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8493
1701168494
佛教倒不禁止信众在学好佛教知识的前提下去学习教外知识。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便于和教外思想辩论。但佛教终究是把教外思想看作“外道”、“邪见”的,学习也是为了批判用,怎么能把它们列为必修课了呢?
1701168495
1701168496
但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1701168497
1701168498
从唐宋以后,有大量的佛教高僧,认为佛儒其实就是一家[30],“门墙虽异本相同”[31]。
1701168499
1701168500
比如南宋的禅师大慧宗杲说:“菩提心则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32]
1701168501
1701168502
“菩提心”是佛教术语,大致的意思是“成佛的愿望”、“成佛的念头”。
1701168503
1701168504
说“菩提心”就是“忠义心”是什么意思,是说要想成佛就应该有一副忠肝义胆么?可“忠义”和佛性又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说手下人命无数的关二爷最有佛性么?
1701168505
1701168506
说不通啊!
1701168507
1701168508
明朝的《缁门崇行录》是一本记录古代高僧事迹的书,包括如下几章:《尊师之行》、《孝亲之行》、《忠君之行》。
1701168509
1701168510
这完全是在用儒家标准来评价高僧。
1701168511
1701168512
唐代僧人道宣夸佛教说:“惟佛之为教也,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33]
1701168513
1701168514
这是在用儒家的标准来评价佛教了。
1701168515
1701168516
我们知道,《中庸》是儒家的经典。前面说的孤山智圆竟然自号“中庸子”,还说“宗儒为本”[34]。简直不知道他是佛僧还是儒生了。
1701168517
1701168518
明朝云栖袾宏的这段话更有意思:
1701168519
1701168520
“三教则诚一家矣。一家之中,宁无长幼尊卑亲疏耶?佛明空劫以前,最长也,而儒道言其近。佛者天中天、圣中圣,最尊,而儒道位在凡。佛证一切众生本来自己,最亲也,而儒道事乎外。是知理无二致,而深浅历然。深浅虽殊而同归一理。此所以为三教一家也,非漫无分别之谓也。”[35]
1701168521
1701168522
—他说,佛、道、儒三教应该是一家,但是在一家里怎么能没有长幼尊卑呢?然后他将三教比较了一番,结论是佛教是长辈,最厉害。
1701168523
1701168524
这话是在夸佛教吧?
1701168525
1701168526
但你看他的论据是什么?“宁无长幼尊卑亲疏耶”,这不还是在使用儒家的理论吗?
1701168527
1701168528
熟悉金庸小说的朋友,都知道一个叫作“全真教”的道教门派,里面有一个叫王重阳的武功高手,一个叫作丘处机的大侠。
1701168529
1701168530
全真教、王重阳、丘处机在历史上都真实存在。但是全真教并不是纯粹的道教组织。创始人王重阳要求教众同时学习佛、道、儒三家的经典,推崇的是三教合一的理论[36]。
1701168531
1701168532
王重阳有一句名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37]
1701168533
1701168534
他的徒弟丘处机则说:“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38]
1701168535
1701168536
后来人们还在王重阳的诗后面接上“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一句,经常被各种小说引用。《封神演义》里,通天教主就说过这话[39]。
1701168537
1701168538
历史上的武当派也崇尚三教合一。创始人张三丰就认为儒、佛、道三家都属于同一个“道”[40]。
1701168539
1701168540
在世界其他宗教看来,“异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事物。西方世界为了消灭“异教徒”,过去打过很多战争,死了很多人。
1701168541
1701168542
然而中国人对儒、佛、道三家的区别,却是一片稀里糊涂。
[
上一页 ]
[ :1.7011684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