瓷长颈瓶,陕县刘家渠唐墓出土的白瓷莲瓣座灯,胎质细腻,釉层薄,釉色正白。
1701103753
1701103754
3.唐代巩县窑青花瓷
1701103755
1701103756
青花瓷是我国瓷器历史上最有特色的品种。1975年在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青花瓷枕碎片一块,同层并出土“开元通宝”铜钱一枚。开元为公元713年。此青花瓷片,胎色白,底面灰色,正面白底青花略带蓝色,青色花纹图案作零散的碎叶夹菱形纹。1983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又出土青花瓷片12块(如图2.4所示)。上述这些青花瓷片是目前所发现年代最早的青花瓷片。河南巩县窑址也发现很多青花瓷片。巩县窑址位于巩县(今巩义市)大黄冶村、小黄冶村等地。根据化学分析,扬州唐城出土的青花瓷片产自巩县窑。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器,在坯体上以氧化钴为彩料绘成花纹,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在1200℃高温下一次烧成,在器皿的透明釉层下有蓝色花纹,因此称为青花。
1701103757
1701103758
1701103759
1701103760
1701103761
4.唐代长沙窑釉下彩
1701103762
1701103763
长沙窑又称长沙铜官窑,位于湖南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创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有褐、绿两种彩,例如铜官窑址出土的唐代青黄釉褐彩绘兰草瓷盘,褐彩的原料是氧化铁,在高温下不会流散,因此用它来勾线;绿彩的原料是氧化铜,在高温下容易流散,因此用它来填彩。由于彩的上面有玻璃釉层的保护,色彩永远鲜艳。
1701103764
1701103765
五、宋代的瓷器
1701103766
1701103767
关于宋代的瓷窑,历来有五大名窑之说,即汝、钧、官、哥、定,然而实际上还有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建窑和吉州窑等,此外还有西夏灵武窑。各窑的主要成就如下:
1701103768
1701103769
1.宋代定窑瓷器
1701103770
1701103771
定窑的中心窑场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创烧于唐代,盛于宋代,元代以后衰落。定窑以烧制民间用瓷为主,北宋后期也烧制宫廷或官府用瓷。品种以白瓷为主。例如北宋定窑刻花莲瓣纹钵,定州市出土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白釉“官”字款对蝉花式碟,北宋白釉圆托五足薰炉,北宋黑白釉花瓷轿,定州市慕容陵南出土北宋白釉莲纹长颈瓶和北宋白釉莲纹龙首大净瓶。定窑瓷器胎质细腻,胎色洁白,釉色白中闪黄。
1701103772
1701103773
北宋定窑采用覆烧法烧制瓷器,将器物倒置于匣钵内,因此底足满釉,而口沿刮釉呈现为涩边,俗称芒口,为了弥补芒口的缺陷,在芒口处镶金、银、铜质的边圈,例如北宋定窑刻划云龙纹花口碗,通体施白釉,口部有宋时包镶的铜边圈。
1701103774
1701103775
2.宋代磁州窑瓷器
1701103776
1701103777
磁州窑位于河北邯郸市磁县境内,中心窑场在观台镇、彭城镇。创烧于北宋初期,直至明清经久不衰。磁州窑系还包括河南的登封窑等。其产品是专供民间的生活用具,以白瓷为主,以白釉黑花最有特色。
1701103778
1701103779
磁州窑制胎的原料低劣,含有较多碳素,胎多呈灰色而且粗糙,依靠施加一层化妆土使胎呈现为白色,化妆土是用高岭土淘洗而成的白泥浆。釉为钙碱釉,黑彩或黑釉的着色剂是一种称为“斑花石”的褐铁矿,其中含有少量赤铁矿。烧成温度在1160~1260℃之间,烧成气氛以氧化焰为主。
1701103780
[
上一页 ]
[ :1.7011037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