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8673
1701168674
按理说,此时应该有人指出禅宗不讲逻辑的缺点,重新拾起逻辑的武器啊!
1701168675
1701168676
为什么中国文人却接受了禅宗呢?
1701168677
1701168678
此中道理,需要到中国北方游览一圈才能明白。
1701168679
1701168680
外国人造访中国,长城是必去的景点。
1701168681
1701168682
最常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北京市西北的居庸关,一个是河北省东北的山海关。两个关隘的连线是燕山山脉,宛如一条水平线,横在北京市的北方。
1701168683
1701168684
从秦、汉到明朝,中国长城的东段都建在这段山脉上。这是因为燕山山脉以南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再无天险,燕山是防守北方民族的最后一道屏障。
1701168685
1701168686
唐帝国灭亡后不久,一位叫作石敬瑭的将领和北方的契丹人达成秘密协定。契丹人出兵帮助石敬瑭夺取中国北方的政权,石敬瑭则把包括燕山山脉、河北平原在内的大量领土割让给契丹人。这片领土,中国历史上称为“燕云十六州”。
1701168687
1701168688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向少数民族称臣、纳贡、割让土地都不是什么新鲜事。连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李渊,都曾经向突厥人称臣。因此暂时割让领土或许不算什么,以后大可以再夺回来。我想,石敬瑭本人大概也以为这不过是个权宜之计。
1701168689
1701168690
他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会持续好几个世纪。
1701168691
1701168692
燕云十六州这件事放下暂且不提。
1701168693
1701168694
深深影响中国历史的另一件事,是唐朝的藩镇制度。
1701168695
1701168696
唐亡于藩镇,换句话说,唐朝的灭亡告诫了后代王朝,一定要限制地方军队的实力,把主要的军力握在中央的手里,这才最踏实。
1701168697
1701168698
因此,唐以后的五代十国,逐渐开始重视建设禁军,增加中央军的实力。再次统一天下的宋朝,更是以强大的禁军闻名。
1701168699
1701168700
这件事看上去很合理:皇帝把军队直接掌握在手下,这样就不会再犯唐朝的错误了。
1701168701
1701168702
问题是,唐朝人不是傻子。
1701168703
1701168704
唐朝统治者当然知道让皇帝直接掌握全部军队是最安全的,但是这么做是有问题的。
1701168705
1701168706
古代的通讯和交通非常不发达。如果要把中央军安排在距离首都比较远的地方,粮食由地方政府供应的话,那么朝廷对军队下达的命令、军队向朝廷的汇报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朝廷对地方监督成本变得非常高,指挥会变得非常笨重,军队也很容易在文件上做手脚,徇私舞弊甚至暗地里违反朝廷的命令。
1701168707
1701168708
而且因为军队的粮食只依赖于地方政府而不是朝廷,因此所谓的“隶属于朝廷”,不过只是名义上的隶属,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只不过是往来的几份文书而已。统治的时间一长,这些军队也就变成了地方的军队,没必要听从朝廷的了。
1701168709
1701168710
这就像唐朝的藩镇一样。在名义上,藩镇当然是服从于朝廷的。朝廷给藩镇的命令,在法律上藩镇必须无条件执行。但是因为藩镇距离朝廷太远,远离监督,又在经济上独立,因此藩镇在实际意义上属于地方军队,而不是朝廷军。
1701168711
1701168712
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军,必须是驻扎在首都附近,必须是由首都来提供粮食的。
1701168713
1701168714
问题是,中国太大了。
1701168715
1701168716
如果是个欧洲封建小国,能够镇得住全国的部队,只需要几千人、上万人就可以。那么这些人大可以驻扎在领主的城堡附近,所需要的粮食从附近不远的领土就能调集齐。
1701168717
1701168718
可是,中国太大了。土地大,人口就多。人口多,壮丁就多。壮丁多,需要镇得住全国的中央军人数就多。
1701168719
1701168720
一般认为,宋初,中央禁军和其家属的人数达到了70万人。
1701168721
1701168722
其实,这点人数和全中国的壮丁总数比,也不算太多,也未必够用。可是,这70万人再加上首都市民一共140多万人所需要的粮食,光首都附近那点土地可就供应不起了。
[
上一页 ]
[ :1.7011686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