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74980
1701174981
显然这个评价有些过高,因为后秦鸠摩罗什和唐玄奘也精通印度梵语,可得心应手地自己翻译,但他说义净的翻译达到很高的水平是没有错的。中宗因为在房陵(今湖北省房县)曾向药师佛祈念过,故特命义净重译《药师琉璃光佛本愿经》,并亲自临译场“手自笔受”。[67]
1701174982
1701174983
义净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病逝,年七十九岁。据此推算,义净生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义净逝世前曾向弟子口述《遗书》,讲述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最后的嘱托,内容十分真切感人,是一份研究义净的珍贵资料。
1701174984
1701174985
义净一生翻译佛经68部289卷,其中除般若中观、瑜伽唯识类经典外,多为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戒律书,正如《开元释教录》卷九所说:“净虽翻遍三藏,而偏攻律部。”
1701174986
1701174987
下面仅分类简介义净翻译的几部比较重要的佛典。
1701174988
1701174989
1.大乘般若类经典
1701174990
1701174991
《能断金刚般若经》一卷
1701174992
1701174993
与后秦鸠摩罗什、北魏菩提流(或作“留”)支、南朝陈真谛分别所译《金刚般若经》、玄奘所译《能断金刚般若经》为同本异译。
1701174994
1701174995
《能断金刚般若经论颂》一卷
1701174996
1701174997
印度无著作。
1701174998
1701174999
《能断金刚般若经论释》三卷
1701175000
1701175001
无著作颂,世亲论释,与北魏菩提流支所译《金刚般若经论》为同本异译。
1701175002
1701175003
2.瑜伽唯识类经典
1701175004
1701175005
《成唯识宝生论》五卷
1701175006
1701175007
印度护法著,是论释世亲《唯识十二论》的,也称《二十唯识顺释论》。
1701175008
1701175009
《观所缘论释》一卷
1701175010
1701175011
护法著,是玄奘所译《观所缘缘论》的重译。当年玄奘主要传授护法的唯识之学。义净翻译以上这两部著作,是对已有护法论述的补充。
1701175012
1701175013
《掌中论》一卷
1701175014
1701175015
印度陈那所著,是陈朝真谛所译《解卷论》同本,全文由五言四句的六颂和释文组成,论三界但有假名,而实无外境,并破“极微”之说。
1701175016
1701175017
《取因假设论》,一卷
1701175018
1701175019
《观总相论颂》,一卷
1701175020
1701175021
以上两部皆为陈那所著。陈那是新因明的创始人,建立宗、因、喻的三支论证作法。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三十五、长发有无》载:“因明著功,镜彻陈那之八论:一、《观三世论》;二、《观总相论》;三、《观境论》;四、《因门论》;五、《似因门论》;六、《理门论》;七、《取事施设论》;八、《集量论》。”其中之二的《观总相论》即为义净译的《观总相论颂》。
1701175022
1701175023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
1701175024
1701175025
印度无著作颂,世亲作释文,通过对求解脱人、胜行资粮(听闻正法)、修禅定、三种圆满、定的种类、修定之人六个方面的解释,论证瑜伽唯识理论。
1701175026
1701175027
《手杖论》一卷
1701175028
1701175029
印度释迦称著,认为有情众生的种子本有,但由于“业”的熏习而有进退,反对所谓种子新熏说。
[
上一页 ]
[ :1.70117498e+09 ]
[
下一页 ]