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73368e+09
1701173368 本济之亲弟善智,也师事信行,撰有《顿教一乘》二十卷,大业三年(607)去世。(《续高僧传》卷十八《本济传》)[187]
1701173369
1701173370 僧邕(543—631),俗姓郭,太原介休人。祖郭宪曾任荆州刺史,父郭韶任博陵太守。出家前学习儒学,年十三岁出家,在邺西云门寺师事僧稠,学习禅法,对小乘“五停心观”、“四念处”等禅法深有理解。在北周武帝推行“灭佛”政策时,他隐居白鹿山深林之中。隋初复兴佛教,“有魏州信行禅师,深明佛法,命世导人,以道隐之辰,习当根之业”。信行知道僧邕在山中隐居,派人对他说:“修道立行,宜以济度为先,独善其身,非所闻也。宜尽弘益之方,昭示流俗。”意为请他出山一同传教。僧邕乃出山与信行相会,作为他的弟子于开皇九年(598)同到京城。在信行死后,僧邕“纲总徒众,甚有住持之功”,是接替信行率三阶教信徒继续传教的人物。唐贞观五年(631)死于化度寺,年八十九岁。遗骨由弟子建塔葬于终南山信行塔之东。碑文由左庶子李百药撰、欧阳询书。(《续高僧传》卷十九本传[188]、《全唐文》卷一四三《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
1701173371
1701173372 裴玄证,生平不详,《续高僧传·信行传》附传中略有介绍。原出家于化度寺,在信行来此寺后师事信行。信行的大量著述皆委任裴玄证执笔。他后来穿俗服,集结徒众,继续传教。信行的碑文就是由他撰写的。
1701173373
1701173374 二 三阶教的典籍和历代遭禁情况
1701173375
1701173376 三阶教主要奉信行的著述为教典。三阶教在隋唐曾一再地被统治者宣判为“异端”遭到禁止。三阶教的典籍流通受到限制,在后世的佛教经录中被列在“疑伪”经类之中,遭到取缔。
1701173377
1701173378 下面对三阶教典籍作概要介绍,并顺便对遭禁情况略作说明。
1701173379
1701173380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编成于开皇十七年(597)。卷十二将信行的著述置于《大隋录》之中,说:“《对根起行杂录》三十二卷、《三阶位别杂录》三卷,右二部合三十五卷,真寂寺沙门释信行撰。”
1701173381
1701173382 唐道宣《大唐内典录》编成于麟德元年(664)。卷五《隋朝传译佛经录》著录的信行著述卷数略有增加,谓:“《对根起行杂录集》三十六卷、《三阶位别录集》四卷,右二部四十卷,真寂寺沙门释信行撰。”题目基本相同,卷数为什么不同呢?既然称作“杂录”、“录集”,就是多部著述的合编,所增加的部分自然是弟子据信行的口述加以编集的。道宣在介绍中虽指出:
1701173383
1701173384 开皇二十年(600),敕断不听(流)行,想同箴勗。
1701173385
1701173386 但仍沿用费长房的评语:“此录诚并引经论正文,而其外题无定准的。虽曰对根,起行幽隐,指体标榜,于事少微。”[189]认为三阶教引证佛教经论文字,编于没有规则的题目之下,虽劝人适应根机修行,然而却很少有实际效益,只不过是“万衢之一术”。
1701173387
1701173388 武周时明佺等人所编的《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完稿于天册万岁元年(695)。卷十五“伪经目录”中录有《三阶集录》至《大众制》的三阶教典籍目录二十二部二十九卷,说:
1701173389
1701173390 奉证圣元年(按:公元695)恩敕,令定伪经及杂符箓等,遣送祠部进内。前件教门既违背佛意,别构异端,即是伪杂符箓之限。又准圣历二年(按:公元699)敕,其有学三阶者,唯得乞食、长斋、绝谷、持戒、坐禅,此外辄行皆是违法。幸承明敕,使革往非,不敢妄编在于目录,并从刊削,以示将来。[190]
1701173391
1701173392 这是说,武则天篡唐称“周”时期曾判三阶教为“违背佛意,别构异端”的邪伪教派,命将它的著作从佛经目录中刊削而编于防止流通于世的“伪经目录”之中。同时对三阶教的传法和修行也提出限制,只允许保留乞食、长斋、绝谷、持戒、坐禅,对此外的做法一律禁止。《大周刊定众经目录》中所著录的“三阶杂法二十二部二十九卷”的目录,在此后的《开元释教录》中皆有。
1701173393
1701173394 唐智升《开元释教录》编成于开元十八年(730)。卷十八“伪妄乱真录”中载有三阶教典籍的目录,说:“右三阶法及杂集录,总三十五部四十四卷,隋真寂寺沙门信行撰。”并注云:
1701173395
1701173396 《长房录》云总三十五卷;《内典录》云都四十卷;大周伪《录》但载二十二部二十九卷,并收不尽。其《三阶兴教碑》云四十馀卷,而不别列部卷篇目。今细搜括,具件如上。[191]
1701173397
1701173398 是说《开元释教录》所载录的三阶教典籍的目录是最全的。从《历代三宝记》(《长房录》)开始,只列三阶教典籍的“集录”等合编本的目录,而没有照录所编的细目(具体篇目),《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虽列出细目,然而所收不全。智升在《开元释教录》中详录三阶教典籍之后说:
1701173399
1701173400 信行所撰,虽引经文,皆党其偏见,妄生穿凿,既乖反圣旨,复冒真宗。开皇二十年(按:公元600),有敕禁断,不听传行。而其徒既众,蔓芺弥广;同习相党,朋援繁多(原注:即以信行为教主,别行异法,似同天授立邪三宝)。隋文虽断流行,不能杜其根本。
1701173401
1701173402 我唐天后证圣之元(按:公元695),有制令定伪经及杂符录,遣送祠部进内。前件教门既违背佛意,别称异端,即是伪杂符录之限。又准天后圣历二年(按:公元699)敕,其有学三阶者唯得乞食、长斋、绝谷、持戒、坐禅,此外辄行皆是违法。
1701173403
1701173404 逮我开元神武皇帝,圣德光被,普洽黎元,圣日丽天,无幽不烛,知彼反真构妄出制断之。开元十三年乙丑岁(按:公元725)六月三日,敕诸寺三阶院并令除去隔障,使与大院相通,众僧错居,不得别住。所行集录,悉禁断除毁。若纲维纵其行化诱人而不纠者,勒还俗。
1701173405
1701173406 幸承明旨,使革往非。不敢妄编在於正录,并从刊削,以示将来。(原注:其广略《七阶》,但依经集出,虽无异义,即是信行集录之数,明制除废,不敢辄存,故载斯录)[192]
1701173407
1701173408 智升是站在受到朝廷认可和支持的正统佛教的立场评断三阶教的,认为三阶教典籍的内容违背佛经的原意,也违反圣旨。他将隋文帝、武则天、唐玄宗前后对三阶教下达的禁令做了记述。其中提到,在隋文帝禁令下达后,三阶教不仅没有销声匿迹,甚至还有蔓延扩张的趋势。
1701173409
1701173410 武则天在天授元年(690)篡唐,改国号曰周,自称圣神皇帝,利用僧法明等人撰的《大云经》四卷,以“弥勒佛”下生理应为天下主自任,“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仍赐紫袈裟、银龟袋”。(《资治通鉴》卷二○四)智升用小字作的注文中的“天授立邪三宝”,即指此事。武则天在位期间虽也下令限制三阶教,但在智升看来,三阶教与武则天御用的“邪三宝”(佛法僧为三宝,概释为佛教。“邪三宝”即伪邪佛教)是一样的货色。唐玄宗的敕令不仅禁止三阶教按照自己的教义活动,禁止三阶教僧众别立“三阶院”与其他众僧分开居住,并且命将三阶教一切教籍“禁断除毁”,比以往任何禁令更加严厉。智升为了防止三阶教典籍在后世流传,将所能找到三阶教的全部目录作为“伪经”载录。
1701173411
1701173412 嗣后,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简称《贞元释教录》)编成于贞元十六年(800),虽大部分内容因袭于《开元释教录》,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对待三阶教典籍的态度上与《开元释教录》迥异。《开元释教录》在其隋代录中没有载录信行的著述目录,而《贞元释教录》卷十隋代录中载有:“沙门释信行,三十五部四十四卷集录,如下二十八卷及三十卷中说。”此书第二十八卷是“疑惑再详录”和“伪妄乱真录”,载录的是疑伪经的目录;第三十卷是“入藏录”之下是“小乘入藏录”和“贤圣集”。所谓“入藏录”是得到朝廷允准可以编入“大藏经”流通的经录。然而《贞元释教录》在现存宋、元、明诸本“大藏经”中无载。现通行的《大正藏》、《频伽藏》等中所收《贞元释教录》是源自《高丽藏》本,其二十八卷、三十卷中已经没有三阶教籍的目录,自然是被后人砍削了。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藏有日本平安时代永久三年(1115)手写本《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的第三十卷(属于“入藏录”之下),上面载录三阶教典籍三十五部四十四卷,题目名称与前述《开元释教录》卷十八所载三阶教典籍的目录相同。值得注意的还有一则十分宝贵的资料:
1701173413
1701173414 奉贞元十六年(按:公元800)四月十三日敕右街功德使牒,入《贞元新定释教目录》。[193]
1701173415
1701173416 可见,三阶教在唐德宗时还曾合法存在,并且教籍一度获准编入“大藏经”(当收录在小乘经典后的“贤圣集”)流行。当时三阶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已经很微弱,到唐武宗推行禁毁佛教的“灭佛”政策之时(会昌五年,845),佛教受到极大打击,三阶教也随之消亡了。然而在敦煌文书中还发现北宋开宝九年(976)和太平兴国五年(980)抄写的两本三阶教的《礼忏文》[194],说明直到宋初还有三阶教的踪迹。
1701173417
[ 上一页 ]  [ :1.7011733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