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1173968e+09
1701173968
1701173969 [86]《大正藏》第46册第52页上中。
1701173970
1701173971 [87]此“一念”是时间概念,意为极短的时间。《摩诃止观》卷五上有曰:“系念数息,十息为一念”,而一呼一吸为一息。载《大正藏》第46册第15页上。
1701173972
1701173973 [88]八相,谓事物的四种基本形态及附属形态,指:生、生生、住、住住、异、异异、灭、灭灭。
1701173974
1701173975 [89]《大正藏》第46册第54页上。
1701173976
1701173977 [90]《大正藏》第33册第696页上。
1701173978
1701173979 [91]《大正藏》第46册第52页下。
1701173980
1701173981 [92]《大正藏》第46册第53页上。
1701173982
1701173983 [93]《大正藏》第4册第54页上。
1701173984
1701173985 [94]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二:“介尔者,谓刹那心,无间相续未曾断绝”;“又介尔者,介者弱也。诗云:介尔景福,谓细念也。”载《大正藏》第46册第295页下、第296页上。
1701173986
1701173987 [95]《摩诃止观》卷三上讲“无明即法性”,卷三下讲:“心即佛性”,载《大正藏》第46册第21页下、第31页下;卷六下讲“理实无名,对无明称法性。”载《大正藏》第46册第82页下。
1701173988
1701173989 [96]《摩诃止观》卷五上,《大正藏》第46册第54页下。
1701173990
1701173991 [97]《摩诃止观》卷五上引,《大正藏》第52册页上。《华严经》卷十的原文应为:“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载《大正藏》第9册第465页下。
1701173992
1701173993 [98]《大正藏》第46册第579页下。
1701173994
1701173995 [99]《摩诃止观》卷五上,《大正藏》第46册第55页中。
1701173996
1701173997 [100]分别载《大正藏》第46册第37页下、第25页下至第26页上中。
1701173998
1701173999 [101]《摩诃止观》还讲与三观相应有“三止”:体真止、随缘方便止、息边止,实际含义与三观大同。兹略。
1701174000
1701174001 [102]《大正藏》第46册第608页中。
1701174002
1701174003 [103]《大正藏》第46册第80页下。
1701174004
1701174005 [104]分别见《大正藏》第46册第21页中、第103页中下。
1701174006
1701174007 [105]《大正藏》第46册第103页中。
1701174008
1701174009 [106]《维摩诘经》卷中有曰:“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是故,菩萨不当住於调伏、不调伏心,离此二法是菩萨行。”《大正藏》第14册第545页中。
1701174010
1701174011 [107]这些阶位的称法不同,但仔细比较会发现它们在内容上有不少重复之处。这里不拟对这些阶位一一进行解释。
1701174012
1701174013 [108]《大正藏》第46册第761页上、第722页中。
1701174014
1701174015
1701174016 [109]详见智《四教义》卷十一及灌顶《八教大意》。
1701174017
[ 上一页 ]  [ :1.7011739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