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28968e+09
1701128968
1701128969 [87]Topographie chrétienne des cités de la Gaule ,vol. 10,Bordeaux,ed. L. Maurin (Paris:Boccard,1998),30.
1701128970
1701128971 [88] S.J.B. Barnish,“The Wealth of Julianus Argentarius:Late Antique Banking and the Mediterranean Economy,” Byzantion 55 (1985):5-38. 另参见F.W. Deichmann,Ravenna:Hauptstadt des spätantiken Abendlandes ,bd. 2,Kommentar 2 (Stuttgart:F. Steiner,1989),21-27。现参见Deliyannis,Ravenna ,223-54。
1701128972
1701128973 [89] s.v. “Sabinus 7,” Prosopographie chrétienne du Bas-Empire ,2:1975-77. 特别参见G. Volpe et al.,“Il complesso sabiniano di San Pietro a Canosa,” in La cristianizzazione in Italia tra Tardoantico e Altomedioevo ,ed. R.M. Bonacasa Carra and E. Vitale (Palermo:Carlo Saladino,2007),2:1113-65 at pp. 1129 and 1142。现也参见G. Volpe,“Architecture and Church Power in Late Antiquity:Canosa and San Giusto (Apulia ),” in Housing in Late Antiquity ,131-68 at pp. 134-52。
1701128974
1701128975 [90] Volpe,Contadini,pastori e mercanti ,102-5,特别见figure 21 on p. 102。
1701128976
1701128977 [91] Volpe et al.,“Il complesso sabiniano di San Pietro a Canosa,” 1114-21.
1701128978
1701128979 [92] M. Corrente,R. Giuliano,and D. Leone,“Il complesso religioso di Piano di San Giovanni e il problema del primo polo episcopale canosino,” in La cristianizzazione in Italia ,2:1167-1200.
1701128980
1701128981 [93] Volpe,Contadini,pastori e mercanti ,151.
1701128982
1701128983 [94] Gregory,Dialogues 3.5,Vogüé 274.
1701128984
1701128985 [95] Ebanista,Et manet in mediis quasi gemma intersita tectis ,146.
1701128986
1701128987 [96] A. Terry and H. Maguire,Dynamic Splendor:The Wall Mosaics in the Cathedral of Eufrasius at Pore (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7),82.
1701128988
1701128989 [97] A. Terry and H. Maguire,Dynamic Splendor:The Wall Mosaics in the Cathedral of Eufrasius at Pore (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7),90。
1701128990
1701128991 [98] A. Terry and H. Maguire,Dynamic Splendor:The Wall Mosaics in the Cathedral of Eufrasius at Pore (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7),98。
1701128992
1701128993 [99] P. Niewöhner,“Vom Sinnbild zum Abbild:Der justinianische Realismus und die Genese der byzantinischen Heiligentypologie,” Millennium 5 (2008):163-89 at pp. 176-79.
1701128994
1701128995
1701128996
1701128997
1701128998 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 [:1701120121]
1701128999 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 第29章 “信仰的保卫者,他总是热爱着(他的)故乡”:6世纪的财富和虔诚
1701129000
1701129001 主教与他的城市:教牧权力
1701129002
1701129003 对于研究西罗马帝国最后时期的历史学家来说,来到位于威尔士西南部的卡马森郡古物协会博物馆中的中世纪早期墓碑小型展览馆(穿过几间杂乱的展示维多利亚时代瓷器的房间)令人激动。刻写在当地砂岩上的粗糙铭文提及了不列颠西部一个迅速失去其罗马特征的地区。一位名叫沃特波利科斯的当地人士仍然拥有罗马“护卫士”(protector)军衔。他的名字也以爱尔兰欧甘文字刻在他高耸的纪念碑的一面。他是一位后罗马时代的社会领袖,他所关注的并不是欧洲大陆,而是另一边的爱尔兰海。在这种早期威尔士和爱尔兰战士们的墓碑中间,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较小的正方形石块的断片。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这块断片上粗糙的文字。断片上古怪地拼写着一段精心撰写的拉丁语铭文:“这里安息的是保利努斯,信仰的保卫者,他总是热爱着(他的)故乡。”[1]
1701129004
1701129005 保利努斯很可能是6世纪中期的一个地区(卡马森的卡欧附近)的主教,这一地区仍然以他的名字命名——保利努斯谷。保利努斯被赞颂为“总是热爱着他的故乡”的人。在大海另一边的高卢,这样的字句也被人使用。意大利诗人、图尔主教格雷戈里的朋友韦南提乌斯·福尔图纳图斯,在颂扬高卢各个城市主教的诗歌里也经常使用这样的字句。保利努斯谷的保利努斯和韦南提乌斯·福尔图纳图斯所提及的主教们几乎完全生活在同一时代。福尔图纳图斯用“他故乡的光辉”“故乡的保卫者”以及“热爱城市的人”这样的称谓来颂扬他的庇护人。[2] 这里面的信息是明确的。如果一个处于领导地位的罗马人要去热爱什么事物的话,那首先是他的故乡——故乡应该受到他的热爱。遥远的威尔士地区的保利努斯的铭文表明,迟至6世纪中期,基督教主教仍然需要在某个特定的社群中延续这种源远流长的罗马式的爱。
1701129006
1701129007 那些歌颂保利努斯主教的人是一种悠久传统的继承者。两个世纪以前,“热爱故乡的人”这一头衔已经在遥远的地中海南岸的大莱普蒂斯(利比亚)被使用了,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说法,在古代世界有很深的渊源。[3] 比如,这样的话语在300年前后被用来赞颂一位大莱普提斯富有的公民博尔菲利乌斯。博尔菲利乌斯将自己展现为一位“热爱他的城市和他的公民同胞的人”。他曾经为赛会提供了四头活的大象。大莱普提斯“无比辉煌的议会”回报他的方式是,将他的名字镌刻在一座雕像的基座上。一座竖立在城市市场中的雕像展现了他驾驭着一辆由两匹马牵引的马车的形象,这座雕像巨大的基座上两次提到了他的名字——博尔菲利乌斯。[4]
1701129008
1701129009 保利努斯谷的保利努斯和韦南提乌斯·福尔图纳图斯所赞颂的主教们不再通过提供大象来表现他们对自己社群的热爱,他们所需要提供的东西的变化正好展现了时代的转变。不过,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这种改变的一个方面是明显的:保利努斯也被赞颂为“信仰的保卫者”,他是一位宗教领袖。不太明显的是来自这种领袖职位的权力的特殊性。作为一位基督教主教,他拥有“教牧”权力。值得略微一提的是,这种权力的特殊性是随着4、5、6世纪基督教在罗马世界中的传播而出现在罗马社会中的。
1701129010
1701129011 1977~1978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一系列讲座中关注了欧洲思想史中独特的、长期存在的“教牧”权力的观念。它与古代中东和早期基督教话语有很深的渊源。与希腊罗马世界中通常所见的政治权力相比,它是“十分独特而不同的”[5] 。这种权力被认为有着非同寻常的坚定性、广泛性和吸收性。它“针对的是全体和每一个”信仰者群体中的成员。[6] 主教应该热爱他的民众。他应该一视同仁地热爱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并且他要热爱他们所有人——包括人类社会最边缘的群体。
1701129012
1701129013 实际上,主教的教牧之爱不过是上帝对全人类的无尽之爱的一种特殊的地区性表现。[7] 即使是在他自己的故乡,主教之爱也没有被城市所限制,它扩展到了所有的阶层,并且以这种方式超越了阶层,消除了(至少在实际上削弱了)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之间的基本差异。相比之下,博尔菲利乌斯和其他古代的捐赠者一样,并没有将他的爱扩展到这么远。对他来说,他热爱的只是大莱普提斯这座城市,以及这座城市中由他的公民同胞所组成的明确的核心群体。
1701129014
1701129015 更重要的是,教牧权威在另一方面也是独特的。用福柯的话来说,这种形式的权威没有“任何令人不安的因素让人觉得会像在一位国王面前那样战栗”[8] 。主教和他的民众之间的理想关系是像父亲对待他的孩子们,以及牧羊人安抚他的绵羊那样。他就好像一个巨大身躯的头,团结了其团体中的所有成员,使他们有了归属感。
1701129016
1701129017 6世纪的人们并不需要一位敏锐的法国哲学家来提醒他们注意他们主教所拥有的权力的这些特殊性质,人们只要看一下韦南提乌斯·福尔图纳图斯的诗歌就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韦南提乌斯将波尔多的利奥里乌斯主教(一位旧制度的遗老,他的元老家族的族谱或许可以上溯到诺拉的保利努斯)形容为“无比高贵”。然而,韦南提乌斯随后开始用纯粹的基督教的、教牧性的术语来描述利奥里乌斯和他的波尔多团体之间的关系。主教是他们的父亲,而不是他们的主人:
[ 上一页 ]  [ :1.7011289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