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72610
《金光明经玄义》一卷(分上下卷)。灌顶记。
1701172611
1701172612
用释名、辨体、明宗、论用、教相五章论释南陈真谛所译《金光明经》,就经题作种种发挥,如以“金、光、明”三字与天台宗教理中的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三佛性”等等相比附,进行论证等。
1701172613
1701172614
《金光明经文句》三卷(分为六卷)。灌顶记。
1701172615
1701172616
对真谛译《金光明经》文句作解释。
1701172617
1701172618
《观音玄义》二卷。灌顶记。
1701172619
1701172620
论释《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中论“性具善恶”的心性论部分最具特色。
1701172621
1701172622
《观音义疏》二卷。灌顶记。
1701172623
1701172624
对《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字句所作的解释。
1701172625
1701172626
《请观世音经疏》一卷。灌顶记。
1701172627
1701172628
《金刚经疏》一卷。
1701172629
1701172630
《菩萨戒经义疏》二卷。灌顶记。
1701172631
1701172632
《仁王经疏》五卷。灌顶记。
1701172633
1701172634
《阿弥陀经义记》一卷。
1701172635
1701172636
《观行食法》一卷。
1701172637
1701172638
《观心诵经法》一卷。
1701172639
1701172640
1701172641
此外还有传为智所著述的《智者大师禅门口诀》、《净土十疑论》、《观无量寿经疏》等,真实性尚有待研究。《佛祖统纪》卷二十五《山家教典志》中还列有十七种书目,谓是“缺本”。
1701172642
1701172643
天台宗以《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为基本教典,称之为“天台三大部”,而把《观音玄义》、《观音义疏》、《金光明经玄义》、《金光明经文句》、《观无量寿经疏》称为“天台五小部”。这些著述从不同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天台宗的以“中道实相论”、“一心三观”等为特色的庞大的教理体系。
1701172644
1701172645
1701172646
1701172647
1701172649
隋唐佛教史 第二节 天台宗的教义
1701172650
1701172651
1701172652
智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和《摩诃止观》等著述中构建的天台宗教义理论体系,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论证方法格式来说,都远远超出了印度佛教经论的范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天台宗教义理论蕴含的方面很多,过去学术界有人以“教相门”和“观心门”来加以概括,然而这种概括似乎过于笼统。如果从内容来加以分析的话,这一理论体系实际是以止观学说为核心,包括判教论、中道实相论、心性论以及修行解脱论等方面。
1701172653
1701172654
一 天台宗的判教论
1701172655
1701172656
1701172657
在智创立的天台宗教义理论体系中,判教论是在对以往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判教学说进行批判性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将《法华经》奉为最高最优胜佛法的新判教理论,是直接为天台宗的开教立宗提供理论依据的。将《法华经》奉为最高最优胜的佛法,实际是把他所重新诠释和论证的法华学说——天台宗教义体系看作是最高最优胜的教法。这一教法体系,包括它的中道实相论和止观学说、心性论等,是在综合大乘佛教般若中观学说、涅槃佛性论和《法华经》的一乘(佛乘)、实相等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1701172658
1701172659
(一)对一切佛经教义的总评述与分类——“判教”
[
上一页 ]
[ :1.701172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