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3963
1701163964
前秦帝国崛起迅速,帝国的统治者苻坚自称“天王”,而非中国古人一贯使用的“皇帝”。苻坚志向远大,梦想能建立如秦汉一般强大的帝国。相比之下,征服南方的东晋帝国统一中华,仅仅是他伟大事业的一小步。
1701163965
1701163966
在道安66岁、慧远34岁的时候,前秦帝国的军队包围了襄阳城。进攻的军队大约有20万,而襄阳的守城部队只有2万。双方实力悬殊,秦军很快就占领了襄阳的外城。襄阳的最高军事长官朱序只能退守内城。攻守战争极为艰苦,据说连朱序的老母、婢女都登城巡视,协助防守。
1701163967
1701163968
形势危急的时候,道安打算带着徒弟们出城,朱序允许道安的徒弟出城,偏偏道安本人不可以。我们今天不知道朱序这么做的动机,只能猜测他或许是把道安当作了重要的政治筹码[1]。
1701163969
1701163970
无奈之下,道安只能把自己的一众徒弟全都打发到各地去分散传教。据《梁高僧传》记载,道安对每一批离去的徒弟都一一嘱咐。轮到嘱咐慧远时,道安却一言不发。慧远跪下来说:为什么师父到我这里,独独没有嘱咐?道安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2]?
1701163971
1701163972
从此,慧远离开了道安,踏上了自己的求佛道路。
1701163973
1701163974
朱序在襄阳苦守了10个月,他手下的一位将领叛变,襄阳城被攻破。朱序和道安都成了秦军的俘虏,被一路押送到前秦帝国的首都长安。
1701163975
1701163976
对于道安来说,这一路行进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他从此开始了身处前秦帝国的新生活,而在于他正在命运的安排下离鸠摩罗什越来越近。
1701163977
1701163978
道安和朱序等人作为俘虏来到长安,见到了天王苻坚。
1701163979
1701163980
苻坚一见到朱序手下那个叛徒,就下令拉出去杀了,他反倒认为朱序忠贞不二,重用朱序为帝国的财政部长。
1701163981
1701163982
对于道安,苻坚更是尊敬无比,以国师之礼对待道安,待遇和之前的后赵帝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701163983
1701163984
关于这点有两个小故事,未必是真事,您就这么一听。
1701163985
1701163986
据说苻坚打下襄阳后曾对属下说:“我用十万大军攻打襄阳,只是为了一个半人而已。”
1701163987
1701163988
属下自然知趣地问:“那一个半人都是谁啊?”
1701163989
1701163990
苻坚回答说,一个是道安,另半个是道安的一个朋友,也是很有学问的习凿。
1701163991
1701163992
有些佛教史对这话信以为真并津津乐道,说苻坚就是为了道安才打的襄阳,我觉得这就有点不现实了。
1701163993
1701163994
对于政治家来说,战争的首要目的当然是征服领土、消灭敌人。道安固然重要,也不至于需要发动几十万人的大战。联系前秦帝国前后的行动来看,占领襄阳不过是一连串有步骤的军事行动中的一环而已。
1701163995
1701163996
退一步说,假若苻坚真的想要道安超过襄阳的话,那在发动战争之前一定会先通过外交手段要个试试。以当时东晋帝国那么点儿实力,也没理由不给。
1701163997
1701163998
因此,假如苻坚真说过这话,那也多半是他说便宜话来收买人心而已。
1701163999
1701164000
还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一天苻坚带着道安同坐一辆车出游。道安不是长得很丑么,就有大臣进谏说:道安相貌丑,出身低,您贵为天子,不应该和他坐一辆车。苻坚听了很生气,说:能和道安先生同坐一辆车,是我的光荣!还命令那进谏的大臣亲自扶道安上车。
1701164001
1701164002
这两件事,我们无法知道其中夸张的程度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道安在前秦帝国受到了极高的待遇。
1701164003
1701164004
更妙的事情还在后头。
1701164005
1701164006
就在道安来到长安的那一年,有两位到西方求取佛经的中国僧人也回到了长安。
1701164007
1701164008
这两位僧人到过西域的龟兹国。他们向苻坚报告了龟兹国佛教的盛况,特别提到已经闻名西域的鸠摩罗什[3]。
1701164009
1701164010
我们不知道,道安此时是不是意识到这个小他20岁的外国僧人,就是那个他苦寻不着的翻译人才。反正道安在苻坚面前极力推荐罗什,希望有机会能把他迎接到长安来。
1701164011
1701164012
苻坚表面上当然不会拒绝,多拥有一名高僧对他也没什么坏处。但是龟兹离中原太远,又未臣服,苻坚听了这么一耳朵,这事也就算了。
[
上一页 ]
[ :1.7011639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