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3933
1701163934
[17] 施耐庵《水浒传》(容与堂本,李永祜点校)第四回。
1701163935
1701163936
[18] 施耐庵《水浒传》(容与堂本,李永祜点校)第四回。
1701163937
1701163938
[19] 白话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53页。
1701163939
1701163940
[20]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1993年10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第十四条。
1701163941
1701163942
[21] 季羡林《商人与佛教》:“227;228;229规定,和尚同商人同行,如果想放屁或者大小便,必须到下风去,不能在上风,免得熏坏了商人。对待商人,简直像对待国王一样,真令人吃惊。”
1701163943
1701163944
[22]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刘惔)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释慧皎《梁高僧传》卷四:“潜尝于简文处,遇沛国刘惔,惔嘲之日:‘道士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规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刘惔与刘恢实即一人,故彼作刘恢,而此称刘尹。”
1701163945
1701163946
[23] 释慧皎《梁高僧传·竺法雅传》:“……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
1701163947
1701163948
[24] 释慧皎《梁高僧传·释僧先》:“安曰:‘先旧格义,于理多违。’先曰:‘且当分析逍遥,何容是非先达。’安曰:‘弘赞理教,宜令允惬,法鼓竞鸣,何先何后。’”
1701163949
1701163950
[25] 《道行般若经序》:“然经既抄撮,合成章指,音殊俗异,译人口传,自非三达,胡能一一得本缘故乎。”
1701163951
1701163952
1701163953
1701163954
1701163956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四 为什么有好人受苦有坏人开心?
1701163957
1701163958
一
1701163959
1701163960
道安在襄阳的这段时间里,北方的战乱渐渐平定,硝烟散去以后,一个空前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屹立在中国北方。
1701163961
1701163962
这个政权的发源地和中国春秋时期秦国的领土相近,因此在建立帝国之后,沿用了那个曾经威震天下的国号“秦”。历史上称为“前秦”。
1701163963
1701163964
前秦帝国崛起迅速,帝国的统治者苻坚自称“天王”,而非中国古人一贯使用的“皇帝”。苻坚志向远大,梦想能建立如秦汉一般强大的帝国。相比之下,征服南方的东晋帝国统一中华,仅仅是他伟大事业的一小步。
1701163965
1701163966
在道安66岁、慧远34岁的时候,前秦帝国的军队包围了襄阳城。进攻的军队大约有20万,而襄阳的守城部队只有2万。双方实力悬殊,秦军很快就占领了襄阳的外城。襄阳的最高军事长官朱序只能退守内城。攻守战争极为艰苦,据说连朱序的老母、婢女都登城巡视,协助防守。
1701163967
1701163968
形势危急的时候,道安打算带着徒弟们出城,朱序允许道安的徒弟出城,偏偏道安本人不可以。我们今天不知道朱序这么做的动机,只能猜测他或许是把道安当作了重要的政治筹码[1]。
1701163969
1701163970
无奈之下,道安只能把自己的一众徒弟全都打发到各地去分散传教。据《梁高僧传》记载,道安对每一批离去的徒弟都一一嘱咐。轮到嘱咐慧远时,道安却一言不发。慧远跪下来说:为什么师父到我这里,独独没有嘱咐?道安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2]?
1701163971
1701163972
从此,慧远离开了道安,踏上了自己的求佛道路。
1701163973
1701163974
朱序在襄阳苦守了10个月,他手下的一位将领叛变,襄阳城被攻破。朱序和道安都成了秦军的俘虏,被一路押送到前秦帝国的首都长安。
1701163975
1701163976
对于道安来说,这一路行进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他从此开始了身处前秦帝国的新生活,而在于他正在命运的安排下离鸠摩罗什越来越近。
1701163977
1701163978
道安和朱序等人作为俘虏来到长安,见到了天王苻坚。
1701163979
1701163980
苻坚一见到朱序手下那个叛徒,就下令拉出去杀了,他反倒认为朱序忠贞不二,重用朱序为帝国的财政部长。
1701163981
1701163982
对于道安,苻坚更是尊敬无比,以国师之礼对待道安,待遇和之前的后赵帝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
上一页 ]
[ :1.7011639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