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73597
1701173598
千年以前净土,生好时好世界,释迦如来四十九年说法教化度众生,正见成就众生如十方大地土,邪见众生如指甲上土,别佛别法度。何故得名别佛别法度?当为真身近灭,正法由(犹)存,过后五百年余,像法初起。正、像同持千载,真正邪善并行。佛法久以慈悲,少化多生益,正见者能生净土,论若大地尘沙。邪见者计亦无多,论若指甲中之土。尔时众生异度得刑(形)像而成引……佛以正法摄邪,所以别法度。
1701173599
1701173600
千年已后,五浊恶世界众生,是正见成就众生如指甲上土,邪见颠倒众生如十方大地土,普法度。何故得名普佛普法度?即时众生垢重,烦恼习气广多,五浊渐恶。末代凡夫,诈夺像时人法。行者错行他法,致使信意不全。信不具足之徒,是阐提贼。若欲顿修大利,莫过收体敬真……普佛能救三界苦内恶人……
1701173601
1701173602
因残卷内错漏字太多,不好完全读通。但从中仍可以看出,信行在这里是主张正法、像法各五百年。佛灭千年之后进入末法时代,应以三阶教的“普法”教化众生。在《三阶佛法》卷二内,信行据《大集经月藏分》关于佛灭后2500年的五个阶段佛法的描述(见前引),认为佛灭五百年以前,属第一阶佛法;当时众生为“一切圣人”;佛灭一千年以前,为第二阶佛法,众生为“一切坐禅众生”;佛灭一千年以后,为第三阶佛法,众生为“一切破戒读经诵经声闻”(声闻,指听闻佛说法得悟的弟子,指小乘出家信徒)。《三阶佛法密记》卷上说:
1701173603
1701173604
佛在世,佛自持佛法,位判是第一阶时;佛灭度后一千五百年已前,由有圣人及利根正见成就凡夫住持佛法,位判当第二阶时;从佛灭度一千五百年已后,利根凡夫、戒定慧别解别行,皆悉灭(按:原作“邪”)尽,当第三阶时。
1701173605
1701173606
按照最流行的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的说法,三阶教是把第一阶佛法配在正法时,把第二阶佛法配在像法时,而把自己提倡的第三阶佛法放到末法时,提出在末法时最适宜众生接受并可使他们达到解脱的佛法是第三阶佛法。然而实际上三阶教典籍中常常把像法、末法混合论述,在很多场合是等同看待,认为在像法和末法时期皆应实行第三阶佛法。《三阶佛法密记》卷上说:“于第二阶时三义不定:一、就行明时(按:就行为邪、正判明时代),即如前说;二、就病明时,即第二五百年后,第三阶恶贼、狗菩萨病起,属第三阶时;三、就法明时,即千年已后应四圣谛法灭,袈裟变白,不受染色,属第三阶时……”这是讲在像法进入五百年之后(“第二五百年后”与“千年已后”同义)已进入第三阶佛法之时。信行在著作中往往不强调像法与末法的区别,而经常用“佛灭度一千年已后,一千五百年已前”,或“佛灭度一千年已后,或一千五百年已后”(《三阶佛法》卷一)。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二:第一,信行将现实社会发生的灭佛事件、僧尼堕落、佛法败的现象,看作与佛经上描述的“法灭”的情景相似,竭力宣传他的第三阶佛法(三阶教),而不强调当时是属于像法还是末法时期;第二,他经常引用的八部经:《摩诃摩耶经》、《最妙胜定经》、《像法决疑经》、《杂阿含经》、《大集经·月藏分》(以上常称“五部经”)、《佛藏经》、《大萨遮尼乾子经》、《大广十轮经》中,有的对像法与末法没有作明确的区分(如《大集经·月藏分》);有的只讲正法渐次走向灭亡,其情景与别的经典上讲的“末法”相似(如《摩诃摩耶经》);有的虽只讲像法,但已描述佛法衰败,即将灭亡的情景(如《像法决疑经》)。因此,信行著作不严格区别像法与末法,而往往混同二者皆作为“第三阶佛法时”使用,而这“第三佛法时”与佛教其他教派说的“末法”又是相通的。他自己也常使用“末法法师”、“末法凡夫”等字眼来论述他的佛法主张。
1701173607
1701173608
(二)三阶与普法
1701173609
1701173610
三阶教是因其佛教主张而得名的。“三阶”,意为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次的佛法,用“三阶”来判释一切佛法,而将自己主张的佛法称为“第三阶佛法”;又因为自称“普真普正”的佛法,所以又将三阶教称为“普法教”或“普法宗”。
1701173611
1701173612
信行把全部佛法按“时”、“处”(世界、处所)、“机”(指人、信徒)分为三个层次的佛法,称“三阶佛法”,认为第一、第二阶佛法虽层次高,但已成为过去的佛法,而第三阶佛法,即三阶教,层次虽低,但却是适宜现实社会广大众生信奉的佛法。那么他是如何认证三阶佛法的呢?
1701173613
1701173614
1.第一阶佛法。时,相当于正法时期,即释迦牟尼佛在世及灭后500年时间之内;处,是“一乘世界,亦名净土莲华藏世界”(《三阶佛法密记》卷上),即佛经(《华严经》等)中所描绘的庄严的佛国净土;机,即众生是佛、菩萨,具体讲包括“三贤”(三贤位,达到菩萨阶位的三种预备阶段——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修行者)、“十地”(菩萨的十种阶位,最后是佛位)。《三阶佛法密记》卷上称这些佛、菩萨和将要成为菩萨的人,“行深”、“解真”、“病轻”,即修行功夫深,解悟真实,烦恼迷惑最少。然而在信行的《三阶佛法》卷四又说:“一切第一阶佛法内一切利根众生,位判常有一切两种众生”,即所谓:一是“莫问一切凡圣,俱一种相似,皆悉是一切戒、见俱不破,一切利根正见成就,一切一乘根机诸佛菩萨”;二是“一切破戒者,俱一种相似,皆悉普是一切一种破戒不破见,一切利根正见成就凡夫,一切一乘根机菩萨”。
1701173615
1701173616
这是说,在第一阶佛法传承时期和世界范围内,众生是佛、菩萨和特定的凡夫。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利根”,即有能迅速、正确地领解佛法的素质,并且同具“正见”(正确见解)。细分则有两种:一种是具有正见、持守戒律的凡夫和具有接受一乘(佛乘)素质的佛、菩萨;另一种是虽有正见,但有违犯戒规行为的凡夫和一乘根机的菩萨。
1701173617
1701173618
第一阶佛法是“甚深大乘佛法”,“唯见有大乘名字,不见有小乘名字”(《三阶佛法》卷四);经典有《华严经》等大乘佛典(《对根起行法》)。
1701173619
1701173620
从佛教史来考察,是先有小乘,后有大乘的。菩萨等说法也是在部派佛教,特别是在大乘佛教兴起后才流行起来的。信行的第一阶佛法实际是根据《华严经》等大乘佛经中的佛、菩萨的内容编造的,与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释迦牟尼佛与其弟子创教、传教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1701173621
1701173622
2.第二阶佛法——所谓“三乘佛法”。时间是佛灭500年以后至1000年或1500年以前的像法时期,有时仅指像法前期。处,与第三阶佛法的处所相同,是“三乘世界,亦名五浊诸恶世界、娑婆世界、盲暗世界、三界火宅”,“亦名三乘众生十恶世界”(《三阶佛法密记》卷上)。三乘是指声闻、缘觉、菩萨,前二者是小乘,后者为大乘。这里所谓“三乘世界”,是指大小乘佛法并行的世界。“娑婆”(Sahǎ),译为忍、能忍,也译杂会;“娑婆世界”意为众生忍受苦恼,佛菩萨“堪忍”劳累进行教化的世界,实指现实世界。“盲暗世界”、“三界火宅”,都是指没有摆脱生死苦恼的众生世界。“十恶”是“十善”的反面,包括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挑拨离间)、恶口(骂人)、绮语(花言巧语)、贪欲、瞋恚、邪见。第二、第三阶佛法所处的世界与第一阶佛法所处的净土世界相对,是充满各种苦恼、罪恶的“秽土”世界。从传承第二阶佛法的人来说,是获得修行最初的果位“须陀洹”(预流果,断除三界见惑的修行者)以上的修行的众生,据称已不能轮回到畜生、地狱、饿鬼“三恶趣”之中。《三阶佛法密记》还说,这些众生“犹(按:原作‘由’字)于大乘有趣入义,根机不定。若遇大乘人法,即得入大乘位;若不遇大乘人法,即不入大乘位,故名不定”。但在信行《三阶佛法》卷四之中,说第二阶佛法内“一切利根众生位判,常有一切两种众生”:一是“莫问一切凡圣,一切大乘小乘,一种相似:皆悉普是一切一种戒、见俱不破正见成就众生”;二是“莫问一切大乘小乘,一种相似:皆悉普是一切一种破戒不破见正见成就凡夫众生”。
1701173623
1701173624
这是说,在第二阶佛法流行的时期和世界内,是大乘小乘并行,凡圣混杂,众生的共同特点是:皆具“利根”和“正见”。细分则有两种:具有正见、不违犯戒律的众生和具有正见,但违犯戒律的众生。
1701173625
1701173626
第二阶的佛法是大小乘的一切经、律、论等。
1701173627
1701173628
第二阶佛法在论证逻辑上是与像法对应的佛法,实际上与第三阶佛法“处同”,在时间上与第三阶佛法的时间也难划分。如《三阶佛法》卷三说:“《迦叶经》第一内说,文当(按:于经文相当)。佛灭度五百年已后,文当。千佛不能得度得一切众生时,文当义当(按:于经文经义相当)。一切恶贼、一切狗菩萨竞兴,灭一切佛法。《法华经·不轻菩萨品》说,文当。□□□□像法内,增长慢比丘有大势力时,义当……”而这里所讲的一切,正是讲的第三阶佛法流行的时与处,即信行认证第三阶佛法兴起所处的时间和面临的佛法将灭的局势。
1701173629
1701173630
信行提出第一、第二阶佛法的目的,是引出他花大力量提倡的第三阶佛法。至于第一、第二阶佛法是否有历史根据,在理论上能否成立,与大小乘佛经的内容是否一致,并不是他特别重视的问题。
1701173631
1701173632
3.第三阶佛法,实际上就是信行创立的三阶教。时间,据称是在佛灭后1000年或1500年的像法后期和末法时期,也有的地方说是在进入佛灭500年后的像法时期。处所,与第二阶佛法相同,都是“秽土”,所谓“五浊诸恶世界”。从信行的经历来看,是指北齐至隋统一王朝以后的社会。在此期间,经历了北周在北方推行的灭佛事件。在佛教界内部,重视讲经著述,以研究某些经论为重点的学派相继而起,或崇空宗,或奉有宗。在学派与学派之间,学者与学者之间,经常发生争辩。在僧尼中也有很多犯戒、贪财和违法的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在信行看来,这就是他所说的第三阶佛法所处的世界。
1701173633
1701173634
至于第三阶佛法传承的人和众生,信行搜集佛经中大量用语,作了繁琐的介绍。现只引述三阶教典籍中常提到的三种说法。
1701173635
1701173636
“邪见”与“五不救”众生。此是《三阶佛法密记》卷上所说。原文是:“三阶位者,从邪见成就,定不可转,五种不救已去是;亦名邪解、邪行成就已去是。”是指邪见很深的众生,“一、佛不救;二、法不救;三、僧不救;四、众生不救;五、断恶修善不救”(《对根起行法》),意为不可救药的人。所谓“邪见”,主要指执著一切皆有的“有见”、执著一切皆空的“空见”。“邪见”也就是“邪解”,由此引起所谓“邪行”。
1701173637
1701173638
九种人。第三阶佛法传承的时间和世界内,主体是所谓“利根空见众生”和“利根有见众生”,但称法可分为九种。《三阶佛法》卷三说:“佛灭度后……千佛,百千万亿佛,一切经,一切菩萨,皆悉普不能得度得一切众生时……菩萨圣人及利根真善正见成就凡夫,向他方及死后时……广明一切利根空见一阐提、一切利根有见增上慢众生、恶贼、狗菩萨、六师外道、恶魔、旃陀罗、无惭愧僧、以驴唯狗驴菩萨,亦名一切十七种等,一切最大恶众生竞兴,灭一切佛法时……”引文中从“一切利根空见一阐提”至“以驴唯狗驴菩萨”,即所称的“九种人”,都是所谓“空见有见众生”的异称。这些称法原取自于佛经。其中的“一阐提”,原意是“信不具足”,属于善根断尽的恶人。“六师外道”,是佛教创立前后的六家哲学或宗教学派。“旃陀罗”,是指印度种姓制度下最底层的贱民。“以驴唯狗驴菩萨”,据说取自《大方广十轮经》,谓“如驴披师(按:即‘狮’)子皮者是”(《三阶佛法》卷四)。从这些用语,似乎也可以看出信行对当时有犯戒行为的僧人和注重经论研究的学僧的不满。
1701173639
1701173640
所谓“十七种人”,《三阶佛法》卷四说:“一切第三阶佛法内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众生、亦名教(按:此处‘教’字相当于‘叫’、‘称’字)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邪见成就颠倒九种人,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九十六种外道,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世间根机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邪见成就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颠倒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行坏体坏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阿鼻地狱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诽谤一切正法毁篒一切贤圣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众生颠倒牢固犹金刚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行坏体坏戒见俱破邪见成就颠倒一切三乘根机众生,亦名非是一切三乘器及涅槃善根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三世诸佛怨家速灭一切佛法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世间天人中大贼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世间怨家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诸佛中大贼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一切佛一切经皆悉普不能救得众生,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扰乱一切诸佛众生。”如果将引文开头的“利根空见有见众生”加上是十八种。《三阶佛法》卷三没有“亦名教一切利根空见有见颠倒众生”,为十七种。这些不同的名称虽都是“空见有见众生”的异称,但加在它后面的诸如“邪见”、“九种人”、“世间根机”、“行坏体坏”、“诽谤一切正法,毁篒一切贤圣”、“速灭一切佛法”等,都是对这种众生所附加的说明。无非是说,第三阶佛教流行时的众生,虽有“利根”,但皆执著空见与有见,因而产生各种违犯戒律,诽谤佛法,扰乱众生的行为,本质低劣,一切佛、菩萨和佛经不能拯救他们,只有靠三阶教的“普佛普法”才能教化他们修善去恶,达到解脱。
1701173641
1701173642
这里潜藏着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既然三阶众生千佛、万佛和一切佛经都不能救,那么信行与其三阶教能拯救他们吗?
1701173643
1701173644
《三阶佛法密记》说:“能起救人者,即信行是。谓当一乘菩萨,六住已去,通凡及圣,俱是由能发愿受善恶两种身故,能入六道,随类应生,由不假人法,即自开解故,能为他起教故。”这是说,信行是“一乘菩萨”,阶位已达“六住”(即六地“现前地”,已接近佛地),具有“通凡及圣”的神通,可以佛、菩萨等善的身形,也可以一般众人、畜生等恶的形象,出入六道,应机教化众生;能独自悟解佛法,为众生说法传教。这部书虽出自信行徒弟之手,但也反映了信行的观点。这也就意味着,在第三阶的众生内,唯有信行不是“空见有见众生”,而是天生超凡入圣的“一乘菩萨”,靠他的佛法,可解救千佛万佛都解救不了的众生。三阶教遭到佛教界和社会上层的反对,恐怕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701173645
1701173646
那么,在第三阶佛教流通之时,除信行外还有别人能从事管理佛法、僧事吗?信行要创立三阶教僧团,对此是必须回答的。他宣称,在一切“空见有见众生”内,“唯除于一切最大纯根众生两种痖羊僧内,犹有少分不为求一切名闻,不为求一切利益,不为求一切胜他等故,学一切佛法真善真正持戒人者”,不在“破戒无戒”的众生范围内。应由他们“劝化管理僧事,与出家人作和上、阿阇梨(按:意为导师),学习诵(经)等”。(《三阶佛法》卷一、二)这里所谓“痖羊僧”是比喻最愚钝的僧人,《对根起行法》在解释“求一切善知识尽者”时对此作了解释。据称,痖羊僧有两种:一者“文义俱不解痖羊僧”,即对佛经文字和义理皆不懂得的僧人;二者“解文不解义痖羊僧”,即虽然认识经文但不明白义理的僧人。此书还说,这两种痖羊僧有种种特点,如性情怯懦内向,从不恼怒别人和与人争吵,在家不做家长,在外不任官职,不犯戒,不做十恶业,出家“常缩头,不肯作人主法主等”,常修十二头陀苦行。信行认为这两种人可做一切信徒的善知识(善友、师父)。此外,如果有“利根人”通晓三阶佛法,有如以上两种痖羊僧的“畏罪”内向表现者,据称也可以担当善知识。这就是说,信行的弟子就属于这两种痖羊僧和最后一种“利根”通晓三阶佛法的人。
[
上一页 ]
[ :1.7011735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