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6847
1701166848
既然空间、差别都是虚妄的概念,那么人和佛性之间也就不应该有距离,也不应该有所谓的内和外。所以慧能反复强调,人们过去以为佛性是外在于人的,存在于遥远彼岸,这些都是错误的概念。
1701166849
1701166850
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7]
1701166851
1701166852
兔子没有角,“兔角”是世上不存在的东西。慧能这句话的意思是,佛法并不存在于彼岸。
1701166853
1701166854
慧能又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8]“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9]
1701166855
1701166856
他明确说,佛性就在自己内心之中,而不在人之外。
1701166857
1701166858
禅宗有一个术语叫“回光返照”。我们用来形容临终的人突然有精神的现象,这个词在禅宗里是另一个意思,指的是我们不要只顾着对外追求真理,我们要把追求真理的“光”,返回来关照自己的内心。
1701166859
1701166860
慧能之后的禅师赵州从谂(shěn)说得更加激烈:
1701166861
1701166862
“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10]
1701166863
1701166864
说外面那些木雕泥塑的佛怎么能救你呢?佛就在你自己的心里。
1701166865
1701166866
还有一段类似的公案。
1701166867
1701166868
传说禅师大珠慧海找禅师马祖道一问佛法。
1701166869
1701166870
马祖问他:你来这里做什么?
1701166871
1701166872
大珠慧海回答:我来求佛法。
1701166873
1701166874
马祖说:你自己家里就有宝藏,你离开家乱走什么!
1701166875
1701166876
大珠慧海还是不明白,问:我家里有什么宝藏?
1701166877
1701166878
马祖回答:“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
1701166879
1701166880
—你问我的时候你自己已经具备了全部的佛性,何必要向身外追求呢?
1701166881
1701166882
大珠慧海于是顿悟了[11]。
1701166883
1701166884
以上这些禅师所说的,都强调佛性不需要靠外在修行来追求。
1701166885
1701166886
既然不需要外在的修行,那么出不出家也就无所谓了。
1701166887
1701166888
所以慧能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12]
1701166889
1701166890
前面说过,僧人出家的主要标志是守戒。既然出家不那么重要,守戒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1701166891
1701166892
《梵网经》说:“戒本源自性清净。”
1701166893
1701166894
说戒律的本质在于内心清净。潜台词是说:内心的清净比戒律外在的形式更重要。
1701166895
1701166896
南朝的志公禅师说得更明白:“丈夫运用无碍,不为戒律所制。”[13]
[
上一页 ]
[ :1.7011668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