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8807
1701168808
宋初的儒生就攻击佛教“灭君臣之道,绝父子之情,弃道德,悖礼乐,裂五常,迁四民之常居,毁中国之衣冠,去祖宗而祀夷狄”[1]。
1701168809
1701168810
这不过是千百年来的老生常谈,并没有新鲜的批评,只能算是发泄情绪而已。
1701168811
1701168812
更紧迫的问题还在后面。
1701168813
1701168814
在辽宋和谈一百年后,辽帝国和北宋帝国先后被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金”击败。擅画山水的宋徽宗和他继位的儿子,以及成千上万的宫女、大臣都成为阶下囚。俘虏们受到极大的羞辱,两个皇帝被冠以屈辱的名号,被迫带领群臣向金国的祖庙行投降礼。其中的种种惨状,已经是相关史书的老生常谈。
1701168815
1701168816
大宋虽然没有亡国,但丧失了北方的大片江山,被迫偏安一隅,史上称为“南宋”。当年,宋太祖曾经豪迈地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没想到这张床被他的后辈睡来睡去,睡到了南宋,已经“从八尺方床收缩而为行军床(钱钟书语)”了。
1701168817
1701168818
相比皇室所受的屈辱、土地的沦丧,或许南宋和金帝国之间的和约更难以让汉人儒生接受。在这份和约里,除了岁贡之外,南宋帝国要正式向金称臣。
1701168819
1701168820
从两国的利益上来看,这份和约南宋并没有太吃亏。按照和约,金归还了其扶植的汉人傀儡政权的一部分土地给南宋,还交还了现任皇帝的生母。
1701168821
1701168822
但称臣这事怎么能行?
1701168823
1701168824
汉人的那份自大该如何安放?
1701168825
1701168826
更要命的地方是,儒学已经不再被汉人垄断了。金帝国之所以能够横扫北方,因为它也早早的儒化、汉化,兴建孔庙、重用汉人儒生。汉化效果之好,以至于一百多年后,当金国被蒙古人征服的时候,竟然有不少汉人官员为了大金国“殉节”。
1701168827
1701168828
在客观上,金帝国已经占领了咸阳、长安、洛阳、汴梁这些中原古都。
1701168829
1701168830
在名分上,南宋帝国已经俯首称臣。
1701168831
1701168832
因而儒化的金帝国的知识分子们,已经开始从儒家的角度论证金国是天下之主的道理。
1701168833
1701168834
比如有的金国儒生说,汉民族并不一定就比四夷更加伟大,关键要看谁更能符合儒家道德,谁就更有资格统治中国。
1701168835
1701168836
这话听着挺有道理啊。
1701168837
1701168838
假如南宋帝国也像南北朝、五代十国的那些小国一样折腾几年就灭亡也就算了,可偏偏南宋又在外夷带来的巨大焦虑中,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经济文化仍旧一片繁荣。因此南宋知识分子们就要饱受如下的困扰:
1701168839
1701168840
当“外夷”也拿起儒家的理论来论证他们比汉人更优越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反驳[2]?
1701168841
1701168842
假如辩论的对象是汉人政权统治下的平民,比如佛教徒,那这事就很好办,直接瞪起眼来喊就是了。
1701168843
1701168844
前面说过,要讲辩论,佛教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了。可儒生根本就不和佛教徒正面辩论。儒生们讨论过万法性空吗?他们根本就讨论不了。孔子的弟子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说终极真理、事物本质这类东西,我们不知道。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说神神鬼鬼的事,我不知道。
1701168845
1701168846
儒生根本就不和佛教徒们正面辩论。只是说了句佛教不孝,然后就大吼:
1701168847
1701168848
“你怎么能不孝呢?你太不像话了!”
1701168849
1701168850
你要是按照逻辑规则追问他:“为什么不孝就错了?”
1701168851
1701168852
他会一愣,然后说:“你竟然还有脸问!你太不像话了!”
1701168853
1701168854
就这架势,你还怎么和他辩论呢?也就是因为这帮儒生背后有政权的支持,有刀有枪,有钱有权,中国的佛教徒们才只好处处让着他们。所以善辩的慧远在回应“不敢毁伤,何以剪削”的质疑的时候,只能用儒家典籍中的双关话来回答。
1701168855
1701168856
但是南宋的形式不同啦,大金帝国也有刀有枪,有钱有权,还是大宋的宗主国。
[
上一页 ]
[ :1.7011688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