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64183e+09
1701164183
1701164184 最起码轮回到人道和畜生道是需要“缘”的:首先需要现实世界有父母交合在先,其次还对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人品有各种要求。
1701164185
1701164186 那怎么可能保证每个死去的人,都正好能遇到一个适合自己应得果报的父母呢?
1701164187
1701164188 我们前面讲过,轮回只是因果报应中的一环,是客观规律所致,并不具备什么特殊性。那么,既然在尘世中人们受报要依赖于缘的存在,那在人道和畜生道里轮回往生,不也应该依赖缘的存在吗?假如一个人按照因果报应应该出生在大富之家,结果死后正好这个世界上暂时没有合适的名额,那按照前面讲的三报论,不就应该把这个果报存着,存到将来有机会了再受报吗?
1701164189
1701164190 三报论又说了,一个人之前无数世欠下的果报多了去了,今生造下的业以后也没准哪辈子再还,那怎么能说,今生做下的事,就一定能在这辈子死后的轮回中立刻体现出来呢?
1701164191
1701164192 这么看来,没准恶人死后还会轮回为大富大贵,只是因为恶人若干前世造的善因还没有报完,而他轮回为畜生的果报还要再等几辈子。同样,善人行善,没准死后还会变成穷人,只因为前世造的恶还没有报完。
1701164193
1701164194 可是,大众接受不了这种说法啊。
1701164195
1701164196 老百姓都盼望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告诉人家“活着的时候报不了,忍着吧,死了才能受报呢”,这就够让人受不了的了。可是要是按照前面的推论,合着下辈子也不一定好人有好报啊。比如说我是个老老实实的穷屌丝,成天被一个大富豪欺负。他不停的蹂躏、欺凌、辱骂我,天天踩我脸玩。我呢,谨记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教诲。你唾沫啐我脸上,我站那儿等它干了;您用鞋踩我脸,我顺手帮您把鞋带儿系上。我唯一盼望的,是来生能得到因果报应所许诺的大富大贵,让这富豪也倒霉一回。
1701164197
1701164198 结果终于盼着我俩都死了,然后一出生一看:我擦,我还是矮穷丑,仇人还是高富帅,还能继续欺负我。这时候,您是想要告诉鞋底下面的我,我还得老实忍受一辈子,再等下辈子或者下无数辈子才能出口气吗?
1701164199
1701164200 这谁能接受呢?
1701164201
1701164202 可问题是,这就是三世报应的推论啊!
1701164203
1701164204 有辩护者这么解释。佛教认为,这世上存在着无数的世界,有点像物理学上的平行世界。其他世界也有人类,也有六道轮回。所以这辈子死后,就算这个世界没有合适的轮回目标,那也可以轮回到其他世界里。反正世界是无数的,所以也就不愁找不到合适的来生了。但这个解释其实和慧远的三报论矛盾了:既然每一次轮回都能有最合适的来生,那每一次轮回都应该把这辈子的果报“结算”清楚,那人怎么可能积累无数世的业力呢?
1701164205
1701164206 同样的道理,中国人在地狱里安排了一个阎罗王负责“审判”死后的众生,这也是违反因果报应说的,因为“审判”等于是对过去一切的结算。
1701164207
1701164208 或许这个漏洞就没人认真想过。因为追求公平是老百姓最迫切的需要,宗教不可能在现实世界里提供公平,只能用来世许诺。反正来世也没人能检验,那就说得越近越好,越公平越好。所以传教和信教的人们,都强调人死后立刻就能得到最公平的报应,不会拖延,也不会不公正。世界其他宗教也都是这么主张的。
1701164209
1701164210
1701164211
1701164212 慧远学识渊博,极为聪明。道安反对格义,因此不许徒弟在讲经的时候借用老庄玄学来解释。但因为慧远讲得极好,道安唯独允许慧远可以例外。
1701164213
1701164214 慧远隐居庐山的时候,有一个东晋帝国的权贵来拜访他。慧远之前和这位权贵的政敌有过一段交往,因此权贵一开始没带着好气,用有些挑衅的话问慧远:
1701164215
1701164216 “不敢毁伤,何以剪削?”
1701164217
1701164218 “不敢毁伤”语出儒家经典《孝经》,原文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是父母赐予的,不能随意伤害,这是最基本的孝道。”
1701164219
1701164220 这位权贵是在问慧远:孔子不让我们伤害自己的身体,那你为什么要剃发出家呢?你这不是违反孝道吗?
1701164221
1701164222 慧远的困境在于,佛教本来就是和儒学矛盾的,佛教就是要让人抛弃家庭。但是身处汉地,你不能随意贬斥儒学,不能违反孝道,否则就会冒犯整个知识阶层,就是政治不正确了。
1701164223
1701164224 慧远的回答是:“立身行道。”
1701164225
1701164226 字面上,慧远回答的是:“(毁伤身体)因为我要修行佛学。”看上去这回答平平无奇。其实绝妙无比,这是因为《孝经》的原文是:
1701164227
170116422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701164229
1701164230 “立身行道”四个字正好接在“不敢毁伤”的后面。当然,《孝经》中“立身行道” 四字的本意和佛教无关。慧远是利用了“立身行道”的双关意思,用《孝经》中的文字回答来自《孝经》的质疑,既反驳了攻击又不至于得罪儒家。而且上下文字正好相连,巧妙之极。
1701164231
1701164232 因而这位权贵立刻“称善”,被慧远的智慧征服了。
[ 上一页 ]  [ :1.7011641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