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73547
《略七阶佛名》一卷
1701173548
1701173549
敦煌文书中发现多种《七阶佛名经》(或称《礼佛忏悔文》),是三阶教供养和礼佛时用的法仪文字。
1701173550
1701173551
在以上三阶教籍目录中,常有“人集录”字样。在敦煌文书中发现一份三阶教典籍目录,题目为《人集录都目》,除无《明乞食八门法》外,目录全同《开元释教录》卷十八所载者,只不过题目皆用全名。由此可以证明,当初三阶教曾把自己的教籍的全部抄录出来单独流行。此外还发现称作《龙录内无名经论律》的文献,其中载有别的目录中未见的三阶教籍目录,如《两阶发心》、《三阶佛法密记》、《略说禅师本末》等。《三阶佛法密记》有三卷,现从敦煌文书中发现了其上卷,是对《三阶佛法》的注释,里面引用了三阶学僧谂法师之说。这部著作条理明晰,介绍三阶教理比较清楚。
1701173552
1701173553
在敦煌文书中还发现《信行口集真如实观起序第一》、《普法四佛》、《如来身藏经》、《第一明恶法》、《第二明就众生多类种别不同》及三阶教僧室利末多(师利)编造的伪经《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1701173554
1701173555
三 三阶教的教义
1701173556
1701173557
根据现存残缺不全的三阶教文献,可以对三阶教的教义进行概要的介绍。
1701173558
1701173559
三阶教提出自己教义的基本出发点是:佛陀去世久远,众生接受佛法的素质(根机)显著下降,信仰危机加重,佛法日渐沉沦,最终面临灭亡。因此,应有新佛法问世,以适应众生接受能力和需要,进行传教,普度众生。这种新佛法就是三阶教。信行为创立三阶教法,提出了自己的末法观、“三阶”的判教主张以及“普法”的佛教理论。
1701173560
1701173561
(一)佛教的正、像、末三法和三阶教的末法观
1701173562
1701173563
三阶教立教开宗的重要前提是认为佛教已经进入行将灭亡的“末法”时代,应当适应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和需求弘传新的教法,此即所谓三阶教。
1701173564
1701173565
1.佛教正、像、末三法的提出和佛典根据
1701173566
1701173567
佛教在印度本土的发展并不顺利,不仅要面对致力复兴并寻求变革的婆罗门教与其他宗教哲学流派的挑衅和难以避免的论争,而且还经常受到外来民族入侵和政治动乱的影响。5世纪初,鷏哒(或称“白匈奴”)在中亚兴起,灭贵霜王朝,在阿姆河南岸建国,5世纪中叶侵入北印度,首领多罗摩耶曾带兵到达中印度马尔瓦地区。6世纪初多罗摩耶之子摩醯逻矩罗(意译“大族”)王在北印度立国,以旁遮普奢羯罗为都。鷏哒人不信佛教,所到之处毁坏寺院,杀害僧尼。北魏惠生、宋云在神龟二年(519)西行求法,曾到达鷏哒国,看到国王“不信佛法,多事外神,杀生血食,器用七宝,诸国奉献甚饶珍异”。(《洛阳伽蓝记》卷五)[195]唐代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卷四在介绍磔迦国时讲到有关鷏哒国王摩醯逻矩罗的传说,说他曾下令灭佛,“佛法并皆毁灭,僧徒斥逐,无复孑遗”;他此后被信奉佛教的摩揭陀国婆罗阿迭多(意译“幼日”)王打败抓获,又被放走,北投迦湿弥罗国矫杀国王而自立,接着“西讨健驮逻国,潜兵伏甲遂杀其王,国族大臣诛锄殄灭,毁窣堵波(按:佛塔)、废僧伽蓝凡一千六百所”,又滥杀无辜百姓。[196]古印度西北遭受的这种经历给佛教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4—5世纪至6世纪出现的一些大乘经典中所宣传的佛法行将灭亡的“末法”思想,可以说是对这种状况的一种反映。
1701173568
1701173569
在中国,继北魏太武帝在公元446年推行严格的灭佛事件之后,北周武帝在公元574年下令禁断佛、道二教,毁坏寺院,焚毁经像,迫使僧道二众还俗为民,设立“通道观”以“会通三教”,在攻灭北齐(577)后又在原北齐境内推行禁断佛教道教的政策。这种情况促使中国佛教徒容易接受佛教的末法思想,并通过传教、著述继续发挥这种思想。
1701173570
1701173571
所谓“末法”是与“正法”、“像法”相对应而提出来的。最早只有正法、像法的提法。西晋竺法护译《贤劫经》卷七《千佛兴立品》说释迦牟尼佛灭后,“正法存立五百岁,像法存立亦五百岁”。[197]此经原本来自蘮宾(今克什米尔),公元300年译出。所谓“正法”是真正的佛法,后世解释为有教法、有修行和证悟(教、行、证三者具备)的佛法。“像法”是相似、接近于正法的佛法,后世解释为有教、行而没有证悟的佛法,比正法低了一等,表明像法时的信徒素质有所下降。公元5世纪后秦鸠摩罗什译的《佛藏经》中有“正法住世亦五百岁”和“真法不久住世”的说法。[198]当时正、像二法的说法已经开始在中国佛教界流行。鸠摩罗什的弟子僧睿传他的话说:“佛灭后三百五十年马鸣出世,五百三十年龙树出世”,认为马鸣兴起于正法之末,龙树兴起于像法之初。[199]鸠摩罗什的另一弟子慧睿在《喻疑》中说:
1701173572
1701173573
任分而行,无所臧否,前五百年也。此五百年中得道者多,不得者少,以多言之,故曰正法。後五百年,唯相是非,执竞盈路,得道者少,不得者多,亦以多目之,名为像法。像而非真,失之由人。(载《出三藏记集》卷五)[200]
1701173574
1701173575
这是将释迦牟尼佛灭后的佛法分为正法、像法,说二者各存在500年,然而在像法时代得道(证悟)者少。
1701173576
1701173577
南北朝后期,特别在进入隋代以后,因受北魏、北周两次灭佛的影响,一些佛典中宣扬的末法思想在佛教界得到迅速传播。所谓“末法”,意为经历正法、像法两个时期之后,已进入末世而行将灭亡的佛法。后世解释只有教法而无修行、证悟(有教而无行、证)的佛法。[201]来自北印度的那连提黎耶舍(488—589)大概是经历了或听闻了鷏哒人在北印度的灭佛事件。他在北齐和隋朝译的佛经中提到佛法毁坏,行将灭亡的说法。他译的《大悲经》断言“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万年之后,经道灭尽”。[202]在他译的《大集经日藏分·护持品》中说进入“末法世时”,僧人不守戒律,不坐禅,不得解脱。他译的《大集经月藏分·阎浮提品》中说:
1701173578
1701173579
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讼(按:原作“颂”字),白法隐没,损减坚固。[203]
1701173580
1701173581
这段文字是说,在佛灭后的2500年中,按500年为一周期,佛法景况是渐次没落,直至接近灭亡。按照《大集经月藏分·法灭尽品》中“正法五百年……像法住于世,限满一千年”的说法,以上引文的第三个五百年以后即进入“末法”之世。此时的佛法唯重佛教形式——“多造塔寺”,即将走上“隐没”。此经的《法灭尽品》还提到来自南方、西方、北方的三位“边夷”恶王,在北天竺“破国杀害人”,“毁破佛塔寺,杀害诸众僧,劫夺佛僧物”。[204]这是佛法将灭的景象。在那连提黎耶舍译的《莲华面经》中对佛法败落将灭的情景作了形象的描述,说在正法将灭之时,比丘破戒,无所不为,有的“畜养妇妾,产育男女”,“复有比丘住婬女家,复有比丘婬比丘尼”,还有的“贮畜金银”,“专行偷盗”,有的进入军队“征战讨伐,多杀众人,以求勋赏”,有的破坏佛塔,窃取其中的财宝……这些佛典对三阶教和净土宗都有很大影响。
1701173582
1701173583
在南北朝时期产生的“疑伪经”(多为中国人撰述)也预言佛法沉沦,即将灭亡。影响最大的如《像法决疑经》(最早见于隋法经《众经目录》),虽没有提到“末法”,但对所谓“像法”的描述却很像佛教将灭的情景。其中说:“于未来世中像法之时,善法渐衰,恶转炽然”,僧尼和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信众“轻贱我法,薄淡三宝”,有种种“无量灾变恶事”,为求“名闻”而倾家布施,但“专施敬田(按:佛法僧三宝),不施悲田(按:贫穷孤老等众生)”,“我灭度千年后,恶法渐兴,千一百年后,诸恶比丘、比丘尼遍阎浮提(按:人世间),处处充满,不修道德,多求财物,专行非法”……[205]另有一部失译经《法灭尽经》(《开元释教录》置于南朝《宋录》),说佛法将灭时,“五逆(按:五种大罪)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环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豼肉,杀生贪味”,“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婬佚浊乱,男女不别”。最后佛经灭亡,“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206]在佛教广泛传播,十分盛行之后,面对佛教内部出现种种腐化堕落的现象,一些僧人对此不满,通过编述佛经或佛教著作提出警告和批评,是完全可能的。
1701173584
1701173585
关于佛入灭后的正法、像法和末法的年代,佛经上的说法很不一致。以下四种说法比较有影响: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说;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说;正法、像法各五百年说;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说。[207]
1701173586
1701173587
1701173588
关键是中国当时著名高僧是如何看待正、像、末三法的。后世天台宗奉为三祖的北齐慧思在《立誓原文》中说佛灭以后,“正法住世径五百岁;正法灭已,像法住世径一千岁;像法灭已,末法住世径一万年”,并说在他出生之年(北魏延昌四年乙未岁,公元515)已进入末法八十二年。在末法的后期,佛法将灭。慧思发愿要维护佛法不灭,待弥勒佛出世。他的弟子智称“末法”为“末代”,说“末代凡夫,见思病重”(《法华玄义》卷四下);“末代痴人,罪著深重”(《摩诃止观》卷四上)。隋代涅槃学者净影慧远、三论宗创始人吉藏也同样主张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208]生活在隋至唐初的道绰,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在所著《安乐集》卷上引《大集月藏经》说:“我末法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209],只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以上这些人都程度不同地将末法作为自己传法乃至创教的出发点。佛法即将灭亡的末法观,激励他们挽救佛教危亡,力图适应信众接受佛法的能力,提出自己的佛教主张,积极开展传教的活动。当然,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三阶教是明显地以末法观为前提的新兴宗派。
1701173589
1701173590
要计算正、像、末三法的时间,就必然要确定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间。在隋代流行的说法,据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一介绍竟达六种之多:(1)据东晋《法显传》(《佛国记》),佛生于殷世武乙二十六年甲午,距隋开皇十七年(597)为1681年;(2)据北齐昭玄大统沙门法上答高句丽丞相之问,佛陀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则距为1486年;(3)据《像正记》,佛陀生于周平王四十八年戊午,距为1323年;(4)据北周沙门道安依《罗什年纪》及《石柱铭》推算,佛陀生于周桓王五年乙丑,距为1225年;(5)据南朝梁赵柏林从弘度律师所得“众圣点记”,佛陀生于周贞定王二年甲戌,距为1061年;(6)费长房自己将佛经与《鲁春秋》对照,确定佛陀生年为周庄王十年甲午(用现在年表,为公元前687年)。他说佛灭到隋开皇十七年为1205年。释迦生年八十,则从生至开皇十七年为1284年。费长房主张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按他的计算,当时刚进入大乘盛行的像法时期,末法时尚未到来,说:“缘此正像交涉未深,三宝载兴,大乘盛布,宁得已接于末法者哉!”[210]
1701173591
1701173592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关于佛陀生年的说法除第五种“众圣点记”(但费长房的计算与今有异)比较可靠外,其他都难以凭信。[211]即便是同一种根据,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可能不一样。例如北齐慧思显然是根据第二种(佛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但却算出从佛灭的次年(甲戌岁)至北魏延昌四年(515),已度过正法500年,像法1000年,已进入末法82年。因为古代纪年方法推算起来复杂,很容易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像、末三法的提出,本来是出于佛教徒虔诚信仰的感情,将佛陀在世及逝世不久的佛教理想化,认为今不如古,用这种说法来提醒、激励佛教徒清除佛教中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和积弊,复兴佛法。因此佛教界对于进入末法的具体年代,并不十分看重,也无须有一致的看法。
1701173593
1701173594
2.三阶教的末法观和对应三时的三阶佛法
1701173595
1701173596
三阶教虽以承认末法为立教的基本前提,但对此也没有确定的看法。在《信行口集真如实观起序》残卷中,据所称《中国法迦唯罗国记》,断定释迦牟尼佛生于甲申年,灭于辛丑年,谓“自释迦灭度已来至今庚寅年,以经二百七十三年”。用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一循环,如果不与历史纪年相配,是难以确切算出起止年代的。按信行所说的“庚寅年”可确定为北齐武平元年(570),而二百七十三年前正是西晋元康八年(298),干支不是“辛丑”而是“戊午”。从信行的知识来看,显然他不会出这样明显的错误,大概此残卷的“二百七十三年”的前面脱落“一千”二字。[212]在三阶教的典籍中,经常是以佛灭一千年或一千五百年之后的佛法作为论述重点的。上引文献还说:
[
上一页 ]
[ :1.7011735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